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3/05 12:24:17瀏覽323|回應0|推薦0 | |
冀望透過整合來提升效能的嘗試,不論是收購公司的整合,跨專業領域的整合,各部門工作之間的整合,垂直或水平供應鏈的整合,嘗試很多,期望很大,但是能符合期待的機率卻不高。把整合當成魔法,期待一加一會大於二的那種什麼綜效來著的,很少有能如願的。事實上,一加一能等於二,往往就能算相當成功了。這樣抱著光明的希望的心態,也沒什麼不對,人本來就該樂觀點,只是把某件自己其實不甚了了的事當成魔法般的寄予厚望,就像看到神績,宣稱自己這一期樂透一定會得頭獎那樣,都是不切實際的。沒有那種不清楚其本質,又能發揮想要得效果的魔法存在,對整合這兩個字來說,也不例外。整合不是魔法。 我們必須先釐清這種一廂情願的期待,才能開始探究事物的本質。到頭來我們會知道我們能掌握的部分其實有限,但是我們知道其侷限在哪裡,心裡大概有個底在,所謂的預測方法,以及那些所謂決策的智慧,才有確實發揮效用的地方,我們知道那管用,但僅只到某一個程度,在外在侷限條件未改變的前提之下。奇蹟不是不可求,魔法不是不可尋,只是,求奇蹟與尋魔法之輩,通常注定是不可得之的,因為一廂情願的態度已經矇蔽了自己的雙眼,摸黑著找到的魔法的機率,和從天上自己掉下奇蹟的機率,只怕沒有兩樣。一廂情願,搭配便宜行事,是個絕配,成果是什麼,可想而知,是白日夢一場。 那麼,魔法存不存在呢?魔法(這裡不是指哈利波特那種魔法唷)是存在的,不容易找就是了。好比做生意吧,有時候誤打誤撞反而創造了一個能賺錢的門路,原來這種地方也有市場需求存在啊!世界是不完美的,即使我們努力的使它趨近完美,變得更完美的它仍是不完美的。價值是流動的,隨著人心的變化而沉浮,因為它不斷改變,永遠會有找到新價值的契機存在,這個過程永遠不會停止。就像古時候,貿易的發明就是一種創造價值的奇蹟了,這樣做竟然能改善彼此的生活啊!找到各地價值的落差,就能找到貿易的契機,搬有運無,促進分工,孕育文明。這種魔法一直都在,價值永遠隨著人心浮動,找到高低落差之處,便能製造或大或小的奇蹟出來,當然,必須要有心尋找,才有機會。魔法,總是在一般人意想不到之處存在著,等待被發現啊。 那麼要說到整合這檔事頭上。聞一知十,觸類旁通,這道理我們懂。其實並不是我們真的很厲害的能一下子多懂好幾倍的新東西,而是這些東西本質接近,或根本是同一回事,明白了本質的一,表象的十百千萬就都只是那個一。整合哪來的綜效?必須要找到發生綜效,也就是創造價值的接點上頭,逐層展開,才能夠確實的掌握整合的工作。沒有因為這兩家企業是上下游關係,整合就一定會產生綜效這回事,而是要從這兩家企業打算要進行什麼樣的合作,從哪些環節的改變,提升效率或創造原本不存在的價值。綜效之所在,就是新價值創造之所在,諸如專業分工,把存貨管理交給擅長做這件事的負責,風險管理,研發製造等等,透過合併後,內部相對優勢重新進行資源的分配利用,提升整體效率,綜效因此而成立。也就是說,如果併購整合不是出於決策者的虛榮所為,那麼這項計劃是可以作展開,並逐項評估的,不可能會有過份樂觀的綜效預期,而該怎麼整合,之後工作的安排,運作的模式,都應該是已經盤算妥當的才是。換句話說,決策者必須對自己所從事的商業運作的本質有清楚的認識,才有可能從整合中找到魔法,腦袋裡只有一加一要大於二這個錯誤算數觀念的人,只會讓一加一小於二,甚至一加一小於一!即使有時候靠商業的直覺,可以不必經過精密的推算,便迅速做出決策,也還是可以成功,但是在態度上抱持著一加一一定大於二這種觀念的人勢必只有失敗的分,或是,最多只能當個成功的騙子吧,騙的是誰呢?天曉得。 這是以企業間整合的角度做的推論,沒有真正的魔法存在。但事實上,異質整合往往提供發掘魔法的契機,當然還是要以正確的態度,追求本質而非自欺為前提,這樣的契機才較有機會被發掘。我們了解一件事,必須奠基在其他已知的基礎之上,每個人,每個群體,其視野與能見度,都有一定的侷限。因為缺乏認知的基礎,所以就算眼前有重大知識的存在,也會因為缺乏學習的基礎,而是若無睹。整合異質文化,如果是以開放的態度,包容更多的觀點,那在原本自己的範圍內,有些不被發現的機會,或許就會浮現出來,用別人的眼光,為自己找到新價值。這道理和做生意好像又差不多了,只不過交換的不是金錢財貨,而是思想罷了。這個才是綜效,才是整合背後真正的魔法。 這裡把本質這個詞用得濫了,似乎把本質這個詞給以鏡花水月般不切實際的意義的感覺了,插個話討論一下。本質很重要,要掌握本質才能掌握一切,這聽起來就像廢話,若本質又是一個魔法般的存在,那以上所說的就全是屁話了啊!這裡傻蛋就自己對本質的見解稍微提出來討論,或許不能到明確的境界,但至少把自己的概念陳述清楚。本質必定是出於一個目的而存在,是人對現實的觀察與認識,對不同的人,同一件事物,其本質可能是不同的。不同人對相同本質的認識會有客觀的對與錯。但是不論對錯,這個世界是由一堆人的主觀糾結出來的,原則是,要對自己誠實對自己的主觀誠實,對自己去認知這項事物的目的與出發點誠實。它對我有什麼意義,我是怎麼看待它,這個問題如果不能誠實的回答,就不可能接近它對我的真正本質的意義。至少總得誠實面對自己的動機吧?人總因怕苦畏難的本性有逃避與自欺的傾向,退縮了,便見不得本質了。儒家把誠意當成是學習的一個項目,放在格物致知的後面,應該是有其道理的。這個世界的本質,終究還是自己的個人認知,如果連自己都要逃避,見不得真實,那就會失去觸及本質的能力,淪為一個只能擁有表面能力的人了。任何真正的榮耀,都無法被這樣的人所持有,無法抵抗自欺衝動,難成就格局,只能靠天吃飯了。 這個道理最適合應用的地方,不在企業搞購併上面,而在個人思想突破與心靈成長上。做生意促成分工與文明的那個道理,都是一樣的,就是這個本質。瞭解這個本質,就有機會能用不同格局開拓自己的視野,找到價值落差的所在,創造結合不同領域知識綜效的魔法。這個過程,最困難的地方只怕是在,要能務實的看透種種表象下的潛規則吧,這種表裡不一的暗黑東西,可也是本質的一部分啊。 要發現整合的魔法,要先有整合不是魔法的態度,你才有機會找到魔法。這麼說,會弔詭嗎?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