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2/24 12:42:01瀏覽374|回應0|推薦0 | |
下文是被一群人吵得很煩,怒氣值累積很高時寫的,囉嗦的情緒比較多啦。其實要談的只是,做一件事可以考慮不同的作法,政治也可以向企業經營一般的態度來處理,不必盲從當代先進的政治學的那些理論。前提是,要有理想中的目標在指引方向,政黨必須要有其政治理念才行。話說回來,國內的政黨有什麼政治理念嗎?只怕其政治理念,皆只是一個騙字罷了?這是疑問句,事實是由當事人自身的行為所決定的就是了,這裡不妄下評論,我們當然鼓勵那些政治人物能有更高貴的理想啊。為達一個目標,可以嘗試採行的手段很多,或許可行的有限,但是廣範的嘗試考量,可以找到更多的機會,不是嗎?此文本來不想貼的,想想既然寫了還是貼吧,反正主要讀者,是傻蛋自己呢! 當代政治的最終目的,似乎是贏得選舉。認真把政務給辦好,把國家治理好,如果選舉輸掉,一切都是白搭,施政的成效通常不是馬上能看到,努力的成果正好給下一場選戰的勝利者撿便宜,勝者為王,這可是他們的政績啊!現代政治學存在著這樣誘因的扭曲,所以政治人物不考慮投資未來,短視近利,只重視下一場選戰勝敗攸關之事,也是自然的趨勢,盡量佔敵對方的便宜,盡可能不被敵對方佔到便宜,人的天性,無可抵抗。於是乎政治人物只愛作秀,重視媒體形象,努力博取媒體曝光的機會,甚至為了選舉的利益,而不惜損害公益而進行官商勾結或製造派系樁腳,這也是自然而然的行徑了。一個從政的人,即使它是個正直,有道德操守,也愛惜好名聲,在這種氛圍之下,還是很難不在某種程度上同流合汙,畢竟,過於堅持原則,一個人對抗整個政治圈,是什麼事也辦不成的,任何理想也難有意義,只有適度的妥協,找尋現實的可行方法,才能很辛苦的實現當初從政的理想抱負。政治人物就是得作秀,政治就是選舉導向,選舉就是一切,這就是這個圈子的叢林法則了,是嗎? 作秀,做表面工夫,想方設法騙騙選票似乎是台灣當下主要政治活動,造謠抹黑,任何卑鄙無恥的手段,只要選贏了,都會被當成正義是吧?台灣的純樸百姓,都會把這些政治人物當成神一般的膜拜,視他們為偉大的存在,高貴而睿智,就像威權時代那樣只有人歌功頌德,膽敢說壞話的老百姓通通丟到牢裡蹲去,這樣的情境,大概是不少政治人物理想中的夢幻局勢吧?但現實的情況是,政治早就被視為不乾不淨,毫無神聖可言的骯髒事業了,台灣人民大概也多少開始會畏懼政治人物濫權,而會有制衡政治人物權勢的意志存在了,就像西方民主的演進是一樣的。政壇現在就只有兩種派門,一派是因循傳統,保守被動而高傲無知,另一派則是絕對的選舉導向,把因循保守那派吃得死死的,但唯一的共同點則是,一樣名聲都不好,一樣對社會造成危害,還有一點,就是還一樣自以為高貴正義,渾然看不倒四周鄙視的目光,渾然聽不見唾棄的罵聲。必然的人性搭配必然的情勢,這套政治囚犯困局難道就沒有解套的方法,只能把這似乎被視為必要的作秀短視之惡繼續貫徹下去嗎? 方法肯定是有的,只要把問題釐清,前方肯定有答案在等著。傻蛋是這樣想的,與其冀望人心淳樸,政治人物皆品行高貴,不如正視現實,這些人也是有欲望的,得了絕對權力便會絕對腐敗,只是沉溺於小善小惡之間的普通人罷了。就像科學的問題要有假設條件,所謂的解答,也是在假設條件之下作成的推論,如果我們把政治人物的人品當成是普通人作為前提,或許這個答案會容易找得多。選舉勝敗,這項誘因的威力太強大,要人無視這項誘因而做出高貴的行為,也同樣不切實際,雖然以選舉為導向容易導致短視,但這似乎是不得不妥協的現象。 所以呢?假設,還是以選舉勝敗為政治的主要考量,那麼,能否透過不同形式的選舉手段-同樣是為達勝選為目的,來導正當代民主政治的腐敗風氣呢?傻蛋覺得似乎是有的。那些以選舉勝選為絕對目標進行政治活動的傢伙,可以說十分聰明,但,這已經過時了,現在的情勢已經不同,昔日奮力從威權專制環境下鑽出一絲生機的民主鬥士,可以說是在進行正義的事業,即使不擇手段擴張其政治影響力,也是能得到民心的認同的,畢竟,當時對照組的政治行為更加的拙劣。現在呢?主權早已確實在民,昔日的正義早已不復存在,選舉導向的政治活動,在當下的政治形勢,似乎已不見高明了。以前的聰明,現在未必明智。 以爭取選票勝選為目標,並不一定只能看著民調做反應,現在的民調也有其盲點,透過民調決定候選人,選舉造勢,各陣營勾心鬥角,開支票揭瘡疤,這個模式未必高明有效。以主觀立場設計的民調能反應人民的想法與需求嗎?或說現在的政治人物真的瞭解台灣社會各個群體的主流意識嗎?這個答案其實並不樂觀,大多數的人都是活在自己的一個小圈圈子裡頭,政治人物也不會例外,要以現在這樣的民調來了解民心走向,不僅可能存在的誤差很大,可能存在的機會也抓不到。說穿了,選舉就是要獲得選票,就是如何爭取選民支持的一項學問,那麼,關鍵的競爭優勢就在,深入的瞭解選民的各種想法,瞭解程度越高,就越容易找到爭取支持的方法。選舉支票,真的有效嗎?辦造勢活動的成效又如何?圖利某個特定族群的政策主張,又能對選情起到什麼樣的影響?這些都是大哉問,沒人可以給肯定答案的,都只是憑感覺,靠直覺去認定的,不用認真計較,是嗎?答案當然是錯的,對情況掌握度越高,就越能清楚各種策略實際產生的影響如何,概念模糊其實就是瞭解程度低落的暗示。我瞭解自己,所以外界的各種事件對我產生的影響,我是絕對可以正確預測的,就是這樣的道理。要充分瞭解他人自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徹底瞭解現在所有的選民,甚至未來的選民,這個成本自然是不可能的,但是提高對選民瞭解的深入程度,則是政治活動可以考慮投資的一個項目。只要抱持正確的態度,用簡單的統計手法,就可以實施了。人那麼多,有不同族群,不同性別,不同家庭背景,不同職業,不同的興趣等等,某種特定類型的人,可能會關注某項議題,而另外一種特質組合的人,正在流行什麼,這些,我們日常就能觀察,自行分析歸納,成為我們自己待人接物時處世的經驗原則,說穿了統計方法也就是如此罷了,只不過它更加明確,電腦可以做更快速而正確的處理,也就如此而已,沒有人的明確意志指導,統計的方法也無用武之地,又或開始的動機就是為了利用統計當外衣欺騙他人,則統計方法產生的效果自然只有誤導了。工具可用,工具也有用,只是要有正確的使用心態。 所以呢?政治活動根本不應該靠表面的作秀,與背地的欺騙來贏得選戰,選民也是會變聰明的,騙得一時,不能騙得一世,過去有用的勝利方法,現在使用起來可能只會招來敗亡。現在的政治,已經是腐敗而缺乏效率的了,事實上,古今中外,政治通常都是腐敗而缺乏效率,只有程度上的差別而已,但是腐敗與無效率並不是必須的,而是可以選擇的,壞習慣,改掉就好了,不肯改而已。政治活動可以深入研究台灣社會各個群體,而不是一堆專家學者關起門來自我感覺良好,網路上的社群經營,地方活動的參與,無一處不是增加台灣社會瞭解程度的可行方向,選舉本身不過就是爭取選票罷了,較了解選民心態的一方,又怎麼會有輸的道理? 其實,回歸到最原始的定義,政治就是公共事務的處理,好的政治手腕不過就是讓事情如自己安排的方向進行罷了。要達成目的靠的就是更正確的情報,這不管是打仗也好,做生意也好,道理都是一樣的。若是有一個政黨能掌握到台灣每一個里的失業情形,地方治安狀況,能了解地方各項問題之所在,派誰出來選都是會贏的,只能靠明星光環造勢加持選舉,是現在台灣民主政治的水平還太幼稚,手法還太拙劣的緣故,畢竟,對於似乎根本不懂政治經營的幾個政黨來說,選舉只是一場生死交關的,嗯,兒戲罷了。選舉的目的只是為了要勝選罷了,難道沒有新鮮一點的手段嗎?作秀,看膩啦!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