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2/08 14:01:26瀏覽430|回應0|推薦0 | |
上一篇談價值的比較與定錨,這個定錨是指,因為價格資訊,而影響心中的價值判斷這個作用。這一篇題目差不多,探討的範圍也很接近,不過主要著重在價格間互相影響的部分。 價格價格,市場價格,傻蛋在此並不是探討神聖的經濟學術語喔,這裡要討論的是日常生活的常識與見解而已,不遵守那些嚴格的定義的,所以,這個所謂的價格,傻蛋認為是有其效率性的。價格形成後,互相比較影響的過程依舊持續,如果資訊不夠公開充分,則價格必然會建立在相當程度的猜測之上,一般人可能不容易對一項標的進行公正而有意義的評價,而價格也就因此有很大的波動空間。 以股價為例吧。對一支股票進行評價,如果說資訊是充分而真正完美的(這點永遠不可能成立),那麼正確的評價模型應該是現金流量折現模式。把所有的未來淨現金流量均折現算回來,即是該股當下的應有價格,如果未來已知,這個價格是分毫不差。這種資訊即使是企業的經營者也不知道,光是一個折現得利率就很難有一個準了,何況未來的現金流量呢?所以種種股價的評價模型,都僅僅是約當估算的,在時光機發明以前,嚴格意義上科學的評價模型是不存在的,評價時必然會摻雜了評價者個人的偏好及偏見,評估出來的價格,即使是評估者本人也不是十足相信的。那麼股價的決定又是如何呢?這些估價,最後只會形成這些主動研究估價的投資者心中的一把尺而已,當市場價格偏離他心中那把尺太遠時,他可能會對自己有信心而去賭上一賭,過度高估放空之,過度低估撿便宜之,信心高則價格範圍小,信心不足則上下區間大,這是股價評價對投資行為的意義所在吧。資訊成本是很驚人,且永遠不夠完美的。一般人對股價的評估方式,可能會把基本面的價值分析拋一旁,因為那太麻煩。兩支類型相近的股票,價格就有相關性了,從過去的整體營運表現數字,大致上會推得一個大概的比值,當一支上漲不少,另一支也該補漲了,不問其他理由。沒有絕對價格,只有相對價格,再佐以市場上真真價假的資訊,市場大眾對股票價格的認知大概是這樣來的。另外還有一群人相信所謂的技術分析,會根據股價的特定型式的走勢來決定買入或賣出,這些人對活絡股市,提升流通性是很有幫助的。但是,市場價格是參與交易的眾人所共同決定的,除非眾人的想法與作法永遠不變,輸家永不退場或永遠會有相同類型輸家進來遞補,不然市場總會慢慢改變的,同一套技術分析,過些時候就會不靈了,市場競爭與變化越激烈,這個速度越快。當然,股市如賭場,向上向下總有一半猜對的機率,有猜錯的,也必然會有猜對的,是憑運氣的,那些猜對的而賺大錢的人,往往就認為自己的分析方法是什麼驚世絕學了,如果沒有基本面的評價作為基礎做節制,往往賺得快,賠得也快。金融市場充斥賭徒的時候,短線上理性的分析就不管用了,現在的價格是怎麼來的,情況很複雜,可能偏離基本面很大,搞不好連經營者自己都不清楚。之前一度流行高成長的股票,高成長等於高本益比,股價可以飛漲,然而那些股價曾經漲翻天的成長概念股,真正實現預期成長的,只是少數而已,大多只是短期炒作。如果有人膽敢公開把市場上的訊息作結構化的整理,對眾家投顧的分析作歷史結果分析來算帳的話,好比分析過去所謂的成長股現在的表現是否符合當初的預期之類,現在的投顧產業界恐怕會暗中找黑道去砍人的,ㄎㄎ。股市,就是在資訊不對稱的環境之下,共同形成交易價格的,這價格與其說是連結到標的物本身價值的評估,不如說是諸多資訊交互影響產生的,其實際價值恐怕只占其中一小部分而已,或許,還不若其中以誤導為目的的資訊影響來得大!這一段廢話連篇不是?可是你想想,股價的表現總是受到營收獲利表現的制約的,除非經營者很有魄力的大膽作假,否則股價早晚還是得要回到基本面上的。這不就是現金流量折現模型的基本概念嗎?猜其營收獲利的未來情況,再反推當下的約當股價,這是再基本不過的事了,但是,如果一堆聽來的發財機會讓你耳朵發癢,看到大盤大漲或大跌的態勢,你能守得住自己的價格判斷嗎?這恐怕是另一個問題了。 是的,價格的定錨和價值的定錨意思上差不多是同一回事。市場價格對個人內在價值判斷下錨,而個人價值判斷也對市場價格下錨,只不過,眾人力量形成的市場對個人的影響大,個人對市場產生的影響相對小得多了,就是如此。這個過程呢,就是資訊的傳遞。所以,與其說價格是價值創造出來的,不如說價格是資訊引導出來的。價格可以影響價值,所以依靠資訊就能創造價值,這一點恐怕也是成立的。現代的所謂財富,其實是建立在所謂貨幣的基礎上,這些貨幣,恐怕資訊的成分還高於價值的成分。一個國家可以不守信用,任憑貨幣大幅貶值,人民的財富就能一瞬間灰飛煙滅了,而政府的債務則是建立在全民負擔的基礎上,政府只要大手筆拼命花錢不加節制,財富就會悄悄的進行移動,靠債信危機貨幣必然的重貶進行財富重新分配,當然,這是所謂的暴政所為的。即便是個人,也是能靠操作資訊而獲利,只要誤導他人,使自己占得先機,就能依靠買賣交易獲利,這就是奸商的行為了。當奸商會比較好嗎?那倒未必然,有好必有壞,成為奸商也是有代價要付的,這裡就不多說了。資訊能創造價值這一點,最簡單的例子就是,國家能印錢出來用。錢不見得要印出來,銀行戶頭裡存款數字增加就好了。這新製造出來的錢和其他錢是相同的單位,有相同的單位價值的。但是,錢不是印就有了,背後還是要有價值在支撐的,印太多錢就不值錢了,不僅是剛製造出來的新錢,舊的錢也一起遭殃。一個許諾的權利,一張未兌現的支票,同樣都是由資訊創造出來的價值,然而,如果不付出代價去實現,這個價值也就是虛幻的。資訊創造價值,就如同鍊金術常用的術語一樣,是要付出代價去實現的,可能現在是付出別人的代價來獲得自己的利益,但是這筆帳事後通常會自己找上門來的,只是支付的形式不同罷了。價值是無法憑空創造的,價格可以創造,但是破壞平衡的價格創造,其內在價值的內涵主要是虛無構成的。只有生產性的行為才能產生新的價值出來,只有實在的價值才足以支撐有意義的價格,操作資訊的遊戲,如果不總結到增加生產性行為上,只會徒增內耗,讓眾人更加貧乏而已。競租行為不會有真正的贏家,就算一人集天下之權力於一身,獲得了一切的所有權,如果他只是掠奪他人之物,而不能帶給他人幸福,在這個人大功告成之際,他惡貫滿盈之期亦不遠矣,用搶來的手段得到的終歸是要被搶走的。 說不完的廢話唷。價格是由資訊產生的,價格本身也就是一項資訊,這樣說,似乎沒什麼意義吧?這樣的辯證,的確是沒啥結論的,但是,不去思考價格那樣虛幻的意義,又怎能接近事物的本質面呢?資訊的操作,真真假假,又藏著勝敗的心態比較,運作起來是很容易被自己人性上的弱點牽制住,只剩下勝敗的情緒,而缺乏觀察與判斷的,能超然客觀的看待資訊,是掌握與運用資訊的第一步,探究事物的本質時,又何必一定要有可用的結果呢?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