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07/10/17 12:26:41瀏覽523|回應5|推薦11 | |
無論有念與無念,最重要的是,你當下的(心念)。 是非對錯盡不在心,不在內亦不在外,不由己心生亦不由他心生。 人人心中皆有一把尺,每個人的準衡與選擇一定不盡相同。 莫習慣性的用自己的準衡去框住別人,也莫常用別人的準衡來框住自己。 多給自己一些彈性的空間,也多給別人更多寬闊的藍天。 用雙眼去看整個世界,莫忘了用心眼去感受每一顆心,雙眼只能看到事物的表相,心眼才能看清一個人的實相。 魔由心生,佛亦由心,一切的轉化,只在一念。 我們可以藉由所得的能量,成就許多事,它可以是慈悲無私的去溫暖救渡有緣之人,也可以是邪慾自私的去滿足那顆已經迷失的心,最後侵蝕了別人,也吞噬了自己。 圓滿的智慧,其實不需去找,因為它一直都在你心裏,陪著你走過每段困苦的過程與考驗。 因為它並不是你去找,就能立即圓滿無礙智慧俱足,它是經由不斷的輪迴流轉,幾百幾千幾萬劫受,漸漸累積而得成智果菩提,佛菩薩亦是如此艱辛的走來,我們又何能期望貪求,一切憑空而得,自心卻未付出努力去承接所有。 一切盡力盡心而為,施予我們所能做的,用限有的能力與智慧,去幫助有緣之人,(世事無法盡如人意,但求一切無愧於心。) 你的心自在嗎?當下回憶過去所有的不愉快,心不隨之起浮,那才是自在! 你的身自在嗎?或許環境與現實中無法皆得自在,但只要心能自在,微笑自然由心,一切自然輕心,身亦輕盈。 心靈合一,於不同的宗教甚至乎科學的解釋,皆不盡相同。 而無智的經歷是,靈是你的(源),心是你當下的(心),當它們自然合一時,也就是你已真切的明白,(你)是誰了,那時你原有的能量自然會源源而出,直到你(心念)的寬度有多寬,那能量就有多寬,若你的心念是無拘無束一切自在,那它亦是如此啊。 而你的經驗是你的(心)與他(靈)合而為一,那其實並不是心靈合一的真解,只是有許多人皆如此稱之,若在如此的心靈合一中,你的心(消失)了,那你是祂嗎?還是你還在呢!若(你)還在,那是否並未真正合一呢。 其實許多修行人都有類似這樣的靈應,但大多與神佛有緣之人,祂們會因與你過去有因緣的關係,而在今世適度的助你修行,有時用願力帶你去一些特殊的地點,有時則是帶你去看過去世的一些記憶片段。 但千萬記得,一切平常心如是,切莫貪戀迷失境中,因為祂們不是為了讓你執迷境中才帶你去的,而是為了讓你去思索面對一些事情,我想,你應該明白我說的是什麼! (你若不是你!那你是誰!你若真的是你!那誰是你!)<==先放在心中,日後你一定會明白的! 其實大道並非無情,佛菩薩由始以來所行之大道未曾變過,祂們皆是覺悟之有情,比我們有過之千百萬倍,但為何有時我們覺得大道是無情的呢! 只因我們是用(我)來看待事物,祂們是用(你)來衡量事物! (我)是自我! (你)是眾生! 我們習慣用(我)一生一世來算一個果! 而祂們卻是用(你)今世未世、生生世世,來助你成就善果! 我們習慣用當下的痛苦與折磨去怨天尤人,責怪神佛! 祂們慈悲的用適當的困挫,希望我們早日醒悟,得成佛果! 卻不知,有時並非大道無情,有時是因自己過去世惡業的果報來到罷了!那,這又能怪誰呢! 智慧並不一定需要用(痛)和(死亡)覺悟而得! 它可以來的自在,亦可以去的灑脫。 每個人的因緣和業力不盡相同,所面對的環境與考驗也一定不同。 各安天命,各有己命,只要無愧於天,無愧於心,不管什麼樣的路,都應是坦蕩蕩而行,沒有疑懼,或許當下仍未明悟究竟要走怎樣的(道)路。 但,只要讓心保持明亮潔淨,自然就會照亮遠方的道路,因緣自然相繼到來,那時,不需刻意,不需強求,你的(心),會順著軌跡走到相應之方向,而沒有罫礙。 一切如是!仍是! |
|
( 心情隨筆|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