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百萬誠實納稅人 被懲罰
2008/05/12 08:35:41瀏覽508|回應0|推薦1
這次引用這篇新聞,
主要是想要表揚寫此篇新聞的記者--陳美珍,
為小老百姓發揮新聞的積極目的--照顧弱勢族群......
如果實情真如該篇報導所言,
這些該X的立委,
真是民主倒退嚕的推手之一....
再次呼籲藍營成立廉政公署,
旁觀者如我,早就看到許許多多蠢蠢欲動(或已經動了)的謀私利的行為,
藍營一如往常,在行政效率與清廉度上,沒有心要做太大提升,
廉政公署的組織重要性極高,安捷斯羅認為至少可以做以下事項:
一.成立專責單位(單一窗口)受理民眾申訴與申告:
      有證據就告,有疑慮就澄清。
二.執政行政立法司法等體系的清廉訊息公佈者:
     定期公佈這些單位的各項支出統計,交通違規銷單數字,執政效率公開數
     字(如執行案件數等)
三.杜絕爆料call in 等台灣特有【非法治】現象:
     很多東西到了台灣都會變了調,像是外國人的用餐服務費制度,台灣是
     硬性加上10%,那就直接標價打高一點就好,像台灣這種作法早就失去服
     務費的用意。
     而所謂爆料callin還有政治談話節目,就可以很清楚突顯台灣法治與民主之
     不足,表示法治與民主體系都不佳,需要這些體制外的管道來宣洩。
     附加一提的是:全世界只有台灣有的里長制度,也是一種台灣在民主與法
     制方面嚴重落後的表現,因為各項民主與法制都即度落後,才需要里長
     當一個【喬】事情的中間人,如果喬不好的話,就流於形式或發生貪腐現 
     象。
分析》百萬誠實納稅人 被懲罰

欠稅超過50萬元,全國共有5萬餘件,總計累欠的稅額高達2,367億元。平均每一個欠稅人,欠國庫的稅就有455萬元。立委擬意修法要為5萬多人、多達2,000餘億元的欠稅款解套,對欠稅人充滿善意的舉動,反倒懲罰了數百萬個誠實繳稅的納稅人。

國庫的稅捐保全措施一共有三種:禁止財產處分、假扣押與限制出境。實際上,保全稅捐較有效的工具只有禁止處分與限制出境,假扣押至今沒有一件成立。對於沒有任何財產可以禁止處分者,限制出境就成為政府追回欠稅的最後手段。

欠稅人所以會被限制出境,多數都是繳不出稅款,也沒有其他財產可以提供擔保。然而繳不出稅,不代表沒有能力繳稅。財政部處理多宗欠稅案件中,不乏有欠稅人惡意脫產、甚至藏匿無蹤,目的無他,就是不想繳稅。

欠稅原因或許無奇不有,未必都是惡意不繳。但是,憲法賦予人民納稅義務之下,多數人都是誠實繳稅者,欠稅畢竟只是少數。民意代表要伸張少數納稅人權益之前,還是要注意社會觀感。若欠稅人輕易可以擺脫納稅義務,誠實繳稅者又算什麼呢?

當然,限制出境並非沒有瓶頸,就算台灣政府對欠稅人擁有獨創全球的限制出境權限,也未必因此能夠有效追回欠稅。根據統計,全國近5.3萬個欠稅人,因此願意繳清稅款換取自由的比率不過11%。九成欠稅都是政府的「呆稅」。

儘管如此,修法放寬欠稅人的出境限制,還是要格外審慎。如果沒有相對的稅捐保全配套措施,鬆綁禁足令就是輕率的行為。少了限制出境的防線,政府可能得面對更快速攀升的欠稅案件,國庫恐怕也要揹負更龐大而無力追討的呆稅。

【2008/05/12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okymouse&aid=1859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