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部戲刻意顛覆了諜報通俗小說的調性...
阿爾弗雷德·希區考克 Alfred Hitchcock【間諜/Secret Agent】1936 撰文/蔡瑋 平民對間諜職業的質疑,幾乎都提到了。
主人翁最後對暗殺任務起了良心的疑慮。與他對照的墨西哥裔助手,則總是能冷血的執行殺人任務。頭一回兩人的誤判,導致同旅館的英國教授的枉死。各人的心理反應,正好形成一個道德與良心的系譜。女主人翁極欲擺脫間諜的契約,她的高調又顯示她在火車上一度嘗試阻止前兩人謀殺身分已經證實的馬文。男主人翁雖然對誤殺感覺沮喪,一旦確認的刺殺目標出現,則堅持必須完成任務才能辭職。而助理查理將軍,則在行刺受困的馬文之際,遭到對方的反嗜身亡。兩人在道德的位階上旗鼓相當,為了達到目的可以不顧一切的取人性命。 當列車逐漸駛近土耳其國土的敵對陣營,主人翁與助理查理越發處於劣勢。友軍的空襲支援,替男女主人翁之間的爭執畫下了句點。因為空襲的結果,只造成馬文陷入火車的殘骸。 男女主人翁初次見面,便掉進疑似紅杏出牆的人物反諷,給人有些兒戲的聯想。但,整部戲卻是刻意顛覆諜報通俗小說的調性。男主人翁與助理,因為在指定的鄉村教堂,發現遭謀殺的司琴手中握有疑似教授的袖釦,而認定後者是任務中指定暗殺的目標。女主人翁受男主人翁的付託,在後者於登山之際刻意製造教授墜谷意外的同時,負責陪伴教授之妻,即使女主人翁曾就人品質疑男主人翁的判斷。顯然她的質疑已經造成對方心理的漣漪,他在望遠鏡這頭忐忑不安的目擊查理整個犯案的經過,女主人翁則陪伴無辜的犧牲者之妻,情緒受到莫名驚恐的寵物的反應影響了情緒。請注意動物在暗示、渲染一樁背德惡行的作用,所帶出的神秘主義色彩。 另一個必須一提的場面,則是主人翁與查理假冒商人,暗中調查巧克力工廠作為普魯士與奧匈帝國情報傳遞中心的真相,結果遭到密報,差一點遭到趕到的瑞士警察的逮捕、險些無法脫身的一場戲。主人翁在臨危之際,按動警鈴,導致大批的工廠工人擁塞在走道。喜歡運用擁擠的人群場面,又是造意者常用的元素,一種源自舞台技巧的炫技,也確實能在瞬間達到擴大心理驚悚程度的效果。 整齣戲與主人翁的暗殺任務同時進行的,則是三位主要男性腳色同時周旋在女主人翁身邊的調情與爭奪。這種男孩的即興遊戲,又重複降臨在【國防大機密】中,成為陪襯主要戲劇動作的次要動作。對於女性的物化,或恐女症的程度,本戲中可說是最淺的。反而是女主人翁的道德意識,被作為良知的化身。 社會的歧視性就像對女性的物化、恐女情結,總是作為附帶的意識形態敘事基底。作為喜劇性調劑的查理,是個面孔塗黑的假混血兒。查理又深知與低下階級的侍女調情、賄賂非英語國家士兵的手段。他同時又是造意者暗示中韃伐間諜工作中具有道德爭議的部分的化身,意即為了執行組織交代的任務冷血殺人。 結局中男女主人翁雙雙辭去了間諜工作,並且結為連理。作為懷疑論者,造意者反倒是在本戲中透露了明顯的反戰企圖。(蔡瑋,20170413間諜) 導演Director 阿爾弗雷德·希區考克 Alfred Hitchcock 編劇Writer 索默斯特·毛姆W. Somerset Maugham .....(novel Ashenden) Campbell Dixon .....(play) 查爾斯·貝內特 Charles Bennett .....(screenplay) Ian Hay .....(dialogue) Jesse Lasky Jr. .....(additional dialogue) Alma Reville .....(continuity) 製作人Produced by Michael Balcon .....producer (uncredited) Ivor Montagu .....producer (uncredited) 演員Actor 約翰·吉爾古德 John Gielgud .....Edgar Brodie/Richard Ashenden 彼得·洛 Peter Lorre .....The General Madeleine Carroll .....Elsa Carrington (百度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