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2/29 04:47:46瀏覽2622|回應4|推薦111 | |
新聞報導陳之藩教授病逝香港﹐享年八十七。這消息勾起我不少感觸。近四五十年來﹐陳教授在兩岸三地的知識份子裡﹐尤其是對新觀念有興趣的人當中﹐幾乎是位無不知曉的人物。他也是我在大學期間﹐所崇拜的啟迪人物之一(參本格另文“按摩者的笛聲”)。他五十年前所發表的散文集“在春風裡”的一篇“謝天”(參http://www.bookzone.com.tw/event/lc040/booklist.asp) ﹐至今仍是被許多人喜愛的代表作之一。而且還被編成學校的課本之中﹐可見他刻劃時代動脈﹐才華出眾之處。說他是位當代兼通中外哲理的思想家﹐絕不為過。 現在再回想起第一次接觸他的文章之際﹐正是我心中迷茫﹐尋求人生真理的時候。那時我無任何宗教信仰﹐“人是萬物之靈﹐人的解釋就是不朽真理”這種自大的觀念是我的基本信念﹐這也是許多人尤其是知識份子或人創的宗教裡的普遍想法。在那篇“謝天”散文中﹐陳之藩教授自稱沒有宗教信仰﹐用“天”來代表他所謂的“渺茫的老天爺”﹐而不在意追究交代這個老天爺到底是否真的超然存在﹐關鍵時候就用感性的言語帶過或作結論。這讓我有餘意未盡的感覺﹐也是後來我開始另尋依靠的原因。在人本的領域裡﹐當時陳之藩教授的思想立論﹐雖然點出了人的不足﹐無奈之處﹐也很能撼動人心。可惜的是他的文學著作之後都局限於人創的自然科學與哲理之中﹐沒在絕對的真理起源方面多作探討與著墨。 如今根據報載﹐陳之藩晚年疾病纏身,近年更無法進食、失禁,都靠妻子童元方照顧,童元方去年底才安排陳之藩受洗,成為教徒,「寧靜面對死亡」云云。並據友人轉述,陳之藩臨終前,童元方輕輕地在他耳邊問:「人生有沒有遺憾?」陳之藩雖然虛弱,卻用力搖了搖頭。 一位受人愛戴的學者大師﹐或許個人已經有了得救的盼望﹐覺得人生沒有遺憾﹐然而如果未能有機會把人生真道與永恆歸宿方面的心得寫成作品﹐傳播於世﹐成為一位傳道解惑的引領者﹐是讓我為之深覺惋惜可憾之處。最近的幾位名人相繼去世﹐除了在香港的陳之藩﹐鳳飛飛﹐臺灣的黃崑巖(數天前離世的成大醫學院創院院長)﹐還有美國的知名女歌星惠尼休斯頓﹐都是大新聞。雖然他們的人生遭遇與故事不同﹐但都留下了﹑人是為什麼來又將何處去的歸屬問題﹐這也是世上每個人至終無法逃避的問題。 縱觀歷史﹐每個時代都有不少思想家為那時代把脈立言。然而一代過去﹐一代又來﹐就算是轟動一時﹐甚至被人留傳紀念許久。但是對於他個人到底有什麼“真實絕對”的意義﹐仍是個少有人了解的問題。死如同是個無比權威的終止符﹐叫任何人從此啞口無聲。我曾經提過﹐檢驗真理的方法之一是將人的因素撇開來探討(參本格另文“有理無理說道理”)。即然人人必死是個不受任何人操縱的事實﹐因此人的死必屬於真理的一部份。陳之藩教授能在他臨終之前,進入真理﹐選擇受洗﹐眅依基督來面對死亡。我想這個決定與見證﹐要比他所有其他的作品與成就都要來得重要。因為這不單關係到他個人的永恆結局﹐也有可能影響到許許多多對他崇拜者的人生思維。如此他最後的搖頭就真的代表沒有遺憾了。 擇錄一些有關人類死亡的聖經教訓如下,作大家參考﹕ 詩 49:10 他 必 見 智 慧 人 死 . 又 見 愚 頑 人 和 畜 類 人 、 一 同 滅 亡 、 將 他 們 的 財 貨 留 給 別 人 。 詩 49:12 但 人 居 尊 貴 中 不 能 長 久 、 如 同 死 亡 的 畜 類 一 樣 。 詩 49:17 因 為 他 死 的 時 候 、 甚 麼 也 不 能 帶 去 . 他 的 榮 耀 不 能 隨 他 而 去 。 詩 49:20 人 在 尊 貴 中 、 而 不 醒 悟 、 就 如 死 亡 的 畜 類 一 樣 。 詩 90:10 我 們 一 生 的 年 日 是 七 十 歲 . 若 是 強 壯 可 到 八 十 歲 . 但 其 中 所 矜 誇 的 、 不 過 是 勞 苦 愁 煩 . 轉 眼 成 空 、 我 們 便 如 飛 而 去 。 傳 3:19 因 為 世 人 遭 遇 的 、 獸 也 遭 遇 . 所 遭 遇 的 都 是 一 樣 . 這 個 怎 樣 死 、 那 個 也 怎 樣 死 、 氣 息 都 是 一 樣 . 人 不 能 強 於 獸 . 都 是 虛 空 。 傳 2:16 智 慧 人 、 和 愚 昧 人 一 樣 、 永 遠 無 人 記 念 . 因 為 日 後 都 被 忘 記 . 可 歎 智 慧 人 死 亡 、 與 愚 昧 人 無 異 。 詩 68:20 神 是 為 我 們 施 行 諸 般 救 恩 的 神 . 人 能 脫 離 死 亡 、 是 在 乎 主 耶 和 華 。 約 8:51 我 實 實 在 在 的 告 訴 你 們 、 人 若 遵 守 我 的 道 、 就 永 遠 不 見 死 。 |
|
( 知識學習|檔案分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