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於是,有了鄉愁
2008/10/14 14:56:41瀏覽1326|回應3|推薦48

「鄉愁」這兩個字,對以往的我來說,是余光中的詩、是羅大佑的曲、是赫曼赫塞的小說、是文章裡浪漫的字眼......,始終與我沒有直接關係。

人說「少年不識愁滋味」,我想這"少年"不應以年紀為界,而是經歷。二十七歲的赫曼‧赫塞完成自傳式小說《鄉愁》,十七歲的爸爸被迫漂洋過海落地生根,誰能說年少的他們不識鄉愁滋味。

相較起來,生長於承平年代的我,一直到遠離強說愁年紀許久後,才因為一場返鄉探親,開始能體會大時代鄉愁的千萬分之一。

『山還是山、海還是海,但已不見了人。』

《海角七號》中,日籍教師在船還沒靠岸時,就對友子發起了千山萬水阻隔的愁。是呀,所謂情愁、鄉愁,正在於想見不得見。

時代的動盪,讓貴州僻壤窮鄉一個農家長子,因為一家希望所寄,被送至縣城唸書,卻因此被國民黨軍隊攔截,一路顛沛流離到台灣。從結果論來看,這樣的遭遇恐或是幸運的。但揣想音訊渺茫的那數十載,對老家的爺爺奶奶來說會是何等折磨?命運的作弄和隻身漂泊的無依,年少的爸爸又是如何熬過?

聽老家的長輩們描述,在爸爸被帶走後,爺爺曾經一路追趕希望找回愛兒。從偏遠苗寨涉水跋山到縣城,從內陸循軍隊移房路線趕到沿海,終至一片汪洋前,頹然而歸。

姑姑們說,此後每有飛機掠過天際,奶奶就擔心落淚,憂慮她的孩兒危險墜落。但儘管數十年杳無音訊,奶奶臨終時仍喃喃囑咐「不要忘了,你們還有一個大哥,他還活著......。」我想,是母子連心,也是為人母的不死心吧!

回家,回到老家,回到素未謀面的老家,讓我對父親的一切有了具體的連結。有些故事我不陌生,但沒有親眼見著老家時並不深刻。

就在爸爸八十歲時,我們伴著他,循著他十七歲時,祖父一路追隨的路線,反折回去。跨越台灣海峽,從沿岸城市到內地,從貴陽回到縣城,再渡過美麗江水,爸爸回到、我們來到,一個遺世獨立的苗族山寨。

橫亙在前的海還是海、山還是山,也仍然是那條淨澈無波的清水江。不同的是交通工具進步了,改變的是青絲已成白髮。有趣又蒼涼的是,爸爸鄉音無改,卻已經聽不懂姑姑們的苗話了。

而我呢,這一見,或許因為家鄉太美,在家鄉的那一夜,我看到此生所見最多最亮最燦爛的星光。因著這份美好、因著時空難阻的親情血脈,雖然僅只停留一天一夜,我已領略,所謂鄉愁。

**********************
鄉 愁---余光中
小時侯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

長大後
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
新娘在那頭

後來啊
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我在外頭
母親在裏頭

而現在
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
大陸在那頭

( 心情隨筆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inky513&aid=2297854

 回應文章

Lyon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08/10/29 00:51
闊別的結束
還是思念的開始...

ROC21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SP
2008/10/21 21:22

遠離 才知家的溫暖

家 是在外努力的依靠與動力


PinkCottonCandy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讀著~
2008/10/17 08:29

讀著~~

我眼眶都紅了

因爲我的鄉愁就在太平洋的彼岸

將近20個小時飛行的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