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呂布的情緒性罷演,陶謙這邊的戲可就精采多了。
劉備一時運氣救了陶謙後,仍是謙讓功勞不願接棒,但在灑狗血的年代裡,兩位男人搞溫馨的戲,怎能說得動廣告客戶下預算,正當這齣歹戲要腰斬時,陶謙竟然病危了,這下終於有好戲可瞧了。
病歪歪的陶謙在糜竺的獻策下,拿著令牌告訴劉備,說他兩個兒子都是不成材的敗家子,為了徐州百姓設想,要把棒子交給劉備,若只是一場病危戲就要賺人熱淚提高收視率,可就太看不起羅大編劇了。
心思縝密的劉備,想到自己畢竟是外人,他跟陶謙也沒有臥榻之下一起鼾眠的斷袖情,陶謙的兩子若上門吵鬧,他肯定擔下奪人家產的罪名,到時不僅沒有一絲好處,還會被綁進衙門裡被百姓鬥臭,況且關、張兩人都不是謀略人材,小混混出身的劉備,深知若沒有智者的輔政春藥,他絕對沒有一柱擎天的能力,所以仍是百般推讓。
跟時間賽跑的陶謙,哪禁得住這樣的拖磨,每過一個時辰,身子骨就少了一分元氣,就像一根已燃待盡的蠟燭,終於,氣若游絲的陶謙就這麼指心含恨地死了,這下子事情可就鬧大了。
劉備沒想到陶謙這麼不耐命,一陣推拖拉就把陶謙推到陰曹地府,剎那之間還真不知該如何面對,想到百姓的情緒要是移轉到他身上,可就吃不完兜著走,心中的悶豈是一個苦字了得;另方面,好不容易才收了驚、定了魂的徐州百姓,知道先前若沒劉備相援,說不定大夥現在都成了曹嵩的陰間儀仗隊,正慶幸從鬼門關前走一趟回來時,卻又聽到比陶謙還沒用的敗家子要執政,豈不是又要再墮入鬼畜之道中,焉有不怕的道理,除了少數富商權貴有路可走,多數百姓無路可去,眾百姓為了自己的生存權,紛紛走上街頭向劉備哭跪陳情,劉備眼見情勢至此,要是再做推辭,可就成了眾矢之的,便同意接替陶謙的遺缺,為免遭人閒話,劉備請孫乾、糜竺倆人輔助州政,任陳登為幕官,並積極安排陶謙喪事,為了收買人心,喪禮場面之大難以形容,總之,一場喪事下來,大夥都記得劉備對陶謙仁至義盡。
這一誤打誤撞,終於讓劉備不用再漂泊地放牛吃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