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9/07/02 12:42:45瀏覽106|回應0|推薦0 | |
Volume & Stages Equilibrium Traded
階段及等量平衡交易 股票+期權+選擇權+創新的規則和平台 by Eric Ma 2015 後記 原名:階段期指(階段交易/等量交易) – Stages-Traded Option 這是本人原創的交易方法及平台,事前並未讀過”納什均衡理論“,如同我1999年創”團購及分配“時並未讀過”賽局理論“一樣,均為本人為求個人和群體同時獲取利益最大化的初衷而興起的發想,並使之成為可行的方法。 在當年做成”團購及分配“時,世界上尚未有”團購“這一名詞,我當時用的是”合購“,以”合購“的方式、並以購買樂透為例,舉出”合購“可令或然率提高,繼而使特定的群體可集體受惠(加入群體的每一個個人);又用物質不滅的概念令分配得以“延續”,更從而分支出較為合理的“獎金分配方法”(更易使市場接受)、及”第二次機會(second chance)“ 的”財富重分配“,或許這些概念對於當時仍嫌過早,並未引起足夠的迴響,但放之今日,”團購“、”第二次機會“已然被廣泛的運用,雖然現今的”團購“仍止於和商家分拆有限利潤的有限框架中;而”第二次機會“也只被用在獎券發行商增加銷售量上,十分可惜! 2015年接觸到指數型金融交易,深入研究其特性後,發覺本質上和賭局中贏家的利潤取自輸家、贏家又從利潤中給付部份予莊家的道理一樣;其組合成份亦和博弈的贏家、輸家、莊家類似,略為不同的是金融交易多了一個在三者之上的“大莊家”--政府。時至今日,所有的金融交易,和一兩百年前荷蘭人創造股票並使之經交易、流通以來,還是脫不開20%贏家--80%輸家的輪迴。 經濟學之父亞當史密斯,其“國富論”一直都是所有現代經濟學的理論基石,他所強調的“在競爭中個人野心往往可以促進公眾利益”的論點,在金融交易中並不完全適用,理由正是納什根據“賽局理論”推衍生出的“納什均衡”理論:”人都是理性的,必然會選擇去做對自己最有利、甚至自認也是對團體最有利的事(策略)“,納什因此得到諾貝爾經濟類獎。 雖然納什挑戰了亞當史密斯的“專業與分工”,但他在均衡理論中的前提是“假設“人都是理性的,並會做出理性的判斷,這在很多哲學思想理論中也多持”人都是理性的“這種觀點,但現實中我們看到的“人”,卻是會常常做出非理性的決策;另外,“納什均衡”推算的結果也並不一定對自己最為有利、也談不上對團體是最為有利,而是基於先推測對方可能的策略而做出所謂的對自己最有利的方案而已。 那麼,是否能找出一個“大家都贏”的方法呢?我在不斷地計算和測試後,答案是肯定的,這就是“階段及等量平衡交易”的起源。 我所設想的“階段及等量平衡交易”,排除對人是否全然理性、人隨時都是理性的、或者是否每一個人都是理性的探究,也並不推算對方會採用的策略或會怎麼做,純就“自己”所希望達成的”目標“,物理性的完成,並使對方也達標,較之”賽局理論“的”共贏“更進一步,也更名符其實! 賜教: Eric Ma em4eric@gmail.com WeChat: em2eric / Line: ma938 |
|
( 知識學習|檔案分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