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朋友不是“伴”
2018/09/07 19:35:26瀏覽279|回應0|推薦0

朋友”不是“伴”,“伴”只會是異性,“能伴”只能是“可做”的,也才會在“不能做”時仍是“伴”,所以夫妻常演變成”老來伴”即是這個道理,暮年結識的“伴”充其量只是陪說話的朋友。一般人空泛的談所謂“老來伴”實質上只是朋友而已,至多是好朋友,運氣極好才或許是知己,但都遠遠達不到”伴”的境地。

大部分人都不缺朋友,積極的人多點,喜歡獨處的人少點,並沒有宣傳中沒有會活不下去、活不長的事。區別只在於前者可能少了熱鬧就少了快樂,後者則少了反而清淨或許還可多活幾年。

很多人往往把自己置身於忙碌當中來獲取所謂的充實,但那並非滿足。真正身心靈的滿足必定來自”踏實”的感覺。什麼是踏實?踏實是”心之所向”,是內心真實的嚮往。就如久旱的甘霖、希望的實現、失散後的重逢,它必須是願意無怨無悔付出且能得到平和及喜悅的。

大部分人是不懂自己內心的,如同行屍走獸般虛度,不是廣交”朋友”抱團取暖就是渾渾噩噩”一世”無成。

我常參加”同學會”,但始終抱著去會會老同學而不是去交朋友,單純的只是希望大家別來無恙,可是許多人不明白”同學會”的意義,往往視有沒參加群組、有沒參加聚會來判定是否”忠貞”;用政治顏色來劃分敵我,好像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總不能以平常心看待”老同學”。同學裡如果會成為朋友,其情份會更堅實些,但如沒有那種朋友的感覺,同學還是同學不是嗎?就如父母子女感情好是福氣,感情不好難道就不是親人了嗎?

社交媒體內的”群”,必然是因某種共同”關係”才會組成,有同學性質、有研討美容、金融、地產等等,縱然是代購、推銷也是因同好才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除非事先設定規範,否則不同層次、不同品味的人濟濟一堂,難保不會擦槍走火,很多時候僅僅是欠缺表達能力,平白得罪於人,這時另一方更需有包容的心胸一笑置之即可。

群組”的邊際效益就是認識人,不論新人舊識;但人有好壞高低之分,如能因此交到朋友,套句俗話:“得之我幸”而已,“伴”亦是如此!

( 創作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ier4all&aid=1152598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