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6/07/14 07:45:45瀏覽120|回應0|推薦2 | |
發佈時間:2016-07-13 發佈者:李力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7月12日報導,日本防衛相中穀元聲稱,在海牙仲裁庭對南海仲裁案作出裁決後,日本自衛隊將密切監測中國在東海的活動。
中穀元說:“我們呼籲所有相關各方,不要做出任何可能導致局勢升溫的回應。我們將繼續密切觀察東海的局勢。” 據報導,荷蘭海牙國際仲裁庭今天將就中國與菲律賓之間的南海爭議作出裁決。日本則更擔心中國“會在鄰近的東海採取行動”,中日兩國因釣魚島而陷入主權糾紛。 假如中日再戰,日本還能打贏中國嗎?
7月7日,對於炎黃子孫來說,是一個不應該忘記的日子。1937年7月7日,也就是79年前的這一天,駐紮在北平城郊的日軍藉口一名出操的日軍士兵失蹤,突然向防守宛平的國民黨29路軍吉星文部發動進攻,震驚中外的“盧溝橋事變爆發”。 中國開始了全面抗戰,經過8年艱苦卓絕的鬥爭,最終打敗了日本帝國主義,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佈日本無條件投降,同年9月,日本正式在投降書上簽字。
雖然時間已經過去了71年,但在這樣鐵的事實面前,日本右翼分子依然鴨子死了嘴巴硬,死不承認日本當年發動的是侵略戰爭,美其名曰是為驅逐西方勢力出亞洲,解放亞洲人民的戰爭,那就是說,日本軍國主義不但不是侵略,反而是救世主。 只不過最終失敗了,所謂雖敗猶榮,這才是真正的強盜邏輯。請問,有佔領別國領土,在別國的土地上殺人放火、無惡不作來拯救別人的嗎?當然,這樣的強盜邏輯只能欺騙自己,欺騙不了別人,沒有人會相信這樣黑白顛倒的鬼話。
因此,日本右翼分子又挖空心思的為自己的失敗狡辯,公然鼓吹,日本當年不是敗給中國,而是敗給了美國,日本當年不應該發動太平洋戰爭,然而,它忘記了一句古訓:人心不足蛇吞象。正是日本不切實際的野心最終害了自己。 其實,日本和中國並不是在二戰時才有過較量。在封建時代,特別是在唐朝,日本一直是以中華文化為榜樣的,許多讀書人潛心研究,被稱為“蘭學”。
日本士大夫階層不僅以此為榮,而且把“蘭學”作為晉升上流社會的階梯,一直到“黑船事件以後”,這種情況才發生改變,一些日本有識之士開始把目光投向西方。 在遙遠的年代,由於橫隔寬闊的海峽和古代航海技術的落後,兩國沒有發生過戰爭,直到元朝,忽必烈曾經兩次率領龐大的艦隊進攻日本,皆因遭遇颱風沒有成功,否則,日本可能早就在中原的統治之下。 到了明朝,日本賊寇經常騷擾中國沿海地區,但都被中國軍民所打敗或剿滅。豐臣秀吉為了征服中國,曾經兩次大規模進攻當時中國的附屬國高麗。
也就是後來的朝鮮,企圖以朝鮮為跳板進攻中國,高麗向明朝求救,明朝派出強大的艦隊把豐臣秀吉的水軍打得落花流水,灰飛煙滅,豐臣秀吉也鬱鬱而亡。 從此,日本安靜了很多年,直到中日甲午海戰,中國北洋水師戰敗,日本又按照當年豐臣秀吉的路線佔領臺灣、澎湖列島和朝鮮半島,開始掠奪中國大陸。
先後佔領了膠東半島、東北、華北,“盧溝橋事變爆發”後,戰火很快蔓延了大半個中國,雖然日本軍國主義倡狂一時,最終仍然逃脫不了覆滅的命運。 近幾年,由於美國採取遏制中國的亞太再平衡政策,讓日本右翼分子看到了死灰復燃的希望,不僅修改教科書,參拜靖國神社,修改和平憲法,積極擴充軍備,而且跟在美國的屁股後面向中國叫板,除了在東海挑釁中國主權外,還妄圖插手南海問題搞渾水摸魚。 更有甚者,日本一些人公開叫囂什麼三小時內滅亡中國東海艦隊,不管是吹牛還是為了抹黑中國,一邊給自己壯膽一邊散佈中國威脅論,好給日本製造發展軍備的機會,奉勸這些人不要忘記“多行不義必自斃”,還是老老實實走和平發展的道路為好,不然下場會比二戰時更慘。 日本是個好戰的民族,也是個健忘的民族,二戰失敗的痛苦尚未散去,又想重走軍國主義的老路,那不是自掘墳墓,自取滅亡嗎?說句不客氣的話,在中國小米加步槍的年代,日本都打不過中國,何況現在?
縱觀歷史,從最終的結局來說,日本從來沒有真正戰勝過中國,過去不能,現在不能,將來也不能!用迷信的說法,這就叫宿命。但中華兒女決不能因此掉以輕心,在戰略上藐視敵人,在戰術上要重視敵人,只有不斷壯大自己的實力,才能真正立於不敗之地。 只有自己比敵人更強大,敵人才會望而卻步。在七·七來臨之際,謹以此文紀念那些在抗戰中犧牲的中華兒女和為保衛和平而獻身的世界各國的人們,希望人類互相屠殺的慘劇不要再次發生。
中日軍工究竟相差多少?真相令人難以置信 我們通過分析中日軍工各自的特點進行比對,不難發現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事實。
日本的軍工有幾大特點:
1.受益於其民用相關技術的水準,其精密加工、電子、複合材料等方面是優秀的。
某些方面是世界一流水準。
2.規模很小。受限於和平憲法,日本不可能大張旗鼓搞軍備。
因此無法形成規模效應,其軍品無法大規模量產,單價昂貴,而且很難形成系列化。典型例子是90式坦克、F2戰機。
3.軍工的完整程度較差,不成體系,許多方面嚴重依賴外國。
日本的火炮技術嚴重依賴德國(萊茵的L44),雷達和導彈技術嚴重依賴美國(愛國者、麻雀、海麻雀、標準這些都是美國貨,所謂自研的如90式反艦彈是山寨自美國魚叉,AAM4大量依賴美國AIM120技術等等)。 動力則是大規模引進美國和英國(航空的F100、F110,艦船的LM2500、SM1C等)。
4.一些單項系統水準厲害,但涉及大系統整合時則功力不行。
經常幹出一些“使用牛逼技術堆疊出一個廢物”的事情來。比較典型的例子是F2戰鬥機上的J-APG1雷達和H2火箭。前者號稱是世界上首款機載AESA雷達,但是技術整合出了問題以至於長達十幾年的時間裡其探測能力甚至不如老一代的PD雷達。 後者單純從紙面上看幾乎是最先進的火箭,但實際使用無論是載荷是可靠性都沒有比看似落後很多的長征系列有多少提高,成本反倒高了一大截。 可以說,雖然日本在某些領域存在著巨大的優勢,但是整體上卻顯露著很大的短板。
而反觀中國的軍工,則有著與日本軍工完全不一樣的幾大特點:
1.規模龐大。這是大國帶來的優勢。產量大,市場大,產業鏈大。
2.軍工的體系完整程度很高。
這是中國從冷戰時期延續下來的固有情節, 什麼東西都想自產,想要自己支撐完整的體系,自給自足。以上這兩點特徵,更多的是中國出於自身戰略考量,更重要的是中國是獨立自主的大國身份自居,完全不同於日本受美國制約的國情。
那麼以這一點為基礎,中國軍工的優勢凸顯: 雖然目前的確在有些方面還依賴國外,但國內都有對應的備選方案(可能會以降低性能或壽命等為代價)。即使技術引進,也都儘量立足於消化吸收以我為主。 總體來看,在軍工各個主要方面,中國基本都能實現自產,包括廣為詬病的發動機領域,其實在世界上能獨立生產渦噴、渦扇、渦軸、渦槳,從大推到小推等全系列航空發動機的國家,也就美英中俄法而已,各種配套企業完善,在世界上能達到這種完整程度的國家是很少的。
3.中國系統的整合能力很強。
比較善於利用現有的東西整合出一個總體好用的東西出來。 中國的長征系列充分利用上世紀70年代東風導彈積累的技術,如75噸肼類發動機,發展出完善實用的火箭系列,不盲目跟風去搞太空梭,而是利用現有的資源搞了神舟飛船,實現了載人航太和空間站。
4.擁有一些大國才具有的玩意。
比如8萬噸水壓機、30倍音速反向爆轟風洞、北斗導航系統、中段反導設施等等,這些都是日本不具備的,還有各種核設施這些就不提了。 最後的結論就是,日本軍工整合性很差,這導致軍工過度依賴於國外,戰時損耗難於及時補充。中國軍工整體性獨立性很強、軍工產業全面,技術積累更為全面。戰時完全可以自給自足。
|
|
( 時事評論|國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