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11/07 13:27:42瀏覽367|回應0|推薦5 | |
現在少子化的社會結構中,為人父母過於寵溺自己孩子的例子相當多,動不動鬧上學校,有時甚至媒體,以致於老師或多或少都會放縱孩子的行為。 因為社會環境的變遷,孩子們比起我們那個年代早熟許多。受到電視媒體等…影響,孩子也比以前的我們更懂得察言觀色,因此很容易造成孩子在家裡與在學校有截然不同的行為表現。 做父母的我們常因孩子的平常居家行為,單方面了解自己的孩子,卻忽略了孩子在外的情形,所以不得不慎。 很慶幸我的孩子能遇上這麼好的老師,不但細心教導孩子功課,對孩子的行為品行也一併關心指導。雖然我們人在異鄉,但老師的E-mail不斷,保持著良好的溝通管道。每天與安親班老師和孩子的電話也未曾少過,這讓孩子能充分的體會,即使人不在身邊,但關心和愛是絕對不會減少的。 多與孩子溝通,多與老師溝通,如此才能真正了解孩子!雖然〝教職〞是一份〝聖職〞,但身為父母的我們對孩子的教養是〝天職〞。唯有不放棄對孩子循循善誘般的教導,孩子的未來才有希望! 引申閱讀文章:周杰倫「願意為媽媽付出一切」http://blog.udn.com/pichuma3570/1345291 會有這樣的感想,源自於今年教師節前收到的一封E-mail,文章名稱〝聖職〞,作者並未被提及,或許又是一篇〝網路流傳〞的文章吧!一起來分享~ 教育是人類特有的社會現象。原始人群是人類最初的社會,這種社會不管它怎樣簡單,總是需要教育來向年輕一代傳授勞動知識技能和思想觀點、道德品質,以維持自身的生存和社會的延續、發展。 最初,教育活動是由全體勞動者參加,並在勞動過程中進行。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生產知識經驗的日益豐富,社會產品有了剩餘,便產生了一部分人專門管理生產,掌管公共事務,從事文化、科學活動的可能。社會上開始有了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分工;更由於文字的出現,教育與生產勞動也開始分離,產生了專門的教育機構→學校。做為經驗的傳授者、教育的施行者,以教學為職業的專職教師也隨之產生。 教師,是腦力勞動者,用自己的方法向年輕人傳授人類的生產技巧、社會生活的知識經驗,為人類社會培養和造就一代又一代既能從事生產,又能積極參加社會生活的社會成員,對整個人類社會的生存與延續,對人類思想文化的傳播與發展,都是必不可少的。 十七世紀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說過:「我們對於國家的貢獻,哪裡還有比教導青年和輔導青年更好,更偉大的呢?」他認為教師的職業是太陽底下最優越的光榮的職業。您認為呢!?
|
|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