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講記1
2015/01/07 22:09:03瀏覽703|回應12|推薦0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講記1】
★〈緣起 ‧ 一〉★
各位同學大家好!
阿彌陀佛!
我們今天因緣很殊勝,
能夠再一次的跟大家一起
來學習這一部《金剛經》,
這真是非常難得的機會,
所謂百千萬劫難遭遇,
有不可稱量的功德。
為什麼要把《金剛經》的功德
說的這麼不一樣呢?
因為這一部《金剛經》
是我們凡夫的成佛之道,
是能讓我們超凡入聖的寶典,
也是了脫生死的明燈,
是我們在世俗生活中的依靠,
三世諸佛都從此經出,
更是三世諸佛之所護念,
所以說學習《金剛經》、
受持《金剛經》的功德,
無量無邊,無可計量。
因為這個緣故,
所以我們要讚歎學習《金剛經》的人,
要讚歎諸佛菩薩的護念,
更要發菩提心認真的學習,
並且從中受益,直至解脫。
我們漢傳佛教從上以來學習《金剛經》的人,
不計其數,
說解《金剛經》的祖師大德也不計其數,
由於祖師們的努力,
讓我們今天能夠從各種註解或疏鈔中
獲得寶貴的意見,
這是我們漢人佛教很殊勝的地方。
對於我們這樣寶貴的文化資產,
我們應該著與發揚光大,
並且在現實生活如實的受持,
這是我們從今天要
開始學習《金剛經》的緣起之一。
第二個緣起是因為小貝老師的一再啟請,
雖然我們也曾經在FB上開演過《金剛經》,
但是由於有些同學來不及參與,
小貝老師希望我能將以前的講稿,
從新整理過再細說一次,然後再貼文,
小貝老師的功德很大,
我今天特別提出來讚嘆,
讓大家能透過FB上的方便,
學習到這部《金剛經》的殊勝。
第三個緣起是因為我個人
長時間的學習《金剛經》,
對於《金剛經》在每一個階段
都有不一樣的收穫,
我也很歡喜將這些不一樣的心得跟大家分享,
這是促成我們今天
得以開講《金剛經》的因緣。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hsma91&aid=20042912

 回應文章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蓮心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講記13
2015/02/02 22:56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講記13 慧良講於2014】
★〈發起分 ‧ 二〉★
經文說: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這裡說的佛是指我們的本師釋迦牟尼佛,
世尊在我們這個娑婆世界成佛,
成佛以後告訴我們他方世界還有阿彌陀佛,
還有藥師佛,還有無量無邊的佛,
未來還有無量無邊的眾生會成佛,
這就說明佛與佛沒有分別和差別,
佛佛道同嘛!
佛漢文是覺悟的意思,
十方三世都時時在覺悟中,
證得了一切覺悟的真相,
或者說具有大智慧、大慈悲圓滿的人,
我們就尊稱為佛,或是佛陀。
根據現有的各種佛教史所載,
我們現在說的佛陀是指釋迦牟尼佛,
是後人對佛陀的尊稱。
釋迦牟尼本姓喬達摩,名字是悉達多,
意思是吉財、吉祥或一切功德成就。
釋迦是佛陀所屬的部族釋迦族的名稱,
漢文的意思有能、勇的意思;
牟尼的意思為文、仁或寂默,
所以我們漢譯又作:能仁寂默。
舍衛國是在當時中印度的憍薩羅國;
因為南印度也有一個憍薩羅國,
所以,不說憍薩羅國而說舍衛國,用以區別。
舍衛城,是憍薩羅國的首都,
也是國王住的地方,
以首都城市的名字做為國名,
所以叫做舍衛國;漢文翻為聞物,
意思是說這個地區的經濟繁榮、
政治文化都特別的發達、名稱遠聞,
所以叫做聞物,也有稱名為豐德城。
祇樹給孤獨園是在舍衛城外
有一個叫做祇樹給孤獨園的精舍,
是佛與大眾僧居住的僧園;
這個“給孤獨”是一個大富長者的名字,
也稱為須達多。
這個精舍是由他發心起建來供養佛的;
而園裡面的樹木,
是由憍薩羅國波斯匿王的兒子
祇陀王子所布施的;
因為是由他們兩人合起來供養三寶的,
所以就叫做為祇樹給孤獨園。
這個祇樹給孤獨園
是佛陀弘法時間最久的講堂,
也是當時規模最大的精舍,
佛當時還曾在竹林精舍說法,
這兩個地方對於佛教有著非常大的意義,
我們現在所傳承的佛經,
很多都是這個時期所宣說的,
這部《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就是代表作。
在這個祇樹給孤獨園,
除了佛安住以外,
還有大比丘眾一千二百五十人同時住在這裡、
一起聽佛陀說這部《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待續〉

蓮心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講記12
2015/02/02 22:41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講記12 慧良講於2014】
★〈發起分 ‧ 一〉★
經文說:
如是我聞:一時,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如是我聞又作“我聞如是”或“聞如是”。
是以尊者阿難的身分與口氣說的,
世尊入滅前,
曾對阿難囑咐說其一生所說經藏,
必須在每部經的卷首加上此語,
用以作為與其他宗教學說的經典有所區別。
這種解釋最早是出自於《大智度論》中,
在漢傳佛教的《阿含部經》、
《寶積部》《涅槃部經》以及
南傳上座部的《大般涅槃經》裏
都沒有這樣的記載。
另外在《佛地經論》裡說:
如是我聞者,為總顯己聞,
傳佛教者言如是事,我昔曾聞如是。
總言依四義轉。
一依譬喻,二依教誨,三依問答,四依許可。
而後總結道:應知說此如是我聞,
意避增減異分過失。
謂如是法我從佛聞,
不是他輾轉的顯示。
(見CBETA,T26,no,1530,p,0291c08。
《大正藏》第26冊,編號1530,卷1。)
這是說所有的經文都是佛陀所親傳,
說如是我聞意思含有避免經文的增減,
也不是輾轉得來的,
是我阿難親自聽自佛說的。
這裡包含了四種意思:
有時用以比喻,也是含有教誨,
還包括了問題的對答,
以及允許用這樣的字眼流通後世。
但是我們如果依據已出土考證的資料來看,
這樣的說法是方便說,
也是統一佛經的傳承,
但如果都說是阿難所誦傳出來的,
歷史上的四次結集就不是如此,
這一點我們要理性的看待,
不要讓沒有學習佛法的人,
誤認為我們佛弟子都是盲目的。
我們自己不要生執著。
一時是指法會從開始到最後的圓滿,
總稱起來就是一時。
佛經上都沒有記載佛陀說這部經典的年月日,
除了前面說過印度人
沒有記載歷史與時間的習慣以外,
也因為當時聽法的聽眾除了人道的眾生以外,
還有天龍八部,或是他方世界的眾生,
因為各地的曆法或計算時間的方法不同,
比如忉利天一天是人間的一百年,
若是全部用人間的方法計算,
天人就不適用,反之也是同樣道理。
所以就用一時,這樣就都適用,
用我們現在的語言說就是時差的意思,
這樣說大家就都懂了。
這個一時還有一個深沉的意義:
佛陀要告訴我們時間其實就是人類的錯覺,
時間是人類自己發明的計算單位,
我們執著於這樣的計算,
所以時間就來切割我們的生命和存在。
我們現在知道地球有自轉和公轉的事實,
可是以前的人不知道這個情形,
所以在時間上做文章,
認為有日出和日落的問題,
其實是我們被自己錯誤的認知所捉弄,
我們今天要是能從這個角度來學習一時的意義,
就樣就不會陷在時間的迷霧中。
〈待續〉

蓮心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講記11
2015/01/27 20:36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講記11】
★〈經題釋義〉★
《金剛經》的全名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金剛是比喻,
比喻般若智慧可以摧毀一切世間的煩惱,
堅硬的程度超過世間的一切物質,
但是這樣說,我們凡夫未必聽得懂,
所以用金剛來比喻。
《金剛般若疏》上說:
一切眾生有二種病︰
一者身病;謂老病死。
二者心病;謂貪瞋癡。
自有生死以來不得般若藥故,
無人能治此病,
佛以般若金剛摧破二病。
我們今天要不是如來應世,
我們凡夫有甚麼方法能破這兩種大病呢?
般若是大智慧,
般若是梵文 prajñā 的譯音。
意思是指慧、智慧、明、黠慧等等。
是真實的智慧。
或者說能夠明見一切事物及道理的高妙智慧,
我們就稱為是般若。
我們世間同等級的形容一個人聰明,
說這個人有智慧,但是這個智慧,
可能只限於世俗諦。
但是佛法是出世法,
要超越世間的一切種種形相與生死,
單靠聰明智慧尚不足以成事,
必須有般若智才行。
漢傳佛教是很注重般若的開發與教育,
我們有《摩訶般若波羅蜜經》、
《小品般若波羅蜜經》、《大般若經》、
《大智度論》等等的經論都是在說般若的重要。
可是我們這樣說可能
有很多人還是不能真正明白,
我說個故事來形容好了︰
有人問大珠慧海禪師說︰般若大嗎?
師說︰大。問者說︰有多大呢?
禪師說︰沒有邊際。
又問︰般若小嗎?師說︰小。
問者說︰有多小?禪師說︰肉眼看不見。
問話的人說︰到底什麼地方才是?
禪師說︰到底什麼地方不是?
我曾經為這個故事寫過一個偈︰
法無大小怎能比,
此事若了參學畢,
上山下海志不移,
何人真知般若意?
可見這個般若智不是一般的智慧。
波羅蜜是梵文pāramitā的漢譯。
意思是說眾生自生死迷界的此岸
而到達涅槃解脫的彼岸。
也稱作波羅蜜多。
也有人解說成是指菩薩的修行而言,
認為菩薩的大慈悲行
能究竟一切自行化他的事宜,
所以稱到彼岸。
經的梵語是 sūtra。我們漢譯作︰
修多羅、素怛纜、或是蘇怛羅。
也譯為契經、正經、貫經。
有貫穿,連貫的意思。
整個經題的漢譯就是︰
這是一部以無上堅硬的般若智,
能到達生死彼岸的佛經。
簡稱《金剛經》。
〈待續〉
註:大珠慧海禪師(生卒年不詳),
俗姓朱,唐代建州人(今福建建甌),
是禪宗史上著名的禪師,
曾參學在洪州馬祖道一
(709—788,一說688—763)門下。

蓮心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講記10
2015/01/24 22:30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講記10】
★〈緣起‧十〉★
再者,我說希望你能聽話用功,
好好把《金剛經》讀5000部,
很多同學就開始編派理由了︰
師父,我很忙的;師父,我要賺錢養家;
師父,我老婆年輕貌美;
師父,我老公多金又帥;
師父,我要帶孫子;師父,我身體不好;
師父,我業障很重……,
種種的理由種種的託詞,
這樣還要修行什麼呢?
你認為這樣對佛法有信心?你信佛?
當“學習佛法”與“我”與
“眼前的現實”三者起衝突時,
請問︰你將佛法擺在那裡?
如果你認為這中間沒有衝突,
那麼你為什麼現在還在生死中流浪?
在流浪中生死?
我認為,我們要學習佛法,
要認真學習這一部《金剛經》,
應該從這裡開始思惟。
你唯有真信佛,真的發起信心,
學習才開始邁出第一步,否則都是打妄言。
如果,你跟我一起學習《金剛經》,
方法錯了,斷了你的法身慧命,
一切責任我負責,該下地獄,我去,
否則,你就應該接受我的建議;
現在只是要你讀《金剛經》,
又不是要你去殺人越貨、為非作歹,
你為什麼沒有信心?
我們今天學習出了問題,
就是因為我們是“依人不依法”,
而不是“依法不依人”,
動不動就說︰我師父是誰,
我歸依師是誰,我師父怎樣怎樣,
依我看,你啊,你學的是什麼法呢?
我從來只相信嚴師出高徒,
我是不相信什麼名師出高徒的。
師父引你進門了,
修行的事還是要靠自己努力。
如果我們學習佛法不依照經論,
不依照佛菩薩的經論,
反而相信什麼凡夫說的話,
那跟外道有什麼兩樣?
不學習佛法還好,學習以後變的愚痴了,
越學越退步,這樣如法嗎?
我說這些話是負責任的,
現在把不好聽的話都說清楚了,
你不好好用功,是你自己不如法,
如果我現在只說你想聽的好聽話,
我想你臨死前一定會憎恨我︰
為什麼不跟你說真話!
只歡喜選擇聽好聽話的人,
和只會說一些取悅大眾的話語,
並且百般遷就信眾、一味討好信眾的人,
是附佛外道,不是真有智慧,也不是佛弟子。
古人說︰欲過三叉路,要問過來人。
我是過來人,我也曾經走了很多冤枉路,
今天就是不願意同學們再走冤枉路,
恨鐵不成鋼,
所以嘮嘮叨叨的像個老太婆一樣,
中意聽也好,不中意聽也好,
各人有各人的福報因緣,
我只願意說真話不要打妄言,
如實的負起我的責任。
好,我們緣起的部分就說這裡,
以下開始來講解經義。
〈待續〉

蓮心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講記9
2015/01/24 22:25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講記9】
★〈緣起 ‧ 九〉★
講到這裡,
我想跟大家說一個信心的問題,
儒家有一個曾參殺人的故事,
大家都耳孰能詳。
我們佛教徒今天學習佛法,
到底有沒有信心?
還是跟曾參的母親一樣呢?
佛教徒學習佛法到底信不信佛?
很多人都跟我抗議說師父在說笑話吧!
說佛教徒學習佛法怎麼會不信佛呢?
我說是真的嗎?
說你學習佛法真的信佛?我看就未必。
為什麼這麼說呢?
我說個故事,
我很多年以前讀過一個公案:
這個公案是說馬祖道一禪師
(709—788,一說688—763)有一個徒弟,
叫做大梅法常禪師(752—839),
離開馬祖以後,
住在天台山餘姚南方七十里處,
有一天有個僧人到訪,
問說和尚是甚麼因緣得以常駐此山?
法常禪師說:
我是因為聽到馬祖禪師說即心即佛的道理,
有所領悟而在此住。
這個僧人卻說:
可是馬大師最近都跟人說:
非心非佛,不是即心即佛。
法常禪師說:這個瘋癲老漢,
惑亂人心甚麼時候才能了呢?
我只管即心即佛,隨便他說非心非佛吧!
後來消息傳到馬祖禪師那裡,
馬祖禪師就讚嘆說:梅子熟了。
(見《景德傳燈錄》卷七,
《大正藏》第51冊,編號2076。
CBETA,T51,NO,2076,p0254c14。)
這個公案在說明甚麼呢?
在說明我們學習的信心問題,
只要我們對於正法的信心堅定,
不管是誰來說要改變學習方向或目標,
我們就像法常禪師一樣,
信心不動搖,就是如如不動。
我們今天的學習是不是有這麼堅固的信念?
我為什麼一再的說這個問題?
因為我們今天在凡夫地,
所有的知見或觀察都是用凡夫地的角度,
而不是用佛菩薩的角度,什麼意思呢?
就是因為我們凡夫有一個堅固的我。
很長的時間以來,
很多人都歡喜來跟我一起學習,
我也很歡喜的要跟大家一起學習,
可是當我提出︰不管你以前學什麼?
跟什麼人學?學了多少時間?
擁有什麼學歷?在我眼前一律作廢,
要按照我要求的功課學習,
這時候就有人起煩惱了,
有人說師父這樣太嚴苛,
有人說我太狂妄,
我說我只不過說幾句話,
你以前所學的就都沒有功用了?
這樣,你認為你對佛法有信心?
〈待續〉

蓮心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講記8
2015/01/24 22:21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講記8】
★〈緣起 ‧ 八〉★
再來,我們讀《金剛經》,要把自己的領悟,
拿來現實生活中體驗一下,說體驗是客氣話,
應該說是你讀得經文,但能不能做得到?
能不能通過世俗諦的檢驗?
不能說經文是經文,生活是生活,
管他合不合用,這樣就沒有利益。
每天都拿一件事情來檢驗自己
是不是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
你能真正做到無我相、無人相、
無眾生相、無壽者相,
《金剛經》的法益才能落實在你的心中,
否則就是光會說不會做。
第三,我們讀《金剛經》要常常思惟︰
我是釋迦牟尼佛的弟子,
佛的弟子會像我現在這樣的懈怠嗎?
佛弟子會像我現在這樣的一蹋糊塗嗎?
佛弟子有像我這樣天天起煩惱的嗎?
就用這樣的思惟去鼓勵自己,
去鞭策自己用功,萬緣放下,
專心讀念《金剛經》,
專心實踐《金剛經》,
日久歲深,《金剛經》的功德就會現前,
這個時候,你就知到佛法真是不可思議。
不能說我每天讀《金剛經》,
但還是每天在人我是非中打轉,
每天還是跟人家說三道四、論人長短,
這樣就不是釋迦牟尼佛的弟子,
一般不學習佛法的人,看到你這副模樣,
能不恥笑你嗎?能不毀謗你嗎?
〈待續〉

蓮心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講記7
2015/01/15 11:29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講記7】
★〈緣起 ‧ 七〉★
從以上的認知,
我們知道《金剛經》就是般若,
般若就是大妙智慧,
《金剛經》就是實相般若,
是境界般若,是文字般若,
對於我們世間的煩惱,
可以說是無堅不摧,無攻不克,
但是雖然知道《金剛經》這麼好,
到底要如何下手呢?
首先,我希望同學們能熟讀經文,
你先一天讀一遍,不要試圖去了解經義,
只要認真一字一句的讀,
不要讀錯,讀錯就從頭來。
接著下來陸續的增加每天讀的遍數,
最好每天都讀10遍以上,
什麼人說的註解,
什麼人寫的註解都先不要看,
就是認真的讀就好。
這樣讀會有甚麼效果呢?
一、你的專注力會現前,
只把精神專注在這一部《金剛經》上面。
二、你的心念會安定,不會這山望那山高,
不會心猿意馬,不會旁涉,不會沒有方向。
三、佛法的清淨會流入你的心,
我們胡思亂想不安定的雜染心會變的輕微。
四、諸佛菩薩,龍天護法會護念你,
幫你解除你現前的煩惱與障礙。
有這麼多的好處,但是讀要多久呢?
我建議同學們至少要先讀500遍,
你讀了500遍以後,
你的戒定慧都有一點功夫了,
經文也比較熟悉了,
然後再來進行以下的功課。
什麼功課呢?
首先,你每天先讀一遍,讀的過程中,
如果有相應或是疑問的經句,
就先筆記下來,記下來以後,
不要急著去找答案,先放旁邊,
然後再從頭到尾的好好讀一遍。
這樣持續的讀500遍以後,
你才開始去思惟︰
這一些相應是什麼意思?
我領悟到了什麼?
這一些疑問有沒有答案?
每一次有心得有答案就寫下來,
然後再返觀經文,
這樣自然能明白經文的意思。
〈待續〉

蓮心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講記6
2015/01/14 19:44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講記6】
★〈緣起 ‧ 六〉★
接著我想跟大家一起來探討
如何學習《金剛經》?
《金剛經》傳入漢地已經超過1500年的時間,
這1500年來,各宗派的祖師大德
無不對《金剛經》都花上不少力氣,
從整個漢傳佛教的發展史看來,
只要是佛教徒,不管你是修什麼法門,
是學於那一個宗派,
多多少少都聽過《金剛經》,
或是學習過《金剛經》,
這一部《金剛經》似乎成了家喻戶曉的寶典。
也由於許多人的學習,
所以就出現非常多的註解,
就現有的《大正藏》《卍續藏》所收集的註解,
從姚秦的僧肇法師開始的
《金剛經註》(收在CBETA,X33,NO,0454)。
到近代江味農的《金剛經講義》等。
收在《大正藏》的計有第33冊,
《卍續藏》的第24、25冊,
可以說是琳瑯滿目,
若是要好好的讀一遍,
恐怕要生了好多白頭髮,
這實在是讓後學的人,
仰之彌高,望之卻步。
但是這一些註解都是別人說的,
你自己要是沒有痛下一番苦功,
別人說的還是別人說,
你自己沒有真實的領悟,
這樣恐怕也是沒有產生多大的效益,
因為是看來的,看來的東西記不住,
很快就會忘了,這樣是浪費時間。
因此我們首先要明白︰
我為什麼要學習這一部《金剛經》?
我們先弄清楚這個為什麼,
就好順著這個理路,一路順當的學習下去。
我們初學佛的人,
可能入道的因緣都不一樣,
所發的願心也不一樣︰
有的同學是為了對治現前的煩惱或障礙,
有的同學是為了脫生死,
有人是大發慈悲要行菩薩道,
也有同學認為學佛就是要成佛。
不管是為了對治煩惱,
或是要了脫生死,
還是要行菩薩道終至成佛,
我認為你都要學習這一部《金剛經》,
因為︰“三世諸佛皆從此經出”,
這是一部成佛之道的寶典。
但是為什麼學習《金剛經》就能成佛呢?
因為《金剛經》是般若智,
是一切種智,是無分別智,
是入空、無相、無願法門的必經之路,
我們今天如果不學習《金剛經》,
我們就無法知道什麼是空?
不知道什麼是無相?
什麼是空有不二?
可見要徹底明白佛法的真諦,
不學習《金剛經》,
就會讓我們喪失“百千萬劫難遭遇”的機會,
甚至無從“願解如來真實義”!
〈待續〉

蓮心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講記5
2015/01/13 10:37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講記5】
★〈緣起 ‧ 五〉★
我也讀過《景德傳燈錄》、
《五燈會元》等禪宗重要的燈史,
其中也沒有任何文字提到
《金剛經》的三十二分是昭明太子所為。
《金剛經》自從公元736年,
唐玄宗(685-762)註了《金剛經御註》以後,
全國通令都要學習《金剛經》,
當時也沒有提到昭明太子與三十二分。
另外在佛教的史書《佛祖統紀》中
提到昭明太子也只說到:
“昭明太子統薨。太子天性好佛。
於東宮別立慧義殿為法集之所。
招延名僧立三諦義。當世美之”。
其它什麼也沒說到。
如果昭明太子真的為《金剛經》
做出了三十二分的科分,
《佛祖統紀》這樣重要的書籍何以不載?
具現有藏經所收藏的經論著述,
最早出現提及昭明太子三十二分的書籍
是明朝宗泐法師(1318-1390)的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注解》
(CBETA,T33,NO,1703)。
其中說到:
“此經乃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
所譯分三十二分者。
相傳為梁昭明太子所立。尤譯本無。
又與本論科節不同破碎經意故不取焉。
今註一本天親等論。取其意而不盡用其語。
以其語深難便初學故也”。
但是宗泐法師的《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注解》
全文並沒有使用三十二分,
因為他認為:
“與本論科節不同破碎經意故不取焉”。
另外,我提出讓大家參考的:
六祖慧能大師口述的
《金剛經解義》(CBETA,X24,NO,0459)。
上面有“梁昭明太子嘉其分”的字樣,
但是此書乃宋朝以後才出現,
而流通的刻板是成立於
清朝順治(1638-1661)年間,
是否為真為六祖所口述,還請諸方高明指教。
我把三十二分的問題做以上的說明,
目的是在釐清楚一件事:
我們讀《金剛經》的時候
要不要讀出這三十二分的文字?
從上面的說明,我是建議不要讀的,
但是如果要學習《金剛經》的經義,
我倒認為可以參考這三十二分,
但是三十二分確實出自甚麼朝代?
是什麼人所作,恐怕仍然沒有定論。
好,三十二分的問題說到這裡。
〈待續〉

蓮心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講記4
2015/01/08 11:25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講記4】
★〈緣起‧四〉★
接著我要跟大家談談《金剛經》科分的問題。
所謂科分又稱為科判,科段,科文,科儀,
是我們對於佛經的篇章節的結構的劃分,
目的是在於幫助學習者對於經義的理解。
佛教的經論本意甚深,
可以說是深奧又精微,
所談的都是真如實相的驗證,
不是凡夫的境界,
如果再加上年代的久遠,
語言上的隔閡和用法差異,
以及各經論內容的長短不一,
對於使用一種通俗又有效的結構分析,
就顯得十分的重要與必要。
否則對於學習的過程恐怕會衍生許多的障礙,
科判就是彌補了這個缺憾。
《金剛經》現行流通的經本中
都有所謂三十二分的科分,
這是有甚麼問題嗎?
所謂三十二分我們都認為是
梁武帝(464-549)的兒子
昭明太子(501-531)所科判成的,
其實事實不然。
昭明太子就是我們現在流通的
《昭明文選》那個昭明太子。
就我所知,
《金剛經》最早的科分是無著菩薩造,
隋朝及多翻譯的《金剛般若論》,
其中只有七義、十八住處之說。
這本《金剛般若論》收在
(CBETA,T25,NO,1510)。
是宋元明時代的版本。
但是隋朝時的智者大師所造的
《金剛般若經疏》則與
吉藏大師的十二分則完全相同:
所謂“彌勒作偈,天親長行。
釋總三卷分文十二分。
一序分、二護念分、三住分、四修行、
分五法身非身分、六信者分、
七校量顯勝分、八顯性分、九利益分、
十斷疑分、十一不住道分、十二流通分”。
可見十二分是當時佛教對
《金剛經》所流行的分法。
當然,
所謂十二分內容的斷定與傳統的三分:
發起分、正宗分、流通分各有表述,
由於內容繁瑣在此我先不談。
我主要說三十二分的事情。
三十二分其實是
明清以後才在坊間流傳開來的。
這中間有兩派不同的說法:
一派認為;
自古並無所謂三十二分的說法,
彌勒,天親,無著這三大菩薩
都沒有說過有甚麼三十二分,
所以認為昭明太子的三十二分
是破碎經意、畫蛇添足。
第二派的說法認為:
三十二分跟七分十八處相比,
或許有不足的地方,
但是把《金剛經》在意義上做出了劃分,
對於學習者在理解上有幫助。
所以,認為三十二分是很好的助緣。
可是當我讀完《南史》〈列傳
第四十三梁武帝之子〉後,
我不相信三十二分是昭明太子所造的。
這個列傳只說到昭明太子信佛,
以集成書三十卷的文集,
完全看不到有所謂《金剛般若》的記述。
頁/共 2 頁  回應文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