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週內,台灣的災難新聞兩度登上國際媒體首頁。高雄氣爆事件的死亡人數雖不及澎湖空難,但像這種發生在大都會的公共安全事件,整條馬路連車帶人一起被掀翻,街區裡四處爆炸冒出地火,市民感到惶惶然卻不知逃向何方,這其實是全球城市居民共同的噩夢:現代城市多麼便利繁榮,你卻不知道它的脆弱點深藏何處。
以往人們熟知的氣爆,都只是點狀事件,多半是瓦斯使用不當;而這次高雄氣爆在鬧區呈帶狀及網狀爆發,據研判,市區馬路底下的丙烯管線是禍首,強度之大、災區之廣令人怵目驚心。也正由於人們熟悉的危險氣體限於瓦斯,當晚八點多即有居民聞到異臭而報案,高雄市政府雖出動大批警消人員前往,卻將之當成普通瓦斯管線外洩事件處理,一直在現場灌水,卻始終找不到禍源,亦無法有效控制情況。三個小時之後,外逸的丙烯終於被引燃為連環爆炸,釀成巨災。
高雄市的特殊格局,是港灣、都市和工業區交織發展;歷經時日變遷,不僅工廠區和住宅區日益交疊,許多工業用管線也在市區底下錯雜穿梭,潛藏危險,卻不易治理。照理說,以這樣的城市特性,在消防安全上就必須具有超乎一般城市防火救災的意識和規格,且必須配備更高階的控管系統,對住宅安全和工業安全兩端並治,而不能只靠打火兄弟在第一線憑直覺衝刺。遺憾的是,這次氣爆事件,從居民聞到臭味到引發爆炸,其間長達三小時以上,卻因無法作出有效的研判和控制,造成市民寶貴性命和財產的損失,令人深感遺憾。
目前被疑為禍首的主嫌,是李長榮化工的丙烯輸送管線,除當日有丙烯輸送之紀錄,亦發現有壓力異常現象。然而,該公司以現場管線破片規格不符,辯稱非其所有;那麼,是否有其他交叉因素導致,仍有待最後調查。無論如何,現場消防隊員在第一時間灑水噴救無效後,如果警覺到可能源頭出在工業管線,當即透過行政措施要求相關工廠關閉管線,或許來得及阻止這場災難。而不致如今天這般,爆炸發生過後逾十多小時,政府仍無法查明禍首,相關公司也還在推來推去。
事實上,在居民報案到爆炸發生的三個多小時內,高雄市區不同路段都有人報案發現不明氣體,也有人發現水溝冒出白色泡沫;然而,市府防災部門卻沒有人對這些資訊進行綜合整理及研判,錯失了應變時間。進一步看,即使在那些危險地段,負責人員並沒有在現場劃出有效的封鎖線,及時警告民眾遠離,或啟動強制疏散的工作;因此,在場有好奇群眾圍觀,也有熱心遞送茶水的里長出入其間,結果均枉送了性命。這次在死傷者中,就有多名消防及義消弟兄英勇殉職,讓人哀慟。
四年前,中國大陸南京市棲霞區也曾發生一起丙烯輸氣管爆炸事件,造成十二人死亡,三百多人受傷,景象與這次高雄氣爆頗為類似。當時,一家已停工的塑料工廠正在進行拆遷,其地下有一條長達五公里的丙烯管線,雖未輸氣但仍充滿氣體。負責施工的違規轉包商只為了貪圖鋼材,便不顧警告將管道挖破,導致氣體外洩;幾分鐘後,附近一部汽車發動引擎產生火花,隨即引發了如地震般的爆炸,居民還形容火勢如蕈狀雲騰起。丙烯之威力及易燃,由此可見。
事後,大陸媒體檢討那次爆炸事件,發現南京主城區地下埋著廿種管道,總長八千多公里,卻分屬四十多個不同單位管轄。正因為多頭馬車,利益糾葛,使得南京市政府花了十年仍無法畫出一張完整的地下管網全圖。我們不知道高雄市府對於該市地下管線的分布及特性究竟掌握到什麼程度,但若曾認真畫過這張圖,這次氣爆的責任誰屬,與災難現場一比對,應該很快就能查知真相。而如果從來不曾畫過這樣的地下管線圖,那麼,今天就該動手去做!
這場驚天氣爆,撕破了高雄街道的美麗,造成許多家庭家破人亡,也讓全台人民同感震駭與哀傷。破毀的道路和店面需要時間來修復,傷亡家屬的安撫需要耐心和體貼來寬慰,救援及捐輸需要全體同胞不分南北地投入熱血,而城市安全的守護則需要更多長期而專業的投入。這次的慘痛教訓,請勿在一片究責聲中忘記了更重要的共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