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10/30 14:25:41瀏覽389|回應0|推薦0 | |
認識憂鬱症 聯合國國際勞工組織的調查,憂鬱症在21世紀已經成為職場疾病的主流,員工沮喪、失能,帶給企業的成本損失,「比關廠或罷工還嚴重」。 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理事長、台北市立療養院院長李明濱指出,「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到2020年,憂鬱症將成為全球「疾病負擔」的第二位,僅次於心臟血管疾病。 憂鬱症是現代社會裡,吃掉勞工生產力、社會成本的藍色怪獸。依據統計,台灣正有6%到10%的人飽受憂鬱症的折磨;甚至,有人估計,每6人就有 1人有憂鬱症。據估計台灣有30萬人患有憂鬱症,只有一半的患者就醫,而自殺死亡者87%生前患有憂鬱症, 15%的憂鬱症患者死於自殺,健保支付抗憂鬱症藥劑每年近20億元。 在辦公室裡,憂鬱症的典型症狀的外顯現象,是記憶力減退、不能集中注意力、沒有動力、步調變慢或忙亂成一團,造成職業功能喪失。 憂鬱症患者因為腦內的神經傳導物質不平衡,通常對自我有較差的評估,這樣的偏差認知更加深自己的沮喪。如果此時職場緊迫釘人,壓力上升,憂鬱程度將更惡化。 李明濱醫師認為,除了急性患者治療期須住院外,憂鬱症患者須匆促離職,工作能讓憂鬱症患者避免社交退縮,老闆、同事家人的支持、協助、鼓勵加上與外界保持互動,是康復要件之一。 許多人明明知道自己得憂鬱症,不是不願意求醫,就是求醫後不願意服藥,悲劇也就不斷上演。 憂鬱症是大腦功能失調的疾病,形成因素涉及生理、心理、社會三方面,症狀橫跨生理與心理層面,九大核心症狀包括情緒低落、對原先喜歡的事情突然提不起興趣、體重突然明顯上升或下降、失眠或嗜眠、每日精神躁動或遲滯、每日疲累或失去活力、無價值感或不合宜的罪惡感、思考或專注能力減退、反覆想到死亡或自殺意念。專業精神科醫師的臨床敏感度,可正確診斷、完整治療。 憂鬱症的概念,聽起來很簡單,但願意尋求精神科醫師協助,接受實證醫學,服用抗憂鬱藥物正統療法的人並不多。要憂鬱症的人想開一點,陪他散散心,出國度假、去SPA水療、催眠、宗教等,在憂鬱症的治療成效,只能扮演輔助的角色,並不能徹底解決問題。鼓勵憂鬱症的病人尋求精神醫療的專業協助,服用抗憂鬱藥物加上支持性心理治療,才是釜底抽薪的根本解決方法。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