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認識乾癬 (Psoriasis)
2009/07/28 17:44:21瀏覽2769|回應0|推薦0

認識乾癬 (Psoriasis)

【前台中大里仁愛醫院皮膚科主任 陳明仁醫師】
歷史故事
  乾癬 (俗稱牛皮癬) ,是一種慢性反覆再發之皮膚病變。在遠古就有記載,由於不易治癒,加上古代醫學知識未開化,誤把乾癬與痲瘋病並列為「汰糕」(骯髒皮膚的意思),由於身上可怕的皮屑病變久治不愈,造成瘟疫會傳染的迷信與恐慌,人人遇之走避,病患注定一輩子受親族鄉里的排斥與隔離,沒有社會地位,是一悲劇性的疾病。古代希伯來人還規定此種病患走在路上,須大呼:「不潔淨,不潔淨!」,好叫他人早早走避,以免傳染。病患若私闖入城,被發現時可能遭私刑亂石打死。
遺傳與罹病率
  事實上乾癬是一種慢性皮膚病、但不會傳染。只會在自己身上不斷蔓延擴散。有遺傳性,可能是多因子式遺傳,所以病患常具有家族性,例如乾癬患者,他的兄弟姊妹罹患乾癬之比率為7。8%,若父母親之中有一位患乾癬,所生子女罹患乾癬之比率為10-16%若雙親都罹患乾癬,子女就有30-50%可能會罹患乾癬。全世界約有1-2%人口患有此症 (歐美1-2。9%;中國人0。18-0。3%) ,但近年來亞洲人發病率有逐步攀高的趨勢,可能與工業化、飲食或生活習慣改變有關連。也有人認為疾病與內分泌有關,因為青春期及更年期發病率較高。但是女性病患在懷孕時病情會改善,而懷疑本病可能與內分泌有關。
古籍之「銀屑病」
  古代中醫稱之為「銀屑病」,因為皮膚病灶紅色斑塊,因上皮生長的代謝率太快,只見大量銀色鱗屑紛紛脫落,所以又稱之「銀屑病」。目前大陸以銀屑病稱之,學術交流時只需搞清楚「銀屑病」就是「乾癬」。
乾癬發病之誘因與適當之保護措施
  有很多因素會誘發乾癬發病或惡化病情,例如:外傷,過度曝晒日光,感染,藥物,心理壓力。
  所以必須勸告病患,避免肢體受傷,受傷部位易誘發出一新的病灶。常見部位如手肘,膝部易碰撞關節部位,嚴重者需善加保護,譬如外出、運動時穿護肘、護膝,保護。外出記得擦防曬,避免過度曝晒。減少呼吸道感染或扁桃腺發炎的機會,以免誘發此病,譬如流感期間盡量少到人多之公共場所,學習戴口罩保護喉嚨呼吸系統。避免不當使用藥物,以免藥物反應加重病患負擔,誘發皮膚病灶。保持心情輕鬆,生活適當的紓壓調節,緩和緊張情緒,避免壓力過大或過勞。
乾癬侵犯部位
  乾癬常見侵犯部位有皮膚、頭皮、指趾甲、關節。
  皮膚病灶呈現少數或汎發紅斑塊、銀白落屑,搔癢;頭皮下常暗藏厚厚的角化脫屑痂皮;指甲或趾甲的甲板變形、變厚、黃褐色變、表面粗糙、有時甲板前端還會脆裂掉屑。此時最易被誤診為黴菌感染之甲癬,冤枉的吞服了三個月的抗黴菌口服藥,結果趾甲的病灶依然故我,一點也沒好轉,此種誤診誤療情形在非皮膚科專科醫師常發生,因為兩者的外觀幾乎一模一樣。約有百分之七的乾癬病患會合併有關節病變,也常被誤診為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痛風性關節炎。治療重點是:除了關節症狀治療,乾癬本身也須同步治療,病情得到控制,指(趾)甲及關節病變才會得到真正的改善與好轉。
  有時乾癬微小初期病灶,隱藏於肚臍、耳朵、指縫、或頭髮覆蓋之頭皮內,此時考驗醫師之功力,看診時勿忽略隱微之小病灶,才能小兵力大功,得到正確得診斷。門診就有一病人在外被當作濕疹皮膚炎治療,卻一直治不好,直到來診仔細皮膚檢查,發現肚臍眼有銀白色脫屑之標準乾癬症狀,才得到正確之診斷,加上光照治療,進而病情也穩定好轉。
醫療資源消耗社會成本
  乾癬是一慢性疾病,病人須花費不少時間與金錢來看診治療,難免會影響正常的工作,減少社會有效人力資源的利用。嚴重病患無法正常成家立業,納入正規社會運作,就業障礙,遺留多少社會問題。
個人心理障礙
  皮膚疾病的破像,造成自我形象受損,自尊心低,無信心,對社會環境適應力受到考驗,無形的輕視,排斥,與社會的疏離感,若無法自行排解,須尋求醫師、心理師、社工幫助,加強心理輔導,抒解心結。
乾癬的治療重點了解:
◎皮膚會有汎發性病灶,嚴重者甚至關節變形受損。
◎類固醇療法有特效,但易引起病變反彈、惡化,須小心使用,與醫師合作。
◎信任醫師,不要迷信堅持只用一種治療方式,因為乾癬治療,任何一種方法都有可能越來越沒效。
◎疾病會反覆再發:可控制,但不能痊癒。
◎具多種治療方式,代表人類對此病的病因與機轉還不是完全清楚。
◎有種種誘因會引發疾病或使它惡化。
◎多數患者病情有夏天改善、冬天惡化現象,也有相反的情形。
◎乾癬有可能會自己緩解,但不當治療使病灶惡化,會預後不良。
◎本病有賴於病人與醫生密切合作,才能達到最佳治療效果。
◎乾癬依病程、病變之部位、種類及嚴重度不同,而有各種治療方法。治療方式很多,以雞尾酒療法組合各種治療方式,治療效果較穩定持續。
◎須長期治療。不能氣餒放棄治療,要有長期奮鬥精神,只要不服輸,總有一天乾癬會自己好起來。
治療方法:
*局部外用藥物療法
1.去角質藥物:如水楊酸,尿素。
2.蔥三酚 Anthranin、柯椏素 Chrysarobin。
3.煤焦油、松焦油。
4.類固醇(美國仙丹):藥效迅速,要先警告乾癬患者,不可單用類固醇治療!因為類固醇雖然藥效迅速,但結果是病灶易反彈,反而更惡化。所以需與醫師合作,配合其它療法,原則上在急性期、惡化期就須使用;維持期則減量、酌量使用;同時還需注意長期大量使用類固醇的副作用的避免。
5.維生素D3。(得膚寧藥膏、藥水)
6.第二代以上維生素A酸。
7.細胞毒性外用藥。
8.抗黴菌藥物:只對頭部病變有效。
9.中藥。
*光治療
1.單純日光浴療法。
2.海水浴光療法。
3.高劑量傳統中波紫外光療法(UVB)。
4.煤焦油加中波紫外光療法(Goeckermann)。
5.光化學療法(PUVA)。
6.複合式光療法:或光化學療法。
7.窄頻紫外光B治療(311-nm)。
8.紫外光A1治療(340-400nm)。
*內服藥物療法
1.類固醇:一般不使用於尋常型乾癬,易反彈。
2.抗代謝藥物:Methotrexate,毒性大。
3.維生素A:Etretinate,Acitretin,為輔助性療法。
4.維生素D3:Calcitriol,膿庖型效果好。
5.鈣離子補充。
*輔助療法
1.壓緊療法。
2.熱療法、紅外線療法。
3.針灸療法。
4.沐浴療法:高張鹽水、泥巴、溫泉等。
5.食譜療法:多吃冷水海魚或魚油。
6.池塘小魚啄食皮屑、清理病灶療法。
7.Itchnon(γ-亞麻仁油酸)控制病情,達到整體的緩解。γ-亞麻仁油酸可提昇人之免疫力,降低關節症狀、影響脂肪酸的新陳代謝,降低膽固醇,促進血液循環,活化細胞力,因而有效應用於乾癬之病患,且免除了類固醇、化學療法之副作用。
*日常保健
1.不可用力抓癢,避免病灶惡化,只可輕拍止養。
2.可局部冷敷、冰敷來降低搔癢之不適。
3.修剪指甲,避免長指甲抓傷皮膚。
4.飲食避免煙、酒、辣味刺激。
5.避免吃太多太油之食物。檢驗報告,乾癬病人血中脂肪易偏高。統計上,肥胖者較易罹患乾癬。
6.抒解壓力、避免過勞、調適身心理、精神愉快、規律生活,避免熬夜。
  乾癬是一慢性病,好比高血壓或糖尿病,只能控制,不易根治,須長期治療。尋求正規皮膚專科醫師治療,勿採偏方、不明草藥,信任醫師,了解疾病之發病、病程發展,與醫師合作,採取最適當之治療方式。灌輸正確觀念,去除迷信,乾癬不會傳染,無庸恐慌,不須隔離,勿吝於給病患心裡支持,讓疾病得到控制,才有痊癒的機會。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hma&aid=3175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