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蔣勳 1090312 臉書
2020/03/13 14:51:10瀏覽45|回應0|推薦0

疫情快速在世界各地蔓延,蔓延在原來覺得事不干己的地方,蔓延在原來覺得甚至有點隔岸觀火、幸災樂禍的地方。

完全像卡謬在1947年寫的小說「瘟疫」,「疫病」是災難,也像上天給人類的功課,沒有任何災難事不干己,沒有任何痛苦應該幸災樂禍。

這一陣子總想起敦煌壁畫看過的「未生怨」變相圖。「未生怨」的故事離奇曲折,我試試用簡單的方法說一次:一個逆子,囚禁父親,篡奪王位,要把老國王活活活餓死。皇后每天偷偷在身上塗了蜜和酥麵,進大牢探監,讓老國王吃麵和蜜,得以苟活。老國王沒餓死,逆子很驚奇,查出來是母親搞鬼,一怒之下,把母親也關了起來。怎麼會生下這樣殘暴無人性的兒子呢?皇后這樣想。

「觀無量壽經」裡佛陀降臨牢獄,為皇后說法,傳授開示十六觀,一層一層讓皇后看到前因後果。原來國王夫婦曾經日夜盼望早點有子嗣,可以繼承王朝大業。找人卜卦推算,算定未來的兒子在山上修道,還沒死,不能轉世投胎。國王夫婦心焦如焚,「得子」的貪念逼迫,最後就切斷水源,阻絕生路,讓修道老僧死亡。

修道者死了,皇后還是沒有懷孕跡象,國王再找人卜卦推算,原來老僧投胎做了兔子。國王立刻追查,查到兔子行蹤,下令捕殺,讓兔子趕快投胎。六道輪迴,兔子投胎,皇后果然懷孕了,生下了彷彿仇敵一樣兇殘對付親生父母的逆子。

「未生怨」說尚未誕生前結的許多怨。眾生如此,使人唏噓悲憫。這個故事南北朝到唐宋在民間流行很廣,從新疆克孜爾石窟到敦煌都是壁畫主題,底層民眾大量從繪畫了解故事,學習因果。

「未生怨」故事使我慎思因果,沒有十六觀的透徹,不能抽絲剝繭,釐清無明,我們常常陷在因果中,貪嗔癡怨,不得清明。我敬慎因果,生活裡,沒有理由的災難,沒有理由的怨恨,解釋不清楚的糾纏,像一部「未生怨」。努力提醒自己,災難面前,怨恨面前,不敢幸災樂禍,不可事不干己。

遇到解釋不清楚的怨恨,合十敬慎,希望解脫因果,不再來世結怨。

(此文同步於「藝文力研究所」長夜來信公益活動)

佛學大辭典/阿闍世

阿闍世

(人名)又作阿闍貰。王名。舊稱阿闍世。新稱阿闍多設咄路Ajātaśatru,譯曰未生怨。佛在世之頃,摩竭陀國王舍城之治者。父名頻婆娑羅,母曰韋提希。韋提希懷胎時,相師占之,謂此兒生必害父,因之名曰未生怨。未生以前結怨之意也。西域記九曰:「阿闍多設咄路王,唐雲未生怨,舊雲阿闍世,訛也。」又名婆羅留支。譯曰折指。父王聞相師之言,與夫人共謀於生日從樓上落於地,而阿闍世僅損指未死,故名折指。法華文句五曰:「阿闍世者,未生怨,或呼為婆羅留支,此雲無指。」同記曰:「言未生怨者,母懷之日,已常有惡心於瓶沙王。未生已惡,故因為名。無指者,初生相者言凶,王令昇樓撲之,不死,但損一指,故為名也。」又名善見。涅槃經曰:「提婆達多語善見太子,言國人罵汝為未生怨。善見言:何故名我為未生怨?誰作此名?達多言:汝未生時,一切相師,占言是兒生已,必殺其父,是故外人悉號汝為未生怨。一切內人護汝心,故謂善見。」阿闍世既長,近惡友提波達多,幽囚父母。見觀無量壽經。即位後併吞諸小國,威震四鄰,建一統印度之基。後因害父頻婆娑羅王之罪遍體生瘡,至佛所懺悔,即平愈(見涅槃經十九),遂歸依釋迦。佛滅後,五百羅漢,結集佛說。王為之護法。佛教之興。與有力焉。普超經曰:「阿闍世從文殊懺悔,得柔順忍。命終,入賓吒羅地獄,即入即出,生上方佛土,得無生忍。彌勒出時,復來此界,名不動菩薩,後當作佛,號淨界如來。」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herous&aid=132032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