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小心流感要人命! VS 流感與感冒的區別
2012/07/24 10:50:34瀏覽1000|回應0|推薦1
小心流感要人命! VS 流感感冒的區別

溫度又要走低了!冷氣團加上東北季風,未來一週將會濕濕冷冷,特別是跨年夜,低溫下探13度,不排除會有飄雨的可能,到1月2號,溫度還會更低,只有11度左右,千萬注意不要感冒,因為最近流感發威,全台已經10人因為流感死亡。(*摘自東森新聞20111229)

流感與感冒的差別.jpg

a108.jpg  

201012235.gif流感抗病毒藥劑使用指引(疾管局)

 藥劑種類:

一.目前儲備的藥劑皆為神經胺酸酶抑制劑

(neuraminidase inhibitors)類藥物,可抑制A型及B型流感病毒於宿主細胞中之擴散,儲備種類包括:克流感(Tamiflu®)、瑞樂沙(Relenza™)及Rapiacta®。其中克流感包括粉劑及膠囊劑型,克流感膠囊及瑞樂沙於國內有上市許可證,克流感粉劑及Rapiacta®則為專案進口藥物。

二.屬於M2 protein抑制劑的Amantadine及Rimantadine藥物

因抗藥性報告較多,且只能對抗A型流感病毒,疾病管制局並未儲備。

 用藥時機:

一.流感抗病毒藥劑平均可縮短病程1-2天

最佳使用時機為發病後48小時內,因此儘可能越早投藥療效越好,不需等到確診流感才給藥,尤其是流感高危險群,更應及時用藥,以降低併發重症之風險。

二.一般健康成人不一定需要使用流感抗病毒藥劑

流感抗病毒藥劑建議用於症狀較嚴重或易併發重症之高危險群者。另病患症狀較嚴重者,如住院中或免疫不全者等,可考慮加重劑量或延長治療天數 。

 使用對象:

一.流感抗病毒藥劑是一種對抗體內流感病毒的處方藥

需由醫師開立處方後服用或由衛生機關提供,雖然公認預防流感最有效的方法是接種流感疫苗,但流感抗病毒藥劑也可提供感染者作為次一道防線,其亦有預防效果,對抗可感受性之病毒具70-90%的效果,但仍不能取代流感疫苗之預防角色,且效果僅限於持續服藥期間,故目前疾病管制局規劃之公費流感抗病毒藥劑使用對象以治療性用藥為主,至於預防性用藥,則須經由指揮官同意後使用。

二.疾病管制局於平時提供儲備藥劑予公費用藥對象使用

目前公費用藥對象包括:流感併發症通報病例、經評估需及時用藥之孕婦、伴隨危險徵兆之類流感患者、重大傷病、免疫不全或具心肺血管疾病、肝、腎及糖尿病等之類流感患者、過度肥胖之類流感患者、H5N1流感調查病例、H5N1流感「疑似病例」、「極可能病例」或「確定病例」之密切接觸者、經傳染病防治醫療網正/副指揮官認可之類流感群聚事件(詳如附件一公費流感抗病毒藥劑使用對象一覽表)。

三.另為因應季節流感高峰期

疾病管制局亦規劃於當年12月至隔年3月期間增列部分公費藥劑使用對象,即高燒持續48小時之類流感患者及家人/同事/同班同學有類流感發病者,以提供更多流感患者及時獲得藥物治療,期降低流感季之流感併發重症人數及死亡人數、降低疫情高峰等。

 用藥方式:

藥劑總類

克流感膠囊

克流感粉劑

瑞樂沙

Rapiacta

服用方式

吞服;無法吞服者且於無法取得液劑時則打開膠囊泡水服用

調成液劑服用

經口吸入

單次點滴靜脈注射15分鐘以上

適用年齡

1歲以上

1歲以上

5歲以上

小兒(早產兒及新生兒除外,其投與之安全性尚未確立)及成人

劑量

治療

預防

治療

預防

治療

預防

治療

13歲以下依體重調整劑量;13歲(含)以上或體重40kg以上者75mg每日2次

13歲以下依體重調整劑量;13歲(含)以上或體重40kg以上者75mg每日1次

13歲以下依體重調整劑量;13歲(含)以上或體重40kg以上者75mg每日2次

13歲以下依體重調整劑量;13歲(含)以上或體重40kg以上者75mg每日1次

10mg每日2次

10mg每日1次

成人每日投與300mg、重症者600mg、小兒10mg/kg

療程

5

10

5

10

5

10

可依症狀連續多日反覆投與;反覆投與時,請以發燒等之臨床症狀來判隊繼續給藥之必要性

副作用

前2天服用時常見噁心、嘔吐,與食物並用可降低噁心感

因其呼吸系統投藥方式,故用於呼吸疾病病患時需特別注意,少數人會出現紅疹、水腫等過敏現象

腹瀉、噁心、嘔吐

神經精神事件

因果關係不明,大都發生在兒童及青少年,宜監測是否發生幻覺、自殘等不尋常反應

*流感抗病毒藥劑使用指引http://flu.cdc.gov.tw/public/Attachment/112712434947.doc

( 知識學習健康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haros01&aid=6665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