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總統初選第二場政見會,人們期待聽到的宏觀國政藍圖依舊闕如,卻更看出蘇貞昌和蔡英文在經濟論述上的左支右絀。蔡英文的「在地經濟」,蘇貞昌的「幸福國家」,均充滿內向、退縮的心態,他們知道自己要把台灣帶到何方嗎?
上次政見會蔡英文一再誇稱自己如何具有國際視野,這次政見會她卻突然一躍退回「在地經濟」的格局,宣稱台灣發展軸線應該全面「翻轉」,朝向地方催化,令人訝異。蔡英文所謂的在地經濟,是指要發展地方特色產業,結合年輕人的創意,把活力導回農村鄉鎮,並增加就業。這種想法其實一點也不新奇,蔡英文若對台灣在地經濟有足夠的了解,她應知許多地方早已在著手這樣的工作,且卓然有成,多年來返鄉青年也絡繹於途。
事實上,台灣近年經濟發展遇上的瓶頸,主要在政策的反覆與管制,那絕非「在地經濟」這樣的政治符咒所能打通。再說,在地經濟的問題其實更適合交給縣市長,或鄉鎮村長層級去推動,較能因地制宜,並貼近地方需求。一個國家領導人要思考的,應該是更宏觀、更具未來瞻矚的大前景;而蔡英文卻把她的眼光放在如此枝微末節之處,還當成其治國大政宣揚,委實是本末倒置。這不論是反映了蔡英文對台灣本土經濟的陌生,或者她的眼光超越不了台灣的島國格局,都讓人憂慮。
以蔡英文所稱的在地經濟典範西雅圖市為例,該市是航太、資訊及生化等高科技產業的重鎮,全球許多知名跨國公司在此設廠。簡單地說,西雅圖市是一個極開放的國際化城市,絕非如蔡英文所勾勒的「本土樣板」,也不是一個販售農特產或標榜在地觀光的在地經濟;不同國家的人在此工作,共同成就它的繁榮富庶和高水準。如果蔡英文心中的桃花源藍圖是西雅圖,但她的眼光卻只圍繞著「在地」打轉,腳下如何到達得了那個境界?
相形之下,蘇貞昌的經濟觀點雖不像蔡英文那麼狹窄與扁平,他贊成政策鬆綁、鼓勵投資,但隨即卻又主張用各種行政干預來達成公平分配,其間邏輯不時出現斷裂和矛盾,難以自圓其說。與蔡英文相似的是,他在兩次政見會中提到產業政策時,所舉的事例都是本土的農漁業,一是神仙魚,一是金針菇。這一魚一菇,確實是台灣本土企業現代化的典範;但如果蘇貞昌不能把更高、更廣泛的科技和產業融入他的經濟發展架構,他真認為光靠著回歸本土、回歸農漁,台灣經濟就能找到安身立命、發展成長之所嗎?
一甲子之前,締造台灣經濟起飛奇蹟的前輩們都知道:台灣資源缺乏,只有全力發展貿易,創造進口替代,才能掌握自己生存的命脈。一甲子之後,台灣已成為一個經濟小巨人,而民進黨的領導人不知如何讓小巨人長得更大,卻竟然想要自我限縮台灣的伸展空間;難道台灣要重回農漁業時代,才會有美好的明天?
許信良一味反覆強調「大膽西進」,未免過於簡化問題。但蘇貞昌和蔡英文這兩位民調遙遙領先者,目光只盯著本土、盯著農漁業,卻不敢抬起頭來觀察四鄰、瞭望國際,恐怕才是更嚴重的問題。試想,陳水扁執政時,尚且知道要提出「兩兆雙星」、「大投資、大溫暖」等訴求,雖然其間不少項目灌水,但至少它清楚政府該扮演火車頭角色;孰料蘇蔡兩人積八年執政之經驗,一夕推翻毀棄了自己推動的種種重大經建計畫不說,竟還想將台灣帶回一甲子之前,這恐怕才是大倒退。且看蘇貞昌提出洋洋灑灑的老人長照及幼兒全面托育政策,相對於他薄弱的經濟論述,誰來支付這些社福開銷,不都成了無解之謎。
台灣的青年失業和產業轉型,是朝野必須共同面對的問題,但解決之道絕不是把頭埋進沙堆裡,更不需要決策者亂開巫毒經濟藥方。蘇貞昌和蔡英文可以藐視民眾的智慧,卻絕不能踐踏台灣一甲子的經濟根基,請多下點功夫再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