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蒂帕嬷 (Dipa Ma): 一個禅修成就者的修行開示
2019/04/29 11:40:23瀏覽3880|回應2|推薦42

 蒂帕嬤 (Dipa Ma, 1911年3月25日-1989年9月)生平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92%82%E5%B8%95%E5%AC%A4

蒂帕嬷 (Dipa Ma): 一個禅修成就者的修行開示 

  修行竅訣海按:Dipa Ma 是南傳佛教一位傳奇的大成就者。她以居士之身中年開始修行,很短時間內得到了很大的成就;她按師父指示按《清淨道論》修行神通,並如實地證到了五種神通的驚人成就,例如她可以分身、穿牆、預知。。。而後她又不再修習神通,因為她覺得對證道有障礙。她為西方弟子傳法並獲得了世界級的聲譽。她的開示與漢藏大德異曲同工,末學受益匪淺,以下是她的修行開示。

  Meditate all the time (隨時隨地禅修)
  Practice now. Dont think you will do more later. (“現在就去修行。不要以為你將來有的是時間” )
  Dipa Ma stated firmly that if you want peace, you must practice regularly. She insisted that students find time for formal meditation practice every day, even if only for five minutes. If that proved impossible, she advised, At least when you are in bed at night, notice just one in-breath and one out-breath before you fall asleep. (蒂帕嬷堅決地說,如果你想平靜你就得經常地修習。她堅持認為學生應該每天找時間去進行正式的禅修,哪怕五分鐘也好。如果連這都不可能做到,她建議道: “至少,你可以在晚上入睡之躺在床上去注意一呼一吸”。)
  More importantly, in addition to formal sitting on the cushion, Dipa Ma urged students to make every moment of their lives a meditation. Some of us are busy people who find it difficult to set aside any time at all. If you are busy, then busyness is the meditation, she tells us. Meditation is to know what you are doing. When you do calculations, know that you are doing calculations. If you are rushing to the office, then you should be mindful of rushing. When you are eating, putting on your shoes, your socks, your clothes, you must be mindful. It is all meditation! (除了坐墊上的正式打坐,更重要的是,蒂帕嬷勸誡學生要將生活中的每個時刻都要成為禅修的時間。我們當中的一些大忙人覺得為禅修留出一點兒的時間都很困難。“如果你忙,那麼工作就是禅修”。她告訴我們,“禅修是了知你所正在做的事情。當你在計算,了知你正在計算。當你匆匆忙忙趕去上班,你應該對匆忙的行為保持正念。你在吃東西的時候,穿鞋子、襪子、衣服的時候,你一定要保持正念。這些都是禅修!”)
  For Dipa Ma, mindfulness wasnt something she did, it was who she was-all the time. Dipa Ma made it clear that there is nothing wrong with lapses of mindfulness, with the mind wandering. It happens to everyone. It is not a permanent problem. (保持正念不是蒂帕嬷“要去做的事情”,正念一直與她溶為一體。蒂帕嬷很清楚,心念散亂、正念流失並非過錯。“每個人都會碰到這樣的情況。(但)這問題不是恆常的”。)
  There is nothing ultimately to cling to in this world, Dipa Ma taught, but we can make good use of everything in it. Life is not to be rejected. It is here. And as long as it is here and we are here, we can make the best use of it. (“最終而言,世界上沒有什麼東西可執著的”,蒂帕嬷如此教導,“但我們可以善用一切東西。我們不應該拒絕生活。生活就在我們眼前,只要它在我們眼前,我們就要善用它”。)

  Choose one meditation practice and stick with it (選好一個法門然後堅定不移地修習)
  If you want to progress in meditation, stay with one technique. (“如果你想在禅修上取得進步,就要堅守一個法門” )
  For those beginning the spiritual journey, Dipa Ma was adamant about commitment to one of meditation. Dont give up, and dont jump around from practice to practice. Find a technique that suits you, and keep going until you find your edge, the point where difficulties start to arise. (對於那些心靈旅程的啟步者,蒂帕嬷堅決認為要堅守一種禅修法門。不要放棄,也不要在這個和那個法門之間跳來跳去。去找一個適合你的法門,然後堅持修習,一直到發現你的“邊緣”——也就是困難開始出現的地方。)
  A common mistake many Western spiritual seekers make is to interpret difficulties as a problem with a particular practice. From the vantage point of that uncomfortable edge, some other practice always looks better. Maybe I should do Tibetan chanting . . . or Sufi dancing. In fact, difficulties usually are a reliable sign that the practice is working. (西方求道者普遍所犯的一個錯誤是把特定的一個修行法門的困難當作問題。那個一個法門的“邊緣”令人感到不舒服,所以另外一些法門看起來總是更好。“也許我應該去試試藏傳佛教的唱頌……或者蘇非舞”。事實上,困難通常是修習起作用的可靠跡象。)
  Take Dipa Mas advice to heart. Stick with the practice youve chosen through difficulty and doubt, through inspiration and stagnation, through the inevitable ups and downs. If you can stay committed to your practice through the darkest of times, wisdom will dawn. (將蒂帕嬷的忠告銘記於心吧。堅守你所選擇的法門,穿越困難和懷疑,穿越激越和停滯,穿越那不可避免的起起落落吧。如果你能堅持修行,能度過最黑暗的時光,智慧的黎明就會來臨。)

  Practice patience (忍辱)
  Patience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virtues for developing mindfulness and concentration. (“忍辱是培養正念和專注的最重要的美德之一” )
  Patience is forged by constantly meeting the edge. In the most challenging situations, merely showing up, being present, may be all that is possible-and it may be enough. (忍辱是通過不斷地與“邊緣”相遇而鑄成的。在最富挑戰性的情景中,僅僅去面對而不退卻,就是我們所能做到的全部了——而這就已經足夠了。)
  One student recounts the effects of this kind of patience in Dipa Mas life She had seen her mind go through every kind of suffering and was able to sit through it. Later, when she came out of that fire, there was something very determined, almost frightening about how she could look at you, because she had seen herself. There was nowhere to hide. She exemplified that you cant just sit around thinking about getting enlightened. You have to take hold of these truths at the deepest level of your heart. (一位學生詳細地敘述過在蒂帕嬷一生中,這種耐性的效果:“她已經了知其內心經受每種磨難並且能夠堅持到底。後來,當她從那團火走出來的時候,因為她已經了知自我,所以她能夠用一種怎樣的目光看著你啊!——那是如此的堅定,而又幾乎令人震驚。任何東西都不能將其隱藏。她以此說明,你不能坐等開悟——你一定要在內心最深處經受這些事實。” ) 
  Patience is a lifetime practice, to be developed and refined over time. Cultivating patience is a large part of maturing the mind, which, according to Dipa Ma, is the highest vocation of all. (忍辱需要終生去實踐,需要不斷地去開發,不斷地去改善。忍辱是心智成熟的最重要的內容——如蒂帕嬷所說,是最高的“使命”。)

  Free your mind (放開你的心)
  Your mind is all stories. “你的頭腦是你所有的故事
  Dipa Ma did not say that the mind is mostly stories; she said that there is nothing in the mind but stories. These are the personal dramas that create and maintain the sense of individual identity who we are, what we do, what we are and are not capable of.

  Without our being aware of it, the endless series of such thoughts drives and limits our lives - and yet those stories are without substance. (蒂帕嬷不是說頭腦是你的大部分故事,她說的是頭腦中除了故事,別無它物。這些故事都是個人所上演的戲,它創造出和維持著個體認同感——我們是誰,我們所做的是什麼,我們更夠或不能夠做什麼。如果我們對這些故事沒有覺知,無盡的思想之流就會驅使並限制著我們的生活,而且那些故事將變得不具實質。)
  Dipa Ma challenged studentsbelief in and attachment to their stories. When someone said, I cant do that, she would ask, Are you sure or Who says or Why not She encouraged students to observe the stories, to see their emptiness, and to go beyond the limitations they impose. Let go of thinking, she urged. Meditation is not about thinking. (蒂帕嬷挑戰那些信任並且執著他們的故事的學生。當有人說:“我辦不到”,她會問:“你肯定嗎?”或“誰說的?”或“為什麼不能呢?”她鼓勵學生去觀察他們的故事,去了知其空性,以及去超越他們施諸其上的限制。“離開思想”她如此勸誡,“禅修與思想無關”。)
At the same time, Dipa Ma taught that the mind is not an enemy to be gotten rid of. Rather, in the process of befriending the mind, in getting to know and accept it, it ceases to be a problem. (同時,蒂帕嬷教導我們:心不是要去除掉的敵人;在將心當作朋友的過程中,在了解、接受它的過程中,它不再是問題。)

  Cool the fire of emotions (冷卻情緒之火)
  Anger is a fire.(“惱怒是火” )
  When someone came to visit Dipa Ma, it didnt matter who it was, or what emotional state they were embroiled in, or what the circumstances were. In every instance, Dipa Ma saw each person as someone to be loved. Can we offer the same acceptance to the emotions that arise in us, treating them as visitors to be treated with lovingkindness Can we simply allow them to come and go, without reacting in ways that might be harmful (不論來訪者是誰,不論他們處在何種情緒狀態、何種境況,蒂帕嬷總是充滿慈愛地接見他們中的每一位。我們能夠對自己的情緒同樣發出接納之心嗎?我們能夠像對待訪客那樣慈愛地對待它嗎?我們是否能夠允許他們來來去去而不以可能有害的方式去反應嗎?)
  A lot of incidents happen in daily life which are undesirable, Dipa Ma said. Sometimes I experience some irritation, but my mind remains cool. Irritation comes and passes. My mind isnt disturbed by this. Anger is a fire. But I dont feel any heat. It comes and it dies right out. (“許多在日常生活中發生的事件都不如人意”,蒂帕嬷說道,“有時候,我經歷著一些惱怒,但我的心仍然著保持冷靜。惱怒來了又走。我的心並不受它的干擾。惱怒是火,但我沒有感到熱。它是如此清楚地生起和滅去”。)
  Sylvia Boorstein, a meditation teacher who hosted Dipa Ma in her home in 1980, said that her husband once challenged Dipa Ma on this point. Dipa Ma was talking about the importance of maintaining tranquillity and equanimity and non-anger, and my husband asked her, would you do that What if someone were in some way to jeopardize Rishi [Dipa Mas grandson], to threaten him (Sylvia Boorstein 是位禅修教師,1980年她在家中接待了蒂帕嬷。她說有一次他的丈夫向蒂帕嬷質疑這一點。“蒂帕嬷在談論保持平靜、平等心、不發怒的重要性,我的丈夫問她,如果有人傷害、威脅Rishi(蒂帕嬷的孫子),你會這樣嗎?” )
I would stop him, of course, Dipa Ma replied, but without anger. (“‘當然,我會阻止他’,蒂帕嬷說道,‘但不會發怒’”。)

  Simplify (簡單生活)
  Live simply. A very simple life is good for everything. Too much luxury is a hindrance to practice. (“過簡單的生活。簡單的生活對什麼東西來說都是有益的。過於閒適的生活對於修行是個障礙”。)
  In every way, Dipa Ma lived in the greatest simplicity. She refrained from socializing. She did not engage in unnecessary talk. She didnt involve herself in other peoples concerns, especially complaints. Her guideline for herself and her students was to live honestly and never blame others. (蒂帕嬷在各個方面都過著簡單的生活。她對社交保持節制。她不會去談論不必要的東西。她不會引起別人的關注,更不會引起別人的抱怨。她要求自己以及學生的守則是,做人誠實,永不責人。)
  Often Dipa Ma simply rested in silence. Whenever I get time alone, I always turn my mind inward, she said. She did not spend time at any activity that was unnecessary to her life. (蒂帕嬷經常在靜默中簡單地休息。“獨自一人的時候,我總是返觀內心”,她如此說道。她不會把時間花費在對生活沒有必要的事情上。)
  Just as in meditation, where we practice giving our full attention to one thing at a time, Dipa Ma did each thing completely without worrying about the next. Thoughts of the past and future, she said, spoil your time. In whatever she did, she was fully present, with ease, stillness, and simplicity. (蒂帕嬷做每一件事都不會為下一件事憂心,正如禅修中我們練習在某個時段中把全部的注意力放在一個事物上一樣。“去想過去和將來的事情”,她說道,“會毀掉屬於你的時間”。無論什麼事情,她總是全神貫注,從容,平靜,簡單地去做。)

  Cultivate the spirit of blessing(祝福他人)
If you bless those around you, this will inspire you to be attentive in every moment. (“祝福你身邊的人,會讓你在每時每刻保持全神貫注” )
  Dipa Ma continuously offered blessings. She blessed people from head to toe, blowing on them, chanting over them, stroking their hair. Her blessings were not reserved

  exclusively for people. Before boarding an airplane she would bestow a blessing upon it. Riding in a car was an opportunity to offer a blessing not only to the vehicle but also to the driver and to the men who pumped the gas. (蒂帕嬷不斷地祝福。她細致入微地祝福別人——誇獎別人,贊歎別人,撫摸別人的頭發……她的祝福對象不局限於人。在登上飛機前,她會為它祝福。坐進一輛汽車,對她而言也是一個發出祝福的機會,她祝福那輛車,也祝福司機和加油的人。)
  Practicing this spirit of blessing throughout the day can make the ordinary become something special. Its a way of encountering grace moment after moment. (隨時實踐這種祝福精神,一個平凡的人也會變得有些特別。這是一種時時與優雅相遇的方式。)

《內觀禪修手冊》http://blogs.longwin.com.tw/wordpress/book-note-h3-2012.pdf 

定學概說 http://www.kyba.org.tw/board/upload/2013042417223565276-14817.ppt

萬緣放下,安然無為,

如實覺照,如如不動。

回歸清凈本心,開啟無上智慧,

照見宇宙實相,綻放生命喜悅.

打坐開任督二脈的原理


就像蓮花開放的時候都是在清晨。早晨我們起床以後,發現蓮花都開了!為什麼中午以後,到了傍晚,蓮花苞就都關閉了呢?因為午時一過,能量往下走了蓮花苞就關閉了。等到子時一過,能量又往上走了,蓮花苞又全都都打開了。

我們人體生理的機能運轉與自然界的植物是一模一樣的。道教裡面講:「精滿不思淫、氣滿不思食、神滿不思睡」,這裡所講的「精」,是指人體的精力。我們通常講的「某某人精力特別充沛」,就是指這個「精」。

越是精力衰弱的人(或者講身體虛弱的人),他的慾望越重。為什麼呢?因為他的精力(或者說元氣)不充足,體內就有足夠的空間讓它來流動,它就會亂串。而當一個人精力充沛的時候,它形成了一個整體的力量,越是充滿越不容易走動,所以他的慾望很少產生。它既然是一個完整的能量體,就不僅不會往下走,還會往上升。因為我們身體裡邊有一種力量,它本身就是來自宇宙裡面所以它很容易和宇宙的力量相應、溝通、相吸。可是我們往往由於體內的能量消耗太多,沒辦法往上升,只能夠往下沉。

當你修煉到一定程度,體內的能量往上升的時候,它自然而然就和宇宙的力量緊緊地吸在一起。因為體內的這股力量本身就是來自宇宙裡面的一部分。因此它很容易又被吸上去,回到源頭。可是我們現在很少有人能夠把生理上的能量修充足,而且還能夠保證它不外漏,如果你能夠做到的話,這股能量就會轉過頭來,從下往上升。問題是很少有人做得到,常人不是能量不足,就是充足了以後也會漏掉。


如果你能夠把這股能量修充足,而且不讓它漏掉,它就會呈圓形(督脈上升,任脈下降呈圓形,又從中脈往上升)往上升。這個時候你就不要再在地面上打坐了,可以跑到山頂上,或者跑到屋頂上,總之離地面越高越好!因為地面有一種吸引力。

既然地面有吸引力,那麼樹枝為什麼又會往上長而不向著地面長呢?這就說明宇宙虛空同樣有吸引力。所以當一個人的精力足了,保持不漏的話,它就往上升變成氣。這個氣不是呼吸之氣,是元氣。在道教裡面,中國的古文字寫作「炁」,當一個人沒有慾望的時候,精就變成了氣。狹義的慾望,指的是男女之間的性慾;廣義的慾望,指的是人的「貪、嗔、痴、慢、疑」,例如人的種種抱負,都可以列到慾望之列。因為你有了種種慾望(包括廣義的、狹義的慾望),就沒有辦法保持先天的元氣,它就會變成後天的「精」。有了精,你的慾望就會更強烈,就要漏掉。所以佛教裡面的「六通」,有一通叫做「漏盡通」。佛在《楞嚴經》里講過,漏盡不證,要想成佛,無有是處,猶如煮沙欲其成飯!不可能的事情。就算是你通過某種手段達到了不漏,但是你還得能夠讓這股力量回過頭來往上升,升到中間變成「氣」。你如果降伏了這股氣,讓它繼續往上,升到頭頂就變成「光」。在下邊是精、在中間是氣、在頭頂就是神,或者叫做光。

就像一杯水,遇到冷空氣就變成冰,中等的溫度就是水,遇到高溫就變成水蒸氣,或者變成一股煙、一束光。這就是為什麼修行層次高的人,頭頂上會有光。他把下邊的能量,由精變成氣,把氣變成神光散發出去了,既然我們人體可以通過五穀雜糧吸收能量,再把體內的能量釋放出去,也就能夠把宇宙的能量吸收進來。但是你必須達到全身八萬四千毛孔都張開了以後,才能吸收外邊的能量,既然能夠吸收外邊的能量,也就意味著你體內的能量可以(通過八萬四千毛孔)釋放出去!

明和在香港拜訪這位上師時和上師握過手,感覺非常的溫暖和柔軟,修行有成就的人的確和普通人是不一樣的,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跟修行高的人坐在一起會感到他身體的火力特別旺,感到他身體發熱;也會感覺到自己很清醒、頭腦更活躍了。因為他的能量場比較大,可以影響對方。就像一團大的火焰,我們一靠近它,就會感覺到身體發熱;或者是走到一個冰山旁邊,我們的身體就會發冷。這都是能量影響到對方的一種現象。

所謂的「加持力」,譬如這個人修行很高,他身體的能量場比較大,他摸一摸你,就能改變你體內的能量場。甚至他用過的東西:杯子、筷子、碗、衣服上都有他的能量。你一碰到他的東西,就能改變你自身的能量場。這就是佛教裡面千百年來講的所謂的「加持力」!實際上秘密說穿了,也就是能量場的作用「能量」是現代科學的用語,過去沒有「能量」之說。科學越發達,越能證明宗教裡面講的是真,中醫的針灸、按摩過去都是按照「子午流注」來治療的。因為在子時,我們人體的能量全部要歸源。這個時候你就不要工作、不要勞動了,最好要休息。如果這個時候你不休息,集中精神去做一件事情,體內的能量就很難回到它的源頭。「源頭」一是指丹田,二是指身體的各個臟器。身體工作了一天,到了子時是要休息的時候了。當我們這個時辰休息,氣血全部回到五臟里,補充了以後(五臟吃飽了),過了子時,能量又要從五臟裡面分布到身體的每個角落,又開始工作了。

過去的修行人,尤其是年青人,通常在子時都還在用功,也就是說在這個時辰容易降伏身體的能量。身體虛弱的人、精力不充沛的人,在子時通常就要休息為什麼男同志在清晨的時候,會明顯地表現出很強的慾望呢?因為這個時候生理的能量都走到了下邊。在這個時候你必須起來修煉,你通過一種方法修煉,能量就上來了;你不修煉,能量就一直停在下面。

我們體內的能量,在頭上是「神」,在中間叫做「氣」,在下面就變成「精」修煉了以後,就由精變成氣,由氣變成神;你如果不修煉,有慾望,就由神變成氣,由氣變成精,有精就有慾望。也就是說精、氣、神它是一個東西。譬如「水」,你可以把它變成「冰」,也可以變成水蒸氣,變成一種霧狀散發掉了水蒸氣就是水,就是冰;冰就是水,就是水蒸氣,三者是一,不是三。

為什麼古人要把它分成精、氣、神呢?它在我們體內確實是一種東西,但是它走到不同的層次,就變成不同的形象。如果你沒有慾望的話,身體裡面就有用不完的元氣;如果你體力不消耗,慾望又沒有的話,身體里就有用不完的神光。

如果你這個人很能幹活的話,你體內的「神光」也少,「精力」也少,但是你的體力比較大。如果你不動腦筋,也不干體力活,你體內的「精力」就特別旺盛,通常容易產生生理的慾望。為什麼過去祖師爺們都是半天幹活,半天修煉而且在修煉之前,都要運動——跑香。通過跑香把身體跑熱,把下半身的能量輸送到上半身來。下半身沒有能量存在,就不容易有慾望出現。我們人體有周期性的生理變化,就是由於我們有慾望,才會有這些現象。一個修煉成就的人功力很深的人,他就沒有生理上的周期性變化。這也就是佛經上面講的「馬陰藏相」。道教裡面講的「斬赤龍、降白虎」就是這個意思。修行成就的人,沒有後天的生理反應。

我們之所以有後天的生理反應,是因為有慾望了以後,神光就變成了氣,由氣變成了精,有精就要漏。如果你沒有後天的慾望,就會保持先天的精、先天的氣、先天的元神。它在身體裡面是轉的,你有慾望了,它就從上面轉到下面;你如果沒有慾望,它就從下面轉到上面,由上面出去了。

我們現在不管他哪一派怎麼說,但是他們有一點是共同的,也就是說他們都非常重視「中脈」。無論你是想「開悟成佛」,還是想「得道成仙」,都必須要中脈暢通!

為什麼必須要中脈暢通呢?這個中脈就是我們人體的中樞、中軸,相當於一支蓮花的蓮杆。我們頭頂這朵蓮花要想開放,必須要蓮杆吸足了養份,不斷地往上輸送。日夜地輸送,這個蓮花苞脹得滿滿的、脹足了,蓮花一下子就打開了才出去了!

這就是我們的頭,這串小念珠就是我們的中脈,下邊的穗子就是我們的男、女生殖器。你有了慾望,這個能量就沖不上去,就要從下面漏掉;你有了精力,又沒有慾望,精力充足以後,這個能量就從這個中脈往上輸送,輸送給你的頭腦了。能量順著中脈不斷往上輸送,自然就達到「還精補腦」,腦袋也會鼓鼓的、圓圓的。能量衝到腦袋這個蓮苞上,這個蓮苞脹得鼓鼓的、滿滿的,脹得沒辦法了,「啪」就打開了!能量足了,就衝出去了。大家看這個蘋果,後邊有個蒂把,前面有個凹,中間有個中樞(即蘋果核),我們人體跟這個蘋果一模一樣。我們頭頂有個「旋兒」,相當於蘋果把兒;下邊的會陰穴——生殖器與**之間,相當於蘋果前面的凹;我們的中脈,就相當於蘋果的中軸部位。

上面的蘋果蒂把是和大樹連接的部位。沒有這個蒂把兒,蘋果就回不到大樹上我們人體就是一個完整的蘋果,你要修到如何讓落到地上的蘋果再回到蘋果樹上去。因為這個蘋果原本就是從樹上掉下來的,所以我們有足夠的理由讓它再回到樹上去。

宇宙就是一棵蘋果樹,我們每個人就是一隻從樹上掉落下來的蘋果。為什麼會掉落下來呢?因為地球的吸引力太大了,蘋果熟了、能量足了,就降落下來了但是我們沒有做到能量足了,再反彈上去。那麼這個「修煉」,就是要把體內足了的能量從背後面升上來,再從前面沉下去,再從中脈回上來。一回上來,這隻蘋果自然還會回到樹上,又和宇宙同一體了。這個能量足了以後,先從後邊(督脈)上來,升到頭頂以後,再從前邊下來。經過眉間、鼻樑、下巴下到胸口(順著任脈),到了這個三江口(即會陰穴)。密宗、道家叫做「三江口」「生我之門,死我之戶」,意思是說我們生是從這裡生,死也是因這裡而死。

降伏了三江口,你就超越了生死!你降伏不了,生也是從這裡生、死也是從這裡死!你降伏住了,這個能量從前邊降下來,就再也不走後脊背了。因為它已經走了一個圓、陰陽交合已經走完了,它就直接開始進入中脈了。當能量進入中脈的時候,整個人都沒有力氣了,因為能量不在肌肉裡面了,而是進入中脈了。這個時候的修行人,會感覺到要死死不了,要活活不了!

當進入中脈以後,你繼續修煉,這個時候就需要「保養」了,不要講話,整天閉著眼睛,總之「開口神氣散,意動火功寒」。你動個念頭,這個能量就出去了;你一開口說話、一做事、一考慮問題能量就全部消耗了。就不進入中脈了還會往下走。

這個時候你如果做到六根關閉,眼、耳、鼻、舌、身、意都不起作用了,能量分分秒秒都在增長、增長,往上走、往上走(示意)。走到頭頂上了,可是頭頂又打不開,你眼睛閉上了,裡面又放光、又炸雷、又頭痛、眩暈、嘔吐!因為能量出不去,在裡面搞得天旋地轉!

這個時候,就要靠一種方法。當你掌握了方法以後,下邊的能量就繼續往上補充,補充到了一定程度,蓮花苞(頭)承受不了了,在一次偶然的機會,譬如說你摔了個跟頭,或者受到了驚嚇的時候,這個蓮花苞「啪」打開了!豁然頓悟了。虛雲老和尚就是在禪堂里打禪七期間,護七的人倒茶時濺到了手上,燙著手,杯子掉到地上「嘩」地碎了。虛雲和尚天天都是處在那種定中,突然受到這個刺激,一下子就開悟了!當下就連著說出兩首悟道偈:「杯子撲落地,響聲明瀝瀝,虛空粉碎也,狂心當下息。」、「燙著手,打破杯,家破人亡語難開,春到花香處處秀,山河大地是如來。」

身體是個房子(家),「家破了,人出去了,語言難以形容!」虛雲和尚從此以後就不打坐了,就出去弘法了。這就是虛雲老和尚開悟的經過。

為什麼那麼多人都被聲音驚得「激靈」了一下子,只有虛雲和尚他開悟了呢?因為他的能量已經達到了頭頂,已經快破了,所以「激靈」一下,他開悟了,他破了。別人下邊可能還沒有能量,而他已經差不多了,就是這個道理。在過去有很多這種情況,被石頭砸了一下,摔了個跟頭,一個聲音的刺激,開悟了古時候的祖師,把身體的中脈(脊柱)比做「竹根」,指的就是我們生理的構造。這都是一些術語、行話,你不是這個「行」里的人,說了你也不懂、你還會毀謗,你是這個行里的人,也不需要表達,自然會明白。這也就是為什麼過去禪宗里的人都不講。因為你不懂,講了你會毀謗。人就是這樣,他越是不懂的人,越是敢發言、敢毀謗;越是懂了的人,行內的人呢,就不說話。所以「語言」是在沒辦法的情況下才使用的,如果彼此能心領神會,就不需要語言了。

我們的頭是圓形的,上面有眼、耳、鼻、舌四個地方可以漏掉,我們頭上還有一個先天的通道,就是嬰兒時期頂骨未長合縫的「囟門」,又叫「頂門」。小孩子在哭叫的時候這個地方還會動,一歲左右就閉合了。這個地方就是與天地精神相往來的一個通道。

大家看那個蓮花苞,它沒有開的時候花瓣一層包著一層,花苞的頂端有一個開口。能量不足的時候,它不開,等到能量不斷地輸送,充足了,它就會慢慢、慢慢打開。如果花苞沒有這個先天的裂縫,它能量足了的時候,它就有可能從花苞的其它地方打開,不一定都在頂端打開。

學佛的人都知道,人死了以後,頭頂發熱——神識從頭頂出去,往生極樂世界既然是這樣,我們學佛的人為什麼還讓人家把意識守在下丹田、守在什麼中丹田?本來把意識放在頭頂是正確的,你把意識調到下丹田,臨終時神識從肚臍眼兒出去——進入餓鬼道!你生前如果習慣性地把意識放在頭頂,你臨終的時候,意識就很容易從頭頂出去,不就和三界以外相應了嗎?!

有許多人駝背,就是因為他體內的能量不足,當他體內的能量足了,進入了中脈以後,腰杆自然就挺直了。

我們的脊梁骨是一個一個椎體連接起來的,中間是一個空管,充滿了骨髓,說得通俗一點,就是精力。如果骨髓足的話,它就不斷地往上輸送、輸送……,再加上你不斷地修煉,它凝聚、凝聚、凝聚得多了,就從頭上出去了!

這是一支蓮花(示意),下邊是藕,你如果把這個蓮花杆割一刀,會是一種什麼情況呢?漿液馬上就流出來了。第二天這朵荷花就枯萎了,或者不生長了。這也就是為什麼修行人要節慾。

為什麼叫「花開見佛悟無生」?因為本身就有這個東西,我們不需要修煉,只需要把能量蓄積足了以後,把它送上去,就看見了。我們身體的生理構造,就相當於一套完整的火箭發射裝置。我們的四大——身體,就是個發射架子,中脈就是發射通道,體內的精、氣、神就是火箭發射之前堆放的、發射時點燃的火藥。當傳給你們一種微妙的方法,把體內的精、氣、神點燃,也就是把「火藥」點燃。火藥一燃燒,火箭頭「呼——」一下子就被送到太空中去了!我們體內的這個「火箭頭」,叫做「自性」也好、「智慧」也好、「靈魂」也好,或者叫做我們的「本性」也好,在這裡我們不討論它的名字。總之,不論是東方人,還是西方人;古人,還是今人;道教還是佛教,基督教還是伊斯蘭教;是人還是動物,都有這個「火箭頭」,都有這個靈氣,都有不生不滅的這個東西!

為什麼要靜心?為什麼要六根關閉?就是要凝聚能量。現在我們面對的問題,就是如何使能量充足,可是我們往往都是充足了以後又都漏掉了!你如果不想讓它漏掉,就必須要通過一種方法,使它進入先天的軌道。任、督二脈就是先天的軌道。密宗講左脈、中脈、右脈,道家講前(任)、中、後(督),但是他們都承認、重視這個中脈。最重要的就是這個中脈,它是中樞。就像一隻蘋果,前面有個凹,後邊有個蒂把,中間的中樞把二者連接,猶如人的中脈。為什麼很多高層次的宗教,在修煉時都要盤腿打坐呢?因為盤腿打坐,手腳不動小腿、大腿壓住了,不消耗能量,等到腿發麻、發熱,能量就往上走,體內的能量就不會下沉,就把體內的能量送上去了,人的生理就容易打開了。四禪八定修完了就不需要執著打坐了,就可以每天出去晃晃悠悠、游山逛景了,但是還需要靜心。既然是靜心,就不一定只有盤腿才叫做靜心。你干任何事情,只要是心靜下來,六根關閉,能量就會不斷地往上輸送!

「觀照」,就是把你的意念放在一個地方,為什麼要有「觀照」,就是為了集中思想;思想一集中,體內的能量就集中,不容易外露。譬如說你的意念放在頭頂,身體的能量自然由下而上到頭頂;你如果把意念放在丹田,能量就跑到丹田。道家修這個丹田,下丹田修100天就不能夠再修了,就挪到中丹田;中丹田修100天,就挪到上丹田;上丹田修100天,就破殼(頭頂)出去了!可是我們現在的人呢,根本不懂,所以他一輩子都守這個下丹田。也有個別人他知道上丹田重要,他一輩子守這個上丹田。實際上每個丹田只修100天,修圓滿了,馬上就從下丹田到中丹田,又從中丹田到上丹田了。

如果沒有「法」這一說,就不存在過去有「求法、傳法、得法、證法」這一說!所謂的「無法為法,無門為門」,是指成就的人,已經沒有法、沒有門了!說入定就入定,說走掉就走掉不需要藉助某一個方法。他已經達到無法為法,無門為門了!而我們一個初學的人,就算是有法我們還修不好,何況我們還沒有法!每天只能夠誦誦經、拜拜佛、打打坐。甚至我們連誦經、拜佛都懶得搞了,我們男、女的生理構造(指主要經、脈)一模一樣,絲毫沒有差別!不管是現在的人,還是古時候的人,絲毫沒有差別!就是說每個人的任脈、督脈、中脈(或者說左脈、中脈、右脈),都長得一模一樣。為什麼前幾天我講對治昏沉的方法時,說要把下巴壓到胸前呢?就是為了鍛鍊中間這個中樞、中脈。你一刺激,一暢通,就把能量輸送給頭腦了。能量一輸送上去,它就不缺氧了,不昏沉了。還有一種控制妄念的方法,你把這個中脈控制住,像水管一樣,一折彎,頭腦馬上就入定了就不會散亂了,就是這個道理。但是這些都是需要有些方法的,我們佛門裡睡覺為什麼要「吉祥臥」?尤其是男同志在這方面是受用無窮的,而且感受也是最多的。人在吉祥臥的時候,就把三條脈的會聚點——三江口——給折起來了一折起來,人就不會有慾望了,就不容易漏了。而且吉祥臥,你一折起來能量就往頭上走了。吉祥臥是右側臥。正確的姿勢是把手枕起來,大拇指放在耳朵後邊,其餘四指放在太陽穴的地方。把手當枕頭,但並沒把耳朵蓋起來。當你修到一定程度就不是這樣做了,就換一種方式了,就把大拇指塞住耳朵睡覺了但很少有人能達到這個境界。左手就自然放在身上。但是左手有左手的用處,左、右手都有用。現在我們是「身轉心」,你有心沒有力量,心有餘力不足,你有心也沒有用,能量上不來。

怎樣判斷本次打坐是否有效

1、人身有365個大穴,對應地球公轉太陽一周。地球公轉太陽一周是365天,易數以9為最大,以9歸真,所以人身每個穴位應填滿9口真氣。一天十二時辰一時辰六刻鐘,每刻鐘二十分鐘,即每二十分鐘為一座。人坐禪時,六根清靜心志既不散亂也不昏沉時,每一刻鐘能化一口真氣。當真氣化生時,由督脈上行百會再下行到口腔時,會化成一口清而甜的玉液(口水),把這口玉渡咽下去,勝過服一支人參,補益身之四大五行五臟六腑,推動百脈千經。

所以,人坐禪時,心不可動,心動則氣動,氣動則氣散,真氣元氣散亂了,不能上行督脈化為玉液。當心昏沉欲睡時,真氣元氣也化不出來。所以,如果你不懂自己坐禪時妄想有沒有,多或少,你看你化的真氣元氣多少就知道了。如果化生的玉液多,說明你這一座是有效的,如果玉液沒有,說明你不是散亂就是昏沉,白坐了,四大五行一絲也沒有轉,只不過是練練腿,休息休息而已。像人的思想散亂一天,那一天口都是乾的。人睡覺睡一天,口也是乾的。只有心既不散亂又不昏沉時,真氣元氣才能化生。初坐禪時,未入真定前,如果心處於不散亂又不昏沉時,一刻鐘能化滿滿一口玉液。

2、靜坐津液滿口,並有清而甜之感,這說明是有效的。

此時應用吞律法將津液吞入腹內。即舌頂上齶不動,將津液吮至舌根,待欲噴嗆時引頸吞下。這樣引吞,可直接入任脈,化為**,是造精之捷徑,健身之妙法。

3、注意上體自然正直,不前俯後仰,百會穴與會陰穴成垂直一線,但務必放鬆自然。須知松則氣順,經脈舒暢;僵則氣滯,有礙氣血流通。

埃及的金字塔,被稱為世界七大奇蹟之首,金字塔中的石塊蘊藏著一套相互有內在聯繫的數字、尺寸、重量、角度、溫度、方位、幾何題,與地球上的子午線、地球與月亮及太陽的距離有著神奇的吻合,更多的神奇的東西,人還不能領悟宇宙信息的密碼。

人體打坐的神奇

從外看金字塔是神奇的,向內找,人的身體比金字塔不知要神奇多少倍。人在盤腿打坐的時候,往往要求人盤腿打坐,雙腿疊加,雙手放在膝蓋上,叫五心朝天(兩手心、兩腳心、頭頂百會穴)。這時,人體打坐的形狀,就形成了一個典型的金字塔形狀,就能採集到天體中高層空間的能量,得到天人合一的狀態。長期的打坐下去,人的身體就會健康;人的思想就會寧靜;人的頭腦就會清醒,還能開發人的智慧,激發人的功能。眼能看到奇景,鼻能嗅到異香;耳能聽到妙音;舌能嘗到甘味,身體感到輕鬆、有漂在空中的感覺;意識通靈,清醒的意識到另外空間的存在,眼耳鼻舌身意同時感受到身臨仙境的妙不可言的狀態。(萬行上師開示)

打通任督二脈的方法,百病不生的秘密! https://kknews.cc/other/r8ey5ro.html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haros01&aid=126247725

 回應文章

雁~《詩詞習作輯錄》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9/04/30 15:42

恭錄禪修者好文! 謝謝

Pharos(pharos01) 於 2019-05-01 10:22 回覆:

祝 ~ 坐好。坐滿。呵呵呵 ... ... 


安歐門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9/04/30 09:18

禪修甚是,增益智慧,

若論神通,修行盡毀。

Pharos(pharos01) 於 2019-05-01 10:27 回覆:

甚是!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