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再談服貿
2014/03/25 20:41:52瀏覽137|回應0|推薦0

學生靜坐示威,抗議服貿黑箱,讓大家從日常生活的平淡平凡無趣壓抑忍耐得到一個抒發口,也讓台灣政府社會各界停下腳步好好省思我們需要的是一個怎麼樣的未來?

 

馬總統是一位憂國憂民的總統,他也曾是學生運動的一員,似乎他的憂國憂民也讓他走上,死拉活拉,也要把人民拉上山,看坂上之雲。但他太嚴肅了,就算不看雲又怎樣,每個人都有自由選擇權,何況是過往的那一套,也未必適合現在的年輕人。我們以父執之姿,向年輕人說這個好,但年輕人說我不喜歡這一個,那麼我們也得尊重他們,未來是年輕人的未來,我們真的方便向他們推銷我們的價值觀嗎?如果我們真的擔心國家的未來及我們的年輕人,那麼至少要向他們說明,依我們過去的經驗,如果我們不走自由貿易,不開放對大陸的交流,未來我們可能會面臨什麼樣的境況,如果大家都能接受,那馬總統大可不用把未來背在背上,因為這是大家的選擇。這次的服貿爭議,似乎都只看到反對的人,沒看到贊成的人站出來,這樣的服貿怪不得會讓人覺得這是馬總統個人的服貿,不是大家的服貿。

 

台灣人怕大陸人,我想大陸也有他們自己的煩惱呢,親身去走一趟大陸就知道了,不用我在這裡多說,但記得要自己用腳去走,不是只參加旅行團去觀光。在我看來,大陸人更單純,鄉下地區甚至還充斥著鄉野奇談,看看一個美國人何偉寫的消失中的江城」,你就更了解他們,書中結尾,一場沒來由的紛亂,何偉把它詳實地記述下來,讓我懷疑這是一個怎麼樣的國家,怎麼樣的人民,所以中國政府要統治這樣的地方也真不容易。我鼓勵年輕人去走走吧!走完再決定要不要怕他們,或是怎麼怕他們。

 

韓國近來的崛起似乎很讓我們國家感到壓迫,走進台灣電器3C產品店,韓國的產品總是站在一個獨到的位置,而店家總是向你推銷韓國的產品,而不是ASUS之類,這種情況已經非常久了,想來店家賣韓國的商品,有更好的利潤,雖然韓國商品的價位並不比國產品低。

 

有人說香港目前的困境是台灣的借鏡,我就查察香港97後的一些報導文章,發現,港人自97回歸大陸至今,仍存著不信任感,經濟數字不如既往,甚至城市地位與大陸內地城市越差越小,(參考港漂十味)。一位屈臣氏的職員,甚至將屈臣氏的經營困境歸諸於大陸與其競爭市場的結果。我查考更多資料,覺悟到一件事實,香港的地位下滑,不是回歸大陸的結果,而是大陸改革開放的結果。過往他作為外資進入大陸的跳板角色,隨著上海這個城市的抬頭,他自然而然變得不那麼重要了,(參考香港回歸十年的經濟報告)。就像早期阿拉伯人做歐洲到亞洲之間的貿易,但自從海上絲路發展起來,陸上絲路就自然而然不那麼重要了。至於屈臣氏,台灣也有,屈臣氏在台灣算是成功嗎?大家自有公評。

 

這次的服貿事件,我們人民也要有自覺,如果我們期待能有更多的自主權,那麼就是政府小人民大囉,那麼也別期待政府能給我們多少保護傘,更別像要糖的孩子兩手抓,既期待政府不要管太多,又期待政府要製造就業機會。凡事,自己想清楚就好。

 

97之後的香港真味 讀港漂十味

http://blog.udn.com/ccpou/7736640

 

香港回歸十年的經濟報告(香港的定位)

http://www.hkeconomy.gov.hk/tc/pdf/box-07q2-c1-1.pdf

貿 面, 香港一直站在全球外發業務的前列, 早在八十年代, 我們

的廠商已開始北移至華南地區。時至今日, 中國不單是我們重要的製造

業腹地, 更加是我們最大的市場, 即使不計外發加工類出口在內, 市場

佔有率仍高於美國和歐洲的總和。

 

是外國公司進入中國的門戶, 這角色仍然顯著。現在, 我們另

有一個新角色, 就是協助內地公司打入世界市場及學習國際最佳做法。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f006119&aid=11988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