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思想的自由
2014/02/10 09:10:13瀏覽119|回應1|推薦1

FB上看到一位目今很有名的作家,吳明益教授,對他廣博的閱讀及精闢的見解很感佩服,適才看到他的一篇評論,「有的人以死去喚起」,個人認同他對自殺的見解,中國人認為死有重於泰山,輕如鵝毛,所以不可輕看死亡,以及它帶來改變的力量。生命是一個人所能付出的最大代價,也只有到無法可想了,才會用以死明志的做法。到了現代,選擇死亡成為非常個人的事,今天某些國家甚至可以讓人決定自己的死亡,因此就算是鵝毛也應當給予尊重。我想現今的這些想法已離南榕先生的思想時代久遠,雖然他自殺的時代離我們也沒有多遠。如果南榕先生沒有自殺,活到現在,他還是會做同樣的選擇麼,抑或當初他沒有自殺,歷史的軌跡會走上一個什麼不一樣的殊途呢?或許我們會說假設性的東西沒有什麼意義,的確對南榕先生以及他的親人來說都沒有多大意義了。但對於還在這世界上生存的我們,如果沒有假想,那麼我們人類很多的能力似乎也受到限制呢。其實我並不想要說死亡,也不是想說任何政治事件的紀念意義。我想要探求的是「思想的自由」這個主題,這一直是我感興趣的主題,也是畢生追求的境界。

 

「鄭南榕為言論、思想的自由,而自囚編輯室,進而殉身,這是一個事實,當然也是一個悲劇,莫忘了,悲劇是有力量的。.

逼著鄭南榕以死殉身、明志、抵抗的幽靈至今還在…。」

文章出處

http://twghome.pixnet.net/blog/post/40241407-%5B%E7%83%88%E7%87%92%5D-%E6%9C%89%E7%9A%84%E4%BA%BA%E4%BB%A5%E6%AD%BB%E5%8E%BB%E5%96%9A%E8%B5%B7

 

如果按佛教的說法,誰能真的箝制你的思想。而我的想法是,潛藏內心的想法又有誰能知道呢?我以為,根據這樣的論點,思想本來就是自由的。即便你被關進牢房,仍然沒有人能限制你的思想,這是我對過往所謂的思想犯人,當權者認為施以坐牢改造能改變人的想法感到好笑的原因。

 

在我們的人生旅程中,我們其實一直在為捍衛我們個人的想法作法而奮戰,跟親權抗爭的結果是悲傷,跟政權抗爭的結果是憤怒,如果你的思想很前衛,難見容於周遭的社會,那麼我們會感到孤單,甚至絕望。當我們是一個社會人,必須跟社會打交道,那麼我們必得周旋在這三者之間,問題是我們真分得清楚哪些壓力來自哪裡嗎?

 

過往資訊管道不自由,有些消息不暢通,有些著作書籍被打入禁書,這樣的做法的確會限制人們的想法,但是活得夠久的人也會看到,資訊自由後的結果,各種形形色色、似是而非的言論,甚至不願意負言論之責而偏頗地引用網路論述的報導媒體,難道他們不是在誤導人們的想法嗎?不自由與自由都不會影響有獨立判斷能力的人,當然也不會影響沒有獨立判斷能力的人。杜絕迷惘要有獨立思考的心,言論自由則應根植於負責任的態度。

 

對我來說,思想的自由從來不是外求的,把政治訴求跟思想自由混在一起也常有認識不清的風險,這就好像自由是個大旗,號召大家一起來,但在一群人的混雜下,有些重要的目標反而容易模糊。

 

年少的歲月,因為大家認為我年輕,也因為我的思想不夠成熟,基於保護我,或是某些經由傳統不經辯證的概念,我想我是受到一些束縛,對抗束縛,尤其是來自於親情的束縛,其實挺讓人揪心的,因為你得去拿捏分寸。在我成長的那個年代,甚至沒有人告訴你,什麼是你個人的權利,所以別說什麼言論自由權,思想自由權,你只知道當你越放下你的自我,你也才越能融入社會。我所認識的一位長輩,在他年少的時代,甚至他的婚姻都是不自由的,縱使他已有心儀的對象,他也得放棄,多年後,談到他的家族,以及他為家族所做的犧牲,他還是會激動落淚。所以我們現今的兩性平權,婚姻自由,到底是爭取來的,還是進化來的。一百年前,兒女要自己找成婚對象,可能都是驚世駭俗,但現今則是理所當然,所以現在我們為多元成家激辯,未來可能也會視為理所當然。

 

我很高興我活過了知天命的年紀,雖然很多的問題束縛仍舊在,但是都不再那麼容易地攫住我了,我知道這就是心境的自由了。除此之外,從頭到尾,我知道,我的思想都是自由的。我看書,我看電影,我接受這個想法,我拋棄那個想法,從頭到尾我都是自由的。

 

至於言論自由權,說起現今的言論自由狀況,隨著網路時代的來臨,即使不倚賴報紙新聞雜誌,大家都可以公開發表言論,今天的情況,恐怕也是南榕先生那個時代想不到的吧!但是我還是認為,言論自由的可貴在於自由的心,如果懷揣著「意、必、固、我」,只是徒增困擾。

 

其實要後人記住前人的歷史,我覺得不是雕像和廣場,雕像有一天可能會被推倒,廣場只是學生市民散步的地方,我們需要的是像司馬遷,司馬遼太郎式的歷史小說家,期望未來我們能有精彩透徹的人物品評文章小說發表,歷史能寫的有趣,自然就有人看,他的意義自然而然就會進入人的心中。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f006119&aid=11057047

 回應文章

小肉球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對鄭南榕的看法相反 -- 思想不自由
2014/02/11 17:16
不知道吳明益是誰, 但不同意他對鄭南榕的看法, 小肉球認為鄭南榕自焚是源於其思想的不自由, 為其內心執念所拘役.

(1) 他殺死了他自己的生命, 有人逼他死嗎?  沒有.  誰逼他死?  他自己的思想.

(2) 當時有許多處境與經歷比他嚴酷的黨外人士, 這些同志也懷有和他一樣的志業與抱負, 他們沒有自囚於斗室自焚而死, 偏他自囚自焚, 這表示決定自殺乃出自他個人的人格.

(3) 當時是威權時代, 並非極權時代, 倘若失去歷史比例原則, 將一個威權時代的社會不公現象無限上綱, 誇大、渲染、或甚至想像而成日軍鐵蹄下的東北集中營、或納粹大屠殺之下的地獄淵藪 -- 請注意那些可憐受害者都沒有自殺, 這種模糊歷史比例原則的心理行為只能說是來自鄭南榕個人的人格問題, 或日後為政治利益而錯誤地英雄化其自殺行為的同黨政治算計.

(4) 欲達成其志業與抱負, 當擺在鄭南榕面前, 除了自囚自戕以外, 尚餘留多項其他的人生抉擇的時候, 我們只能判定: 鄭南榕自殺, 並非環境逼他自殺, 而是他的心理人格受到他個人思想所驅使, 逼他走上自殺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