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6/29 21:07:51瀏覽251|回應0|推薦0 | |
前言 香港的政治制度,基本上沿襲英國植民地時代。以行政主導,英治時代港督由英國皇室指定,港督委任行政局輔政,成員向港督負責,形同行政內閣,成員全是香港有影響力的英人及華人。故此當時有謂統治香港的是港督,香港匯豐銀行及香港賽馬會(祇有外國人和富豪才能成為馬會會員)。香港奉行英式的三權分立,立法局是香港的立法機構,立法局的工作是為香港本地立法,成員分為官守議員(即港府內的高層官員)及委任議員。立法局無行權政權,但政府每年的預算要交由立法局通過,對政府起一定的制衡作用。司法方面則完全獨立,但終審權設在英國。由於立法及行政議會成員全屬委任,市民從來沒有參與的權利,故此談不上民主。英國作為先進民主國家,英治時代香港的政制其實同十八世紀沒有太大分別。但英國人十分聰明,對祇要不影響其統治,英國人在施政上會盡量聽取民意,故此亦有論者認為香港的政制是一個諮詢政府( Government By Consultation ),意即權力抓緊,但會接受意見。總的來說,香港言論自由,法制健全,英國治下,對中國是抗拒的,因為這會影響其植民統治,香港市民在這種情況下對政治冷感亦是十分自然的事,因為沒有人會相信英國人會還政於民。直到有一天,中英談判開始了,香港進入回歸過渡期,英國人開始還政於民! 中英角力 民主啟航 有關中英談判的角力,在這裡不是本文的重點,在此省略一下。我想在此談論一下英國在後過渡期的部處作為中英談判的本錢,英國人在八十年代開始引入立法會民選議席及功能組別議席,民選議席的性質是一人一票的全民參與,功能組別則是社會各界別推選,例如工商界,醫護界,社工界,保險界,旅遊界等。功能界別的選舉方式大多是以團體票,故此選民基礎低,但卻能保証團體利益,亦形成對民選議員的制衡。當時的立法局由沒有民選成分到引人民選議員及功能組別議員,是香港百年從沒有過,亦從此種下香港政制的爭辯。 在回歸談判中,香港政制已經起了根本的變化,立法局的成分改變,加入民選議員,就不可能走回頭路。由於香港社會當時的恐共情緒,中國政府為保香港順利回歸,同意港人治港,並在基本法承諾以下條文: 第四十五條 香港特别行政區行政長官在當地通過選舉或协商產生,由中央人民政府任命。 第六十八条 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由选举产生。 附件一: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的產生辦法 第七條 2007年以後各任行政長官的產生辦法如需修改,須經立法會全體議員三分之二多數通過,行政長官同意,並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 民主拒共 千古罪人 中共中央同意港人治港,以漸進方式普選特區首長及立法會,中央的考量是當時的功能組別立法會已形成親建制力量,可平衡直選議員的影響,基本法訂明2007年香港可提出修改香港選舉辦法,達至普選特首及立法會的目標。中央相信2007年時香港已經回歸十年,大局已定,民心所向,是港人決定如何治港的時候。故此承承諾香港的立法局議員可全體過渡成為特區的立法會議員,即所謂直通車安排。可惜後過渡期出現了六四事件,香港市民對中共的信心一下子掉進谷底,同時亦造就了民主拒共的思維及泛民主派的掘起。這時英國政府派遣老謀心算的政客彭定康為最後一任港督。 1992年,彭定康首先在基本法的架構下,大幅增加功能組別的直選成分,雖然直選議席和功能組別各半,均為三十席,但功能組別新增九個組別,稱為新九組。新九組的選民基礎是根據當時人口譜查,凡在職人仕均獲分配到其職業的功能組別。功能組別一下子變相為直選,由於六四後的反中情緒,立法會大有被反中泛民所控的危機。中方大為反感,認為彭定康鑽基本法空子。他因而被當時任職港澳辦主任的魯平罵作「千古罪人」。最後,北京政府宣佈「直通車」不再有效;並決定「另起爐灶」,在深圳成立預委會以及臨時立法會。由於沒有直通車密安排,所有彭定康時期的立會議員全部97年下車,但由於中方的強硬,立法會六十席的成分功能與直選各半得以保持。但基本法承諾普選特首及立法會仍然有效,從始香港政改爭議不斷!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