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9/01 13:05:45瀏覽978|回應0|推薦5 | |
臺灣高鐡這個所謂的BOT案最近又有新發展了。上星期高鐡發表半年度財報,公佈累積虧損已達到股本的一半。高鐡這時便放話出來,抱怨虧損是因爲貸款利息過高,達到8%,希望銀行能降息讓高鐡賺錢。 今天一大早就看到新聞,說邱正雄“出面協調”後兆豊金將召開銀行團會議,有可能降低貸款利率。 政府爲什麽又要來插手一個民間的案子呢? 高鐡從一開始就標榜是個BOT案。何謂BOT? Build-Operate-Transfer的意思就是民間機構自行負責建設,然後在自行經營了若干年後(意味著利潤賺夠了以後)將整塊轉讓給政府。換句話說,在合約轉讓年限之前,這塊東西是100%民營的。 結果高鐡經營團隊從很早以前就發現有嚴重的資金缺口。因爲銀行貸款有比例限制,逼得高鐡必須增資才得以提高銀行貸款額。但當時現有股東都已不願再將自己的錢丟下去,深怕拿不回來。結果前朝政府推出了一部荒唐的笑劇,讓主旨是發展航空業務的航發會注資目的是要打敗航空業國内綫的高鐡。 一個號稱民營的企業,現在的股東裏面包括了中鋼,台糖,航發會,中技社,國家發展基金等。這些股東合計掌握約21% 的股權,18席董事中7席,而背後多多少少都有政府的影子。 現在經營團隊無能,又轉向政府求救,希望政府能說服銀行團隊放棄多年前談妥的商業條件。這實在是很不合理,我也反對政府介入這件事。明明是當時雙方談妥的條件,合約也簽了。現在高鐡營運狀態還算不錯,以達到損益兩平,並沒有任何財務危機。銀行團隊在這個時點有什麽原因要同意降息,白白放棄銀行股東的利益?這完全沒道理嘛! 如果今天銀行團同意修改合約降息,等於是拿銀行股東的錢去貼給高鐡的股東。要是政府真的介入主導這個動作,那才真的是名副其實的利益輸送! 小弟根據今日媒體的報道稍微算了一下:高鐡約3800億貸款的利息負擔一年約172億。就算把那390億的利息從8%降到接近市場價的4%,大約只幫高鐡省下15億 – 還不到目前利息的十分之一。 一個號稱全球最大的BOT案,政府應該放手讓經營者自己去找路子生存下去。當初經營團隊應已作了充分評估,認爲條件合理才簽的約。如果經營團隊判斷錯誤,那他們應該對當初的錯誤負責。政府沒有理由在這時介入去救他們。 可笑的是數年前當高鐡急者發行特別股融資時,小弟曾被迫參與過程,陪者同事去說服投資者。當時大家一致的看法是“政府一定不會讓高鐡做不起來,如果真的倒了政府會去接收”。這是一個既可笑又可悲的態度。如果經營團隊當初也是抱者這種態度,覺得最後政府無論如何也得買單,那他們又怎麽可能好好去照一般企業經營的方式去做呢? 院長,商業條款是當事人雙方的事,用不着您插手!拜托您給機會讓高鐡經營團隊及股東負出責任。 |
|
( 時事評論|財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