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8/23 02:59:50瀏覽2143|回應0|推薦2 | |
最近常常聽到政府放話説要將臺灣打造成亞太金融中心。這番話在綠營執政時就聼過,現在居然聽到蕭萬長出來為這件事背書...我實在很不諒解這批人到現在還在做些不實際的夢。 東京,香港及新加坡一直在亞太金融處於三足鼎立的現象。它們擁有今日的地位拜當地政府長期以來的政策。這不是一年兩年,甚至於五年十年就可以改變的。看看上海的例子就知道。好強的上海人豈不想超越香港而成為中國及北亞的頭號金融中心?過去十年中國大陸資本市場快速發展,香港也回歸超過十年了,但今日的狀況如何? 上海和香港還是差了一大截。 相對的,臺北有什麽條件作爲亞太金融中心?首先,資金流動不自由。資金進來或出去都難 - 尤其對於國内資金,不管個人或企業將資金往外匯都受到限制。我們還有個整天在市場干預匯率的央行。連臺灣龍頭企業因業務上需求所進行的換匯,只要稍微大宗一點都要央行點頭了才能做交易,不然會惹上麻煩。新臺幣也無法在海外交易/交割,造成境内與境外兩個市場平行交易。 再來,股市交易機制也不開放。借劵這類交易雖在近年已稍有鬆綁,但還是受到很多限制。股票交易至今還存在價格的上下限,無法由正常的市場機制決定股價。巨額轉賬機制雖有進步,但離一個真正自由開發的市場還有一定的距離。我們主管機關只會把注意力放在市值和上市公司數目上,絲毫不在意臺灣股市交易量偏低,流動性差的問題。市值高又怎樣?!流動性差的股票對投資人來講是最大的問題,無論進場或退場都有風險。臺灣有幾支股票交易量在五千萬美金以上的? 國内金融業也受到種種不理性的限制,阻擾他們的正常運作。壽險公司爲什麽不能把出售期權當作投資工具?爲什麽期權只准買而不准賣?金融控股公司的業務範圍爲什麽那麽狹窄? 公司治理方面臺灣也落後鄰國很多,人頭戶汎濫。爲什麽我們會看到大企業的老闆明明賬面上只擁有不到百分之十的股權,卻能利用大批人頭戶掌控百分之三十,甚至五十以上的影響力?每次到了董監改選,就會出現一番收購委托書大戰,以金錢/禮品來換取小股東的支持。這明明是賄選嘛!政府怎麽可能允許這種活動繼續發生?這些現象都是在香港或新加坡看不到的。公司治理這麽差,凴什麽吸引外資來投資甚至上市? 香港或新加坡都沒有我以上提到的問題。我們金融市場的體質這麽差,主導的人卻只知道整天喊口號要做亞太金融中心,不懂得作些實質上,真正有意義的改變。真的太不實際了!還是趕快加把勁,把這些不合理的限制一一取消吧! |
|
( 時事評論|財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