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7/01/02 07:22:10瀏覽1513|回應10|推薦99 | |
中國有句名言「天時、地利、人和」,我這個人學問不高,不談語出何處的考證,只說小人物的體驗之感。 人間萬物各有自己的價值,但是價值的有無大小之於他人則不盡相同,甚至相反。 譬如紐西蘭歡迎國家貴賓有一套獨特的毛利人迎賓表演,如果有台灣人有幸當國賓。卻沒有事先打聽清楚,看到這套迎賓禮節,恐怕會嚇壞了,以為是蠻荒之地的野蠻人。 可見「價值」的大小高低,是因人而異的。同一件事對同一個人,也因時間點不同,意義就不同。譬如初戀的情人,戀愛當時是彼此的心頭肉,時過境遷,有情人沒有成為眷屬,只成為心裏的回憶。回憶中不管是愛恨情仇,都已成空。 呵,我舉的例子跟我想要發抒的感懷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只是腦子裡隨便一抓,就抓出來的。 一個禮拜前才說到使用「老人卡」在麥當勞有折扣,之後我就沒再去。想去之前,有點猶豫,每次都要折扣,不是有點像乞討一樣嗎?便宜一塊兩塊,對我有差別嗎? 說到價格價值,不能不談到「幣別」 。台幣、人民幣,澳幣是我個人生活必需的關鍵貨幣,購物時的價格衡量,我真的很有困惑。逛街時看價格,只看數字是不夠的,我要思量大陸跟澳洲的價格差別,購買地與使用地的不同。說穿了,這應該是可有可無的商品,急需的用品根本就管不了遠地的價格比較了。 記得我從杭州搬去上海時,覺得上海物價貴。有一次跟幾個澳洲人上餐館,吃完飯分帳,澳洲人口口聲聲,「好便宜,太便宜了。」但是我繼續在大陸生活,還是不覺得便宜。我想,大概是因為在大陸飲食我們還是傾向澳洲的品質,所以花費覺得昂貴。 在澳洲花費用澳幣,數字小,過日子都是幾十塊錢就可以打發的事,累積起來也不覺得痛。但是年底仔細算算,開銷也是可觀。所以看到東西,換算價格,比較價值,似乎缺乏直覺判斷的靈敏反應。 在大陸出門打車一天幾趟也許不超過人民幣一百元,但是在澳洲,我們平常不需要打車,這也無法比。 拉哩拉雜說了一堆,其實都不是我想說的重點。 年輕時生活捉襟見肘,不順不便情況是常態,主要是因為時間不夠分配,能給出物質與人分享的有限。現在年長感覺物質舒適,時間充裕,可惜能一起分享的健在親友卻少了,人「在」也許行動受限,體「健」的有自己的時間規劃。 「富」了,「足」了,但是也「老」了。 這就是人生。人生的關鍵就在於「人、地、時」的組合排列為基礎,離開這個基礎,任何單項的成果意義不大。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