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聯結
2018/10/06 01:35:42瀏覽1984|回應11|推薦115

人生萬事多的是「不經一事不長一智」。

中年移民出國面對的是完全陌生的人文風俗習慣,不像小孩子上學從基本功學起,也不像就業工作有一定的領域,容易上手。

結婚是人生重大的轉折點,我出國晚,結婚也晚,所以我的海外人生雖然起頭晚,倒也算是完整的人生,因為經歷「生」(孩子的出生)與「死」(孩子的死亡)。

在澳洲搬家次數輝煌不亞於我換工作的頻率,所以認識的鄰居不少。年輕時交友好像長長久久,念舊時的舊人通常還在人世的某個地方。我中年開始的人生第二章,接觸的鄰居都是比我年長的,所以懷舊故人不只是「人在何方」還有「尚在否」的悵望。

目前的住家,左鄰右舍,一個獨居老人死了(我沒趕上送行),七年前換了新鄰居一家三口,之後一年就變成一家四口。另一對老夫妻,老先生四年前走了,然後女兒與成年外孫女回來陪老太太。前天晚上老太太也走了,這回我有緣在老人身邊送行。

10月4日晚上7點鐘,老人從床上起身上完廁所,走回房間離臥床兩步路就倒地了。老太太女兒倉惶中第一時間打電話給我,我也束手無策,一時之間忘記該如何急救。我讓她女兒打急救電話,然後不斷喊著老太太的名字,推她搖她,希望喚醒她。老太太似乎有反應,發出「阿」的聲音兩三次,但是每一次之間是無聲的。她臉上表情沒有痛苦,倒是有微微的笑意。

電話線的另一端在線上指導我們如何實施急救,我們兩人換手按壓老人胸部。我們合計按壓大約一百下左右,救護人員來了,六個彪形大漢加上一個年輕女性。臥房狹窄,我跟老太太女兒必須退出。警察也來了,警察認得我,跟我問好。

一個救護人員先問盧拉老人倒下的原委及用藥狀況,然後警察做筆錄。這中間女性救護人員告知老太太沒有心跳,問盧拉老太太是否曾經交待要不要施救。宣告死亡後,警察提醒盧拉打電話通知親人。盧拉傷心哭泣,打電話給弟弟無法成聲,我幫她把話說清楚。老太太的兒子說立刻動身趕來,他開車過來也要一個小時。在回家路上的外孫女也連絡上了。

因為半年前喪女的經驗,我才知道如何安慰突然喪母的盧拉。老太太還躺在地上,救護人員起身說已經處理完畢要離開。我問救護人員之一,「你們要離開,那老太太怎麼辦呢?」他說,「我們會把她放回床上。」

老太太兒子到了。外孫女回來了。兒子的岳母也趕來了,還有一個看起來不到二十歲的孫兒。外孫女還沒吃晚餐,我回家隨便弄了點吃的端過來。

認識我的警察在做筆錄時,說待會要跟我談話。我以為他要跟我談有關女兒死後的事,心裏納悶要談什麼。我回家一趟再回來,盧拉說警察在找我,後來警察找到我,原來是因為我在現場,所以要紀錄我的名字。

最後警察安排驗屍單位派車來提取老太太的大體。我目送車子離開,心裏祝禱她安息。

兒子的岳母說她女兒得了流感,不知道該來不該來,所以她就替她女兒趕來,因為她怕盧拉自已一個人在家沒人陪。她安慰盧拉不要傷心,老太太自己知道時候到了。我說,老太太高壽走得這麼快,是很有福氣的。我們一起禱告求主與盧拉一家人同在。

[後記]

我現在有點清楚,大概打急救電話時,對方已經判斷無救。所以警察立刻趕到。我還是不懂為什麼跟著救護車來有六個人。

警察局顯然有一批人專門負責死亡有關事宜的,有人死亡,警察立刻前來關注。死亡證明必須由醫生或驗屍單位出具。

想不到因為死亡,我跟在地警察有了聯結。警察看到我時,我一下子記不起他的名字,他已經叫出我的名字。

因為死亡,讓我們鄰里之間增添了生死交情。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回應文章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charleyho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8/10/06 04:38

我相信老太太是帶著微笑,息了世上的勞苦。能夠這樣無拖累的走,真是輕鬆愉快的福分呢!現代人越活越長壽,老來病拖磨幾乎是新常態了。這樣的善終,很多人都求之不可得啊!

pearlz (民進黨抹黑霸凌WHO )(pearlz01) 於 2018-10-06 06:07 回覆:

謝謝 charleyho 的回應。

真的是福氣,我們最常聽說的是臥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時期大小不等,不是數月就是數年。能夠在醫院數日就走的已經是幸運的。

老太太聽說今年脊椎有疾會痛,但是她仍然幹活照顧菜園子,仍然走動。看最後一刻還是自行下床如廁的。不是夜深人靜中倒下的,她倒下時,女兒馬上過來,有這麼多人立刻趕到。

一個禮拜前,她讓外孫女送來自己種的新鮮蔬菜在我門口。我看到後,打電話到她家,我知道她會接電話的。果然她接了電話,我跟她說謝謝,她回答一連串的希臘語。人家說年紀大了,只會說母語了。

能夠讓自己不臥床終老,應該是她一生勤勞的寫照。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