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8/03/30 12:39:58瀏覽2967|回應20|推薦114 | |
我從上初中課程表有英文課的開始,就愛上「英文課」,愛說「英文」,愛寫「英文」,甚至被導師貼上「英文天才」的標籤。標籤只是標籤,未必是真,但是英文課總是名列前茅是事實。 學生時代,「英文」只是「愛好」。上班之後,「英文」是「技能」之一。在工作上的應用與磨練,我使用英文,寫多於說,屬於「商用英文」的範疇。 在國外生活成家之後,我們家的親子對話用的是英文。孩子不叫我們「爸爸」或「媽媽」,而是 「Dad」and 「Mum」,這是她的母語。我單身日子太久,很久沒有接觸幼兒,還真不懂得如何說國語版的娃娃語言。 有不熟悉的華人聽到我跟孩子說英文很不以為然,會多管閒事的責備我,說「二十一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不教孩子說國語是錯誤的。」被人責備,而且是不熟悉的人,當然心裏委屈,但是人家說的也有理。連孩子長大到大陸上中文學校,老師都很驚訝的對她說,「你們在家怎麼不說普通話?」(我猜這讓女兒可能感到受傷吧?) 我跟女兒解釋,我的國語不標準,我不希望她學到我的不標準發音的國語。她爸爸的普通話發音肯定比我好,所以我在大陸時也責備他不跟孩子說中文。 去了大陸之後,女兒不愛我們跟她說英文,應該說是指我才對。我不知道是因為被人家說的關係,還是因為我住在大陸,英文退步了的關係。 自從我預備定居,花比較多時間留在澳洲後,我的英文能力自然而然的恢復了水準,甚至比以前更有進步。 生為華人,又算是中年移民,還是不習慣與西方人深交。但是我喜歡跟西方人打交道,喜歡用英文跟人家打交道。說英文,也許人家聽得出我的中國腔,如果用寫的,那就難分彼此了。 不管是海內外,人與人交往就是需要溝通交流。溝通需要共同的語言,台灣人在大陸的好處就是溝通無礙,台灣腔甚至還頗受歡迎。在澳洲很多時候,用中文也通,但是在海外,中文與英文相比就難免遜色。為什麼? 華人一說中文,就讓人聽出出身的文化色彩。說中文就像在家跟家人說話,缺乏國際禮儀。當然華人說英文,說得很粗糙的不乏其人。遇到這種說粗糙英文的華人,最好改口跟他說中文,效果絕對不一樣。 將心比心,我想西方人對說粗糙英文的華人一定會有距離。能夠說一口好英文,跟在地人溝通當然是比較能夠融入。能夠寫好英文,別說沒機會寫,現在寫英文的機會到處都是,因為留短信是很平常的事。 我回來之後,生活所需的交易非常廣泛,需要常常與人打交道談事情。現代人都很忙,用短信是必須的。短信一來一往,我曾經遇到來往短信一天內幾十個的。不管是單純的詢問,還是複雜的糾紛,憑著短信的英文,我十個有九個可以擺平,獲得圓滿的結果。 英文說得好,與人交流,可以感覺被尊重。 從前電子科技不發達時,我不懂得使用漢語拼音時,我跟台灣朋友,或大陸的人用 msn 或 skype 做文字交談時,我只好寫英文。華人都喜歡我用英文跟他們做文字交流,結果我發現,他們常常看不懂文字真正的意思而誤解。 在網上我看到很多中文的政治評論文章,說真的,我自己的文筆是沒有資格說別人文筆不好的。但是很少政治評論文章是我能接受的,不只是觀點有異,表達也是有待商榷。在 udn 有幾個熱忱的大陸網友在政論文章做的不同觀點回應非常認真,文筆好,有宏觀,不能不讓人刮目相看。 綜觀各種政論文章,獨派文章沒有一篇是有水準的。(呵呵,也許有人會認為我偏頗,但是真的是客觀的觀點。)統派文章也很少人寫得好,難怪統派很難說服人。 在澳洲,我喜歡讀好的英文社論,好的社論專欄,邏輯性很強。可惜我的英翻中能力不佳,讓我一字一句翻譯中文會很吃力,但是他們的精髓我都吸收了。 在台灣看政論節目,我現在瞭解為什麼陳文茜的節目很有好評,因為她的說話用字還是難得比較文明的。關於政治質詢,好像只有高金素梅最有水準。 在大陸,好的電視節目太多了,我一下子無法列舉,但是用春晚當例子。春晚的主持人,看看他們說話婉轉有力,不只是字正腔圓,遣詞用句都是上乘。即使不看表演節目,只看主持人的主持銜接,都會感受到中文的美好。 身為台灣人,我能解讀台獨執政不引進大陸的電視節目的原因。大概是自卑吧?台灣人的說話,因為強調台灣國語,甚至是臺語,節目的表現跟大陸的節目就完全不是同一個檔次。難道是語言發音的問題?也不見得,我想是台灣去中國化,中華文化水準的下沉才是真正的原因吧? 所以我還是喜歡說英文,西方人用英文罵人也會罵得有水準。唔,我的意思當然不是 F~word,那種罵人的話是不可能被當作文字發表的。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