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8/04/27 08:43:46瀏覽6412|回應32|推薦135 | |
我一直是害怕死亡的,害怕別人的死,也害怕自己的死。 小時候住的的大雜院樓房內,我經歷過幾位鄰居長輩的死亡。都是放學回家時才發現大門內臨時搭建的靈堂,白色的布條隨風飄蕩,感覺陰森森的。我從來沒有跟人訴說或討論,只是每天屏氣進出大門,快速走過靈堂。按照我當時的理解,幾位死者都屬於壽終正寢的長者,經濟富裕,有子有孫(是不是滿堂我不清楚),應該是幸福的離世。 在同一個地址,我最後經歷的喪事是自己的父親。當時父親已經經過幾次開刀,進出醫院數次,最後在家臥床,度日如年,常對母親發脾氣。那是 1970 年代,有電視不久,家裏只有一台大同電視。一個大房間就是全家的臥房及起居的綜合,父親在床上的角度是無法看電視的。每當我們孩子看電視的時候,父親就藉著地上特別放置的一面鏡子反射一起看電視。 後來父親開始談「船要來接」的通知了,說起來似真似假,母親也配合著與他對答。經過一次 false alarm 大家聚集床邊聽候遺言,但是沒有走成。第二天醒來,他說船期延了。忘了幾天,大約有十天吧,臨終前忘記他睡了多久,反正就這麼躺在床上睡走了。 父親死後至今也快五十年了,這期間也經歷了幾位長輩、朋友、同事的死。他們包括我的母親,都是病了一段時間走的,他們的死應該是解脫,自己的解脫,也是家人的解脫。我個人相信這些人都跟我一樣是珍惜生命,敬畏死亡的。 這個月我送走了唯一的孩子,風華正茂25歲的女兒。對怕死的我來說,女兒的死是遺憾,是損失。但是對女兒來說,死已經是她字典裏常常翻閱的字眼。不純然是死,是自殺。 自殺像大麻,像毒藥,是有傳染性的癮。 2011 年女兒第一次認識自殺,因為她有一個好朋友 sxxxx 鬧自殺。詳情如何,我沒有完整的信息,不敢亂說。但是女兒開始也有了自殺的第一次念頭。 那一年我花了比較長的時間陪伴,2012 年決定搬家,搬回我們的原住處,也是目前居住的地址。她每天上下學花很多時間在路上開車,我認為這是好的。 在這裡她改讀心理系,她說心理系是她喜歡的科系,讀得很開心。心理系三年,成績優異每一科都是 HD。2012 年開始她的電話心理諮詢的工作,屬於 casual 支薪的志工性質工作。她說這個工作牽涉隱私,必須保密,不能與家人討論工作細節。後來她又接了另一個志工性質的 part time工作,是協助酒癮患者的研究工作 這三年基本上她的心情是開朗的,經常會與在海外的父母視訊。我打電話給她,如果她沒有接到,一定會打回給我。2016 年3月她的一個交情很好的心理系高一年級的男同學突然自殺,(我後來才知道是跳火車),對她造成很大的心理衝擊,不是人在海外的父母所看見,所想得到的。 2016 年 5 月她自己求醫,醫生診斷她有憂鬱症,有自殺傾向。這時候我開始積極做回澳洲定居的準備,但是女兒已經離家,開始在外居住。 女兒不在家裡的時候,我隨時警醒擔憂她的安危。如果太久沒有得到她的信息,我會向我知道的她的好友詢問,請她們傳達信息。兩年的時間,我長期給她 email 及短信。曾經有一段時間大約兩個禮拜,我因為房子裝修太忙,沒有給她任何信息,結果她主動發來短信,「Mum, are you all right?」看到她的短信,我喜極而泣,顯然女兒不習慣沒有收到媽媽的短信嘮叨了。 2017 年 11 月底,女兒搬回來了。幾乎是同時,女兒被擢升為電話心理諮詢團隊的部門經理。從此她的工作更忙了,等於是一個禮拜六天的工作,但是有彈性補休。 女兒工作忙,我在家因為家裏多了女兒與貓咪,家務也很忙。我忙,也就忽略了繼續利用 email 與短信傳遞媽媽愛的智慧。越是在家裏,越不敢干預她的隱私,或冒犯她的空間。於是女兒在家的時候,親子之間的互動很有限,常常只有晚餐桌上極短的寒暄,而且常常是女兒關心爸爸,爸爸佔用時間說他自己的事。 2018 年 3 月,女兒已經找到住處,預備四月搬出。2018 年 4 月 3 日復活節過後,家裏的洗衣房開始裝修,這時居住起居難免造成不便。女兒卻因為新住處的房客還沒搬走,雖然她的押金、租金都已經付了,卻無法按照計畫搬家。(新的室友也是同事)在這同時她的工作也很忙,我們也沒有時間談話,瞭解她的心事與任何計畫變動。 2018 年 4 月 9 日女兒沒有按照平常時間一早起床出門,她說她感冒了,身體不適,只好請一天假。她 10 點起床,難得有時間與心情跟我小小聊了一下,還對我計畫的浴室裝修表達她的意見。(之前問她其他裝修事宜,她都謙虛的說她不懂。)然後她出門。 我十點半出門,車子啟動時,看到她的車子回來。我十一點半回來,她不在家。就在這一小時我不在家的時候,她從容的執行我們都沒有想到的死亡計畫。 我不能不說,自殺是有傳染性的。從 2011 年好友 sxxxx 的行動(沒有成功)開始,到 2016 年第二個好友的死,加上多年來工作上累積的自殺求救電話諮詢個案接觸,及自殺議題的研究。女兒一路走來,就走在自殺的路上。 人們出生開始,一路前行,明明知道最終的目的地是死亡,但是一路規避死亡。人老了,也是千方百計希望延緩死亡的到來。我的認知是,從十多歲開始就沒有父母在身邊的陪伴與庇護,十多年來,女兒沒有機會體會人生的幸福與美好。她的年輕人生路上遇見的多的是被自殺思維困擾的人,她沒有美滿家庭的陪伴,怎能不崩潰呢? 這一篇只是記錄我所看見的,女兒生命歷程的身影片段。在她的生活中缺席的兩個重要角色,爸爸與媽媽。爸爸全心在工作,一年見女兒兩次。媽媽雖然飛得比較勤,但是分心給丈夫,給部落格,沒有全心給女兒。 如果女兒對媽媽有不滿,就是媽媽的愛給得不夠,媽媽的時間給得不夠,媽媽的付出太少。其他種種都是藉口。女兒無懼於死,就是給怕死的媽媽最大的懲罰。 不對,女兒那麼善良,她不會想到「懲罰」這樣的念頭的。她是開導媽媽,重新認識死亡,重新定義生命嗎?是的,失去了孩子的父母,對生命的看法已經全然改觀。 話說回來,當我花了十年沈浸在「發現大陸」的生命更新時,女兒卻在死亡門前的路上閒逛。我們回來重新與澳洲生活接軌的同時,要把女兒帶回不同的方向,是需要時間的。要在短時間內,把死亡的念頭徹底從她的腦海裡消除,不是沒有難度。她也要繼續受到,莫名的苦惱侵蝕。如果沒有把握,死亡就只是早晚的問題了。那麼此刻的死亡,就是成就她完美無暇的人生了。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