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7/11/22 06:10:23瀏覽2607|回應27|推薦137 | |
「安樂死」 是個燙山芋的論題,我年輕的時候聽過,當它是個時髦的名詞,沒有多想。 我自己也曾經在格子裏介紹過瑞士的「尊嚴死」。「尊嚴」的死是比「安樂」的死讓人動容,兩者有什麼不同,我沒有研究。 聽說台灣有傅達仁正在推動「安樂死」立法,傅達仁是名人,也是高齡,的確有資格為自己爭取人間最後的一次榮譽任務。 我也算高齡,正在抓緊自己手上還有的時間享受生命的美意。我手上的時間到底有多少,誰也不知道。少是正常,多是額外的天賜。我還沒有心情談「安樂死」,因為我的生理狀況還不到需要的時候。 如果時候到了,我已經不能言語。我不知道我會不會想要「安樂死」,如果我寧願歹活,誰能決定我必須好死? 目前如果有人想要安樂死,他也許選擇自殺。自殺需要勇氣,不需要合法,不需要別人的同意,當事人以為一了百了。如果「自殺」合法了,當別人認為我該死,但是我不想死,怎麼辦?醫院、政府可以逼迫我「自殺」嗎?我的子女可以逼我同意「被自殺」嗎? 我相信神,神要我走,我沒有可以不走的選擇。神不要我走,我身邊的人可以取代神嗎? 很多人鼓吹「安樂死」,因為他們服侍過長輩,見證長輩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痛苦。因為親身經驗的影響,自己希望安樂死是很自然的念頭。(「求生不得求死不能」是病榻上的人說的嗎?) 但是社會上有更多的年輕人,他們大多數還沒有在病榻上服侍過年長的至親。他們如果支持「安樂死」,他們是支持為自己的未來「安樂死」的選擇,還是鼓勵自己的長輩「安樂死」? 不管是「好死」還是「歹活」,這是我個人的命運,別人嘆息也罷,羨慕也罷,都不干他們的事。- 我今年 65 歲,我還不想安樂死,這是我此刻的觀點。我不知道我將來會不會有不同的思考與觀點。所以特此為記。 【重要信息參考】 拒絕心肺復甦術(英語:Do not resuscitate,縮寫為DNR),又譯為不施行心肺復甦術、放棄心肺復甦術、放棄急救同意書,也稱為拒絕緊急救治(No Code)或No CPR,是一種法律文書,病患在平時或在醫院時預先簽署,表明當他們面臨心跳停止或呼吸停止的狀況時,不願意接受心肺復甦術(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或高級心臟救命術(Advanced cardiac life support, ACLS)來延長生命。患者通常為老年人,或者長期多病住院,或患有預後不良的晚期癌症,或其它絕症。DNR不影響除了氣管插管與心肺復甦術以外的其他搶救手段,患者仍可接受化療、抗生素治療、透析等。 描述在醫療界,「允許自然死亡」(Allow natural death, AND)這一術語更受青睞,因為「拒絕」字樣可能會使得病人或家屬困惑。DNR是一個在美國、加拿大和英國常用的縮寫術語,以與「拒絕氣管插管」(Do Not Intubate, DNI)相區別。但DNI這一術語存在不足之處,因為在臨床上,需進行心肺復甦的危急病患,通常也需要進行氣管插管。因此在美國的某些醫院,單獨的DNR也意味著拒絕插管。在美國與英國的一些地區,又寫作「DNAR」(Do Not Attempt Resuscitation,拒絕嘗試復甦),以強調「放棄嘗試」。在紐西蘭、澳大利亞和部分英國醫院,使用術語「NFR」(Not For Resuscitation)。在香港,使用術語「不作心肺復甦術」(Do-Not-Attempt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DNACPR)[1]。 DNR是基於患者及親屬意願,由患者或其指定代理人同醫生簽署的法律文書,用以聲明是否接受CPR及ACLS。與之比較,「預先指示」(Advance directive)或「生前遺囑」(Living will)則是指有決定能力的個人事先書寫的文書,在其中說明若喪失自我表達能力時希望接受什麼樣的醫療照護,包括是否接受鎮痛藥、抗生素治療、飼管進食等。「預先指示」又稱「醫療照護事前指示」(Advance Health Care Directive)、預先醫療指示(Advance Medical Directive, AMD)、個人意願書(Personal Directive)等,通常與一系列相關法律文書(如遺囑、財務安排、授權書、指定代理人等)共同擬定簽署,並授權指定代理人在自身喪失表達意願能力(如昏迷、植物人狀態、阿茲海默症、重度精神分裂等)的情況下,全權對財務、醫護、衣食住行、後事等做出安排。 在中華民國法律中,分為由當事人所簽署的「預立不施行心肺復甦術意願書」和「不施行心肺復甦術意願書」,以及由家屬所代簽的「不施行心肺復甦術同意書」等三種。[2]如果當事人在生前就已簽署,或加註在健保卡中,當救治無效時,醫生可以直接撤除維生裝置。但是如果是在病危時由家屬代簽,在代簽前已經加裝的維生裝置則不能撤除,但是醫生不會再加裝其他的裝置或急救措施。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