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打遠打穩 一踩移蹬
2011/03/19 06:15:26瀏覽1045|回應0|推薦0

還在為了打不遠、不穩定而苦惱?在練習場“辛苦勞動”的時候還是先看看自己的揮桿吧。很多時候,不穩定的擊球,或是打不遠,都是由於只用手臂揮桿而造成的。手臂肌肉屬於小肌肉群,相對靈活,但缺少啟動揮桿時所需的爆發力和穩定性。手臂揮桿伴隨而來的還有過早釋放,由於沒有用到身體大肌肉,手臂打球需要在下桿初始就開始為桿頭增加速度,使下桿的軌跡變得相對寬大,浪費了身體轉動積蓄的能量。

更糟的是,目前很多球友都是在用手臂揮桿而自己卻完全不知道。當受身體柔韌性的影響不能完全的令身體轉動時,當不懂得如何轉移重心時,當揮桿軸心無法固定時,為了打中球,人的潛意識就會對身體其他部位發出指令,去協調擊球動作,對不正確的動作做出補償。而這個補償動作,往往是將轉身,中心轉移,穩定軸心等等對擊球穩定性非常重要的技術細節省略,命令肩膀和手直接瞄準小白球,用力的打。這樣一來,球雖然是打中了,但距離出不來,而且極其不穩定。

如何發現自己是否是用手揮桿呢。這需要借助一些外界工具。如在視頻分析系統上,回放自己的正面或側面動作。查看自己在觸球的一瞬間時胯部的方向。觸球時肩膀與目標線應該保持平行,而此時,由於下身的轉動,胯部已經提前轉過了平行點,皮帶扣指向目標方向大約30度的位置。接下來,身體繼續轉動的同時右臂和手腕進行釋放,觸球,收桿。如果在觸球的瞬間,胯部還是與目標線平行,或是轉向目標方向幅度,都是在用手臂揮桿而不是使用整個身體。

揮桿(Swing),顧名思義是要去揮動球桿,而不能因為“打高爾夫”而真的用手去“打”這個小白球。高球教父Ben Hogan曾經說過:“我只是做了一次揮桿,而球剛剛好放在合適的地方而已”。揮桿是將身體整個協調起來,帶動球桿沿著理想的軌跡運動。上桿的時候,身體開始轉動,積蓄能量,而在下桿的時候身體回轉,將能量在適當的時候釋放出來。很多人會羨慕別人300碼的開球,美國最近一次研究結果標明,一次300碼的開球,至少要使用身體30磅以上的肌肉。看看我們自己的身體,什麽地方擁有這些肌肉呢?下半身,腰腹是有大塊肌肉的部位,而手臂和肩膀擁有的肌肉相對較小,這也是為什麽用手打球打不遠的主要原因。富註:大肌肉-腰扭足蹬 鞭尖落-由下往上

建立良好的轉身習慣,是解決用手打球的唯一方法。練習轉身時,不要先急著擊球,盲目擊球是練習的大忌。首先要找到正確的下桿啟動方式,如前所說,大肌肉主要集中在下半身和腰腹部,所以下桿的啟動是要依靠下半身來帶動的。下桿啟動應該自下而上,首先是左膝蓋的“側撞”,由左膝蓋帶動胯部回轉,產生初始速度,這時上半身要相對保持安靜。繼續轉動胯部,通過下身的大肌肉提高整個身體的轉動速度,由於上半身在上桿過程中已經轉動到自身的極限,隨著下身的回轉,上半身會被動的隨著胯部的轉動而朝向目標方向轉動。此時,應該感受到背部左側的緊繃感,這個緊繃感是上身積蓄的力量。這時的手臂已經開始產生了一定的速度,這個速度是靠下半身回轉帶動產生的,是被動的,而不是主動的,由上半身小肌肉群產生的。保持身體繼續轉動(很重要),讓胯部轉過平行線的同時,上身回轉至與目標線平行,在這個過程中,釋放手腕。在整個身體回轉的時候,上身的感覺除了左側緊繃外,還要將右手肘盡量貼近身體,感覺雙手拖著一條從右上方垂下來的繩子,保持這種感覺直到釋放。

將身體充分回轉所產生的力量延遲到擊球的瞬間完全釋放,既可保證擊球的距離,又可維持身體的穩定。為了盡早找到下盤發動回轉的感覺,可以在平日練習時將一支球桿背在右肩膀上,用雙手扶住球桿,做上桿與下桿的回轉動作。在做這個動作的同時,去體會左膝蓋啟動,由左胯部帶動回轉,保持上身左側緊繃及右手肘盡量貼近身體的感覺。

2012-05-24 專注瞄球 上屈腕下伸桿 鞭尖落弧線穿球左 零握力腰甩扭抽桿頭(手被拉撐) 右轉不足迴擊無力 扭腰左迴撞肩以直 舉頂掉落平移側躬 鬆軟收甩直撞平行線 貼胸起桿上屈腕 貼肘下桿左開膝 貼胸擠奶瞬紮三角飽滿擊球 發動原-在大肌肉 對拉力-在順水流(隨桿頭下揮時的重力加速度即離心力 由下往上垂腕撲抓)

2012-02-16 1. 放底-緩起-曲腕-折腰~甩外-鉤底 向後松青 向前全聯 甩下垂腕 過球分岔 2. 磨地浮降 輕重擺盪 垂直的擺盪與水平的雨刷 達成同步 3. 沙坑球 桿面開放 快速掃底 不宜甩鉤 不必高舉 轉回來 轉過去

2010-04-20
 
  1. 起桿即擺盪 bob一切都在擺盪中 左肩至中 左臂右平 劃右圓(由外而內) 左肩回拖 右肘貼肋 劃左圓(由內而外)
   2. 伸東倒西-上桿停點 身先首後-送桿起點 旋扭迴拖-中軸提速 桿柄迴指肚臍 拖柄至中 倚身送桿
   3. 節奏擊球 12_3 舉停拖_甩迴抽 作完收桿動作 收桿停點與桿頭速度成對比 由收桿停點回推桿頭在擊球時速度
   4. 二度打穿球 如何做 角度與速度 找到低平的射角In&Out 控制球不會高拋 在內軸穩定加速 趾-腰-肩-臂-腕~
   5. 雙圓心 外旋羽飛 內旋鞭落 瞬硬回抽 由下往上 左手-整臂旋扭 右腕-順勢上提
   6. 拖柄越位 旋臂滾壓-控制射角低平 掉落外沿 甩桿線型 由U型往L型修正
   7. 移扭看似一體 確有先後 草地刮痕 痕淺而長 痕淺=因移到位 而長=因扭刨削 降落思考-巨無霸飛機
   8. 肩翻動頭不動 頭手兩位 頭位負責平衡/選轉阻尼器 Rotary Dampers 手位主管撞擊 Impact 吊掛點 Hanging point


2010-03-22

   1. 瞄球 手掌充血 擊球 重力貫穿 一揮三段 趕上-同步-超越 木桿大放鬆 甩底打穿球
   2. 鍋裡壯 讓你知道鞭的文化 揮桿如揮鞭 拖柄-甩頭-回抽 觸球回抽 瞬間加速 腕如飛標射盤
   3. 腕如二胡拉弦 化骨綿掌 甩腕如翻頁 由底拖進 沖高拉回 身欠如弓 腕出如箭 初速極快
   4. 肩拖腕送 拇指引路 揮肩抖腕 提甩衝高 沿線回抽 痕淺而長 左腰循內 右腿循外
   5. 外線內線 平行或開放 輕移輕舉 伸東指西 身先首後 右腰切落 左肋拉開 突出瞄球 還原擊球
   6. 桿速研討 桿頭速度 方正噴出 內跟外奔 飛球線回接球面直線 併膝併肘 右肩卸落 右腕翻刺
   7. 新手慣於U型打法 導致向上無力 進階後多用L型打法 由後往前 轉身拖進 掉落後接續其力 由底往上
   8. 單繩單甩 不受右手干擾 霎那之力 循序外傳 如波浪放大 甩桿釋放桿頭 產生瞬間的倍增力
   9. 雙臂高舉 晃動臀部 練習由臀部帶動揮桿 翻肩舉桿 向外推直左臂-右上方 移位拖柄 向下瞬硬甩放-左下方
  10. 波浪翻肩 肩部動作 左沉右起 左迴右沉 瞄球時右手握低 右肩略向下 右趾頂立 肩帶轉腰帶
  11. 竹蜻蜓-中軸旋轉理論 雙肩翹翹板 Up&Down 不是正面擺盪 上身前頃形成翻肩的斜面 拖直打底
  12. 瞄球時的意志 雙掌充血 柄扶柳線 右半/外旋而內-化緣 左半/內旋而外-立面接觸


2010-02-09

   1. 鐵桿 拖進擊球 正面舉桿練習 交替斜肩練習 右前左後-後仰練習
   2. 展現木桿力道 絕對軟腕 緩漂移 軟舉桿 身先手後 左掌半開 放飛內控 起桿足扣 送桿足蹬
   3. 柄位要對 柄位過中 甩桿過球 肩窩至中 均速迴擊 柳線搖風 拔河重錘 肩至腰至 腰迴肩迴
   4. 軟腕起落 低盪鞦韆 乒乓切球 接觸與推進 仰刮擊球1 平刮擊球3 切刮擊球7 後揮肩帶 前揮腰帶
   5. 木桿-大放鬆 均速迴擊 左手放飛(如鏈球) 軟腕棉掌 滾壓觸球 右揮下前飛上 果嶺推桿-循前置點
   6. 外圈起桿-旋移位-內圈送桿 身先手後 拖柄甩頭 揮桿平面=光碟套頭 擊球瞬間 柄位要對 正式送桿的開始
   7. 起桿上身右轉 揮桿下身左轉 拖炳至中 轉腰迴旋 桿頭超越 桿尾反開 桿頭大開 斜面下拖 併腕推進
   8. 姿勢 靜態檢查 動態檢查 雙腳平均配重 球桿單邊配重(桿頭) 進場-右腕緊跟右膝 出場-右膝續跟右腕
   9. 平移起桿 位移轉向 新手上場 一拖到底 老手揮桿 腰拖腕甩 身先手後 甩下仰上 右膝牽引 捕捉拋擊
  10. 輕巧後揮 貼腿下桿 屈腕至中 轉身桿伸 回看球線 桿頭崩擊 直甩後伸 掌中乾坤《凸腕》寬淺擊球
  11. 左腕擺尾 拖停漂蕩 右指指引 棉掌推伸 痕淺而長的直線長揮桿效應 左腳踏穩 由內而外 循序轉身
  12. 依飛球線反向起桿 兩秒鐘見因果 桿身合一是因 球是果 大圓弧上 內圓弧下 腕東到北 右膝向西


09-09-03

   1. 墨斗標線 牽引回擊 善用桿身長度是飛球距離倍增的關鍵 鏈球-旋轉中放手 皮鞭-甩出瞬間抽尾
   2. 竹蜻蜓思考 Where is golf axis 軸心轉一小步=槳葉轉一大步 從上舉到下揮 找到你的《軸心》部位
   3. 揮桿平面 左肋的收縮到舒張 非水平轉動 而是起桿時左腰收縮 送桿時左腰舒張(展) 下切斜面進入直線
   4. 每洞四桿接力 個別研討 ~開~揮~切~推 舉桿調配力量 送桿決定方向 細節出在《觸與推》
   5. 球體接觸點與桿頭貫穿的方向 主控飛球線 維護右掌的支撐 拖回到右下才釋放 是延遲的正解
   6. 飽滿擊球必須力竄桿頭 流暢的起桿與迴桿 肩推腰拖 下甩外伸 使力量竄至外沿桿頭擊球
   7. 力竄桿頭必須身先手後 擊球時用手揮桿 手先到必定打不好 身體的巨大扭力 還來不及傳送到桿頭
   8. 開球因球體托高 仰角也會升高《攻角變化》右肩開完左肩開-用木桿時中間要加平移-位移
   9. 左旋兩段 一揮兩段 身動+桿動 推伸腕扣 拖柄反手 重力墜落刨擊側上 彈性送桿
  10. 三號木 沒有飽滿聲 不算正確擊球 先推後拖 屈腕腰下 內擠外壓  卵石灘 Pebble Beach 三籓市南
  11. 左跨=樞控點 一推一拖 一鬆一緊 木桿軟握 大開大轉 鐵桿扣握 力量力距 控球著落
  12. 多數運動 反射運動 高球運動 反思運動 教室裏學不到的 學打球到球場 學生意到市場 操練=秘密


09-08-15

   1. 起桿胸轉 揮桿(肚)臍轉 後揮手身-先手動而身動 前揮身手-先身動而手動 倒車起桿 方正刨擊
   2. 鐵桿 硬握掉落 木桿 軟握甩打 側切拖放 腰控寬上 桿頭貫通 球體背旋 右推左拖 甩底球後
   3. 擊球點停格觀察 右腕屈+左腕凹=合為推腕 球後參照 拖臂前移 下崩上落 直擊球後 痕淺而長
   4. 不是對中擊球 是《握柄過中》擊球 是化骨綿掌-左腕直右腕屈 不是正面擊球 是《側腰斜肩》擊球
   5. 左樁打底 拖柄甩頭 先練迴桿(前揮桿) 後練上桿 屈腕指壓 近中釋翻 內外換手 外沿刨擊
   6. 配合重力甩拋桿頭 在擊球點之前開始 由下往上拋揮 左腰拖下-要輕 右腰帶上-要長 短拖長掃 三七分力
   7. 握桿的差異 尾指交叉 併腕合一 適合擊出長距離球 尾指外包 握感更輕 可以充分發揮桿頭力量
   8. 後揮外推 左臂打直 前移左迴 雙臂打直 上身後傾回拉使重心保持在正中 不被拉走 失去平衡
   9. 軟中帶硬的硬 是指拖柄甩頭 護送桿頭《瞬間刨擊》 使桿頭的力量最終自然爆發 壓力+方向
  10. 球後-桿面方正 在揮桿弧線上的桿面最低點 課堂裡學不會打球 人手握一桿 不上戰場上球場
  11. 後伸前揮 作用在腰 主控在腰 一線兩段 反覆磨練 沉退拖柄 甩頭反手 方向盤練習-順瞬翻
  12. 生動+感動 一揮兩段 身動一段 桿動一段 拖臂一段 推腕一段 桿外伸肩下沉 倚腰迴帶

Notes : Arm Droop Fully Uneven bars Swing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da3in&aid=4995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