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台灣軍心潰散 如何因應東亞海權博弈
2013/08/13 11:42:59瀏覽178|回應0|推薦0


台灣軍心潰散


如何因應東亞海權博弈?

August 10, 2013 
二戰以來日本建造的最大戰艦、被視為準航母的「出雲號」直升機護衛艦,8月6日廣島被原子彈攻擊同一天,在橫濱舉行下水典禮,日本副首相麻生太郎親往主持。此舉挑起中國、韓國和台灣人民百年來遭受日本侵略的歷史傷痕,以及東亞海洋霸權爭奪再起的憂慮。一年來,釣魚島對抗不斷尖銳化,許多朋友見面的話題常是「中國、日本會不會打起來呀?」中國能不能湔雪甲午海戰戰敗的歷史恥辱?從台灣最近還為「日治」、「日據」不同史觀而爭議不休,可見歷史陰影不可避免在影響我們對時事的觀察和應對。

8月15日是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繼承「開羅宣言」,無條件投降的日子。今年日本安倍首相為了不再刺激中、韓情緒,可能選擇不參拜靖國神社。但日本右翼鼓動修憲,軍國主義蠢蠢欲動的態勢,讓中、台、韓都深感不安。

今年是南北韓和美國紀念韓戰停火協定60年。歐巴馬總統出席紀念儀式,高調聲稱,韓戰是美國和韓國打勝了,而非一場結果不明、被遺忘的戰爭。韓戰是延續二戰沒打完的東亞戰爭。二戰盟軍勝利,原先準備建立的東亞國際秩序因韓戰而變化,原先承諾台澎歸還中國,韓國恢復統一獨立,都沒有實現。二戰戰火方熄,美蘇冷戰隨之而起,朝鮮半島分割成南北兩半。

而中國因國共內戰,國民黨退守台灣,眼見即將被共軍消滅,韓戰爆發,美國扶持日本經濟復興,第七艦隊進駐台灣海峽,從此台灣分離於中國大陸之外,台灣變成美國勢力範圍,成為圍堵中國第一島鏈的中心點。的確,韓戰的爆發和結果,對台灣命運改變有著生死異路截然不同的差別。台灣人民的歷史命運如同甲午戰爭一樣,再次受到朝鮮半島烽火而扭轉至完全不同方向,台灣因而發展出迥然不同於中國大陸的政體和社會制度。

韓戰三年,中共與美國打成平手,增強了中國人的自信。60年後,東亞國際格局卻面目全非。中國取代前蘇聯,成為東亞足以對抗美國的海洋新興大國。中國海權意識覺醒,決定把自己建設成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海權大國,也成為歐亞大陸東西南北居中的陸權大國。中國目前與北方俄羅斯和西方中亞、西亞各國關係穩定,可全力經略西太平洋海權。

中國由陸向海的戰略轉型,立即面臨美國海洋霸權壓力,以及日本、菲律賓、越南等與中國有島嶼領土爭端的外國民族主義防堵,還有破碎的東亞、東南亞地緣政治和無法協調整合的安全經濟結構防備。美國明擺著不讓出海洋霸權,中美海權之爭成中美博弈的重要舞台,美國重鑄造第一和第二島鏈聯盟防堵中國,而中國建構遠洋「藍水海軍」意願愈強;東南亞國家受到美日為首的國家鼓舞,集體抗拒中國的意願也高漲,使中國陷入了典型的安全悖論,愈強大,愈危險。在中國海權戰略思考下,企圖統一台灣不僅想實現二戰的歷史承諾,恢復主權,並結束國共內戰,更是中國打破第一島鏈,突破美日國際封鎖的首要之急,發展海權變成中國的核心利益之一。而美日也盡力以僅次於戰爭的手段,欲阻中國實現願望。

台灣處於西太平洋風高浪急的刀口上,但反而似渾然不知事態險惡。因為洪仲丘當兵冤死案,民意集體反軍中體制固然有一定道理,但規模之大,造成軍方領導崩盤和軍心渙散效應,馬英九領導權威喪盡,絕不是台灣之福。台灣人心只想過「春風吹人人欲醉」的日子,鴕鳥心態應付不了險惡的湍急洋流。

中、美、日間的海權對抗,必然長期考驗國家意志和耐力,台灣卻愈來愈缺乏明朗的國家定位和主權意志,而在經濟和安全相互矛盾的龐大壓力下,顯現「精神分裂」,焦慮和逃避,民主徒然造成內鬥和癱瘓,無法應對國際間激烈變化的環境。台灣本可在海權博弈上扮演合宜的主動角色,但情勢演變好似將再次重現歷史變局下被犧牲的命運。能否扭轉劣勢,短期內還看不到樂觀的跡象。

(北美世界日報社論)
( 時事評論國防軍事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aulhsu333&aid=81427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