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走訪秘魯 窺南美古文明之謎
2012/08/05 03:49:53瀏覽626|回應0|推薦6
走訪秘魯 窺南美古文明之謎
文/圖:宋穎
 
首都利馬的大教堂。
去年6月,紐約正步入炎夏,南半球秘魯卻時值隆季。我們在6月中旬登上了直飛秘魯首都利馬(Lima)的航機,開始了12天的旅程。一位兩年前曾去過秘魯旅行、此次也同行的朋友一再叮囑,禦寒的衣物切不可忘帶;大多景點海拔較高,故預防高山症的藥物也必須準備。

首都利馬人多車多華僑聚集美食特色

旅程的第一站是首都利馬。這個位於太平洋麓的城市,冬季也不太冷。上午一件薄外套、下午只需單衣便可應付。總統府廣場和大教堂離我們入住的酒店只有步行15分鐘之遙,建築宏偉,氣派非凡。一路走來,人們對遊客都非常友善,小孩熱情招呼,經常主動與遊客合照。即使是手持衝鋒槍的總統府警衛,也樂意擺pose與我們合照。廣場附近為殖民地建築,陽台精雕細琢,謀殺了我們不少菲林(編按:軟片、底片)。

San Francisco修道院是集合了修道院、教堂、地下隧道、墓穴和陵寢的建築,為利馬最完整的宗教藝術圖書館及博物館。 地下墓穴有七萬件骸骨,與參觀者相距不過一二呎。我們沿著隧道逶迤前行,倒是沒有一點恐怖的感覺。

利馬市區人多車多,駕駛者甚為瘋狂,車陣中居然有人在紅燈時耍雜技,我們的司機居然來得及伸手出去付他小費,以示對表演的讚賞。

秘魯的華僑據說超過百萬之眾,都集中在利馬等大城市。利馬的唐人埠街道狹窄擁擠,不少傳統僑團如「中華會館」、「XX同鄉會」的招牌觸目皆是。商店以餐館及禮品店居多,中餐館稱為「Chifa」,不知是否「吃飯」的諧音?

由於「識途老馬」的引介,我們在利馬享受了多頓極具特色的美食。炸竹鼠、鴨飯、烤小豬、玉米餅、海鮮、牛心等正宗秘魯餐,菜式非常精美,侍應殷勤週到。最令人難忘的是用紫色老玉米發酵釀製、深紫色的特色飲品,清甜可口,帶著特有的清香。

「印第安市場」是遊客購物必到之處,用秘魯特產Alpaca駝羊毛製的毛衣、圍巾、手套及工藝品,輕、軟、暖和,價錢相當合理,小販們殷勤推銷,雖然有討價還價的餘地,但始終與所開的價錢相距不遠,絕非某些觀光地「漫天開價,落地還錢」銷售態度可比。

Arequipa古跡處處 巨鷹谷雄姿「鷹」發

從利馬乘飛機到Arequipa,只需一小時左右,一下飛機便有呼吸不暢的感覺,原來這就是高山症了。導遊告誡我們必須放慢動作,手舞足蹈只會令症狀更嚴重。此地最令人難忘的Santa Catalina修道院和Santuarios印加博物館。前者建於四百多年前,佔地足有2公頃,風格粗樸。後者保存有冰屍木乃伊Juanita,是1995年美國考古學家在6380米高的火山上發現,Juanita是500年前作為火山祭品的少女,年齡約12至14歲,因為嚴寒和乾燥而得以保存。

次日清晨,我們向海拔更高的巨鷹谷(Condor's Cross)進發。旅遊車沿著蜿蜒的山路盤旋而上,不一會便攀上海拔5000米高處。雖然預先服了藥,高山反應還是一陣陣襲來,氣喘、頭暈、渴睡,原因是身處氧氣不足。沿途一大叢一大叢類似枯草的植物,原來就是此地特產駝羊的主要食物。

汽車在巨鷹谷停靠,凜冽的寒風刮過荒涼的高原,不時發出尖銳的呼嘯聲,捲起一陣陣迷眼的黃沙,深藍的天空一碧如洗,令蒼穹顯得格外深邃神秘;幾隻巨鷹(Condor)的身影突然而至,其身形足有以前所見蒼鷹的5、6倍,它們盤旋、翻騰,雄姿英發,遊客們紛紛抓緊時機,獵取珍貴鏡頭。

的的喀喀湖中蘆葦浮島 神秘天空之城馬丘比丘

Puno是一個旅遊小鎮,是參觀的的喀喀湖和附近地方的遊客集散地。從普諾(Puno )的酒店出發,不到一小時便抵達有「世界最高可通航之湖」之稱的「的的喀喀湖」(Lake Titicaca)。的的喀喀湖一望無際、波光粼粼,大得讓我們以為到了海邊;此處海拔達3,800 米,在湖邊仍有高山症的感覺,遨遊湖中的Uros浮島,是遊人到訪的的喀喀湖的主要目標。

話說200多年前,一些印第安部落在陸上找不到居處,只好用湖中盛產的蘆葦草綑成一大綑一大綑,再織成浮島,長期居住其上。浮島會逐水漂流,但現在則大都下了錨。幾位穿著鮮艷民族服飾的印第安婦女載歌載舞,把我們從機動船迎到島上。

浮島有大有小,有些大的甚至在上面建有學校。我們造訪的這個浮島則共居住了互有親戚關係的6戶人家,踩在島上覺得「地」表虛浮,感覺頗新奇。之後有人示範如何綑綁造島的蘆葦,然後解散自由活動,喜歡的可向小販買些紀念品,亦可向他們拍照,或是自費乘坐用蘆葦草織成的蘆葦船。蘆葦船的造型亦很怪趣,船頭織成似動物形狀,跟我們的龍舟有異曲同工之妙。

秘魯南部庫斯科市 (Cuzco) 西北112公里、海拔 2,280米的山谷之上,藏著世界七大奇景之一 「天空之城」(Machu Picchu)。從世界各地到秘魯旅行的遊客,無不把馬丘比丘作為秘魯之行的「重頭戲」,我們在美國看到秘魯宣傳旅遊的廣告,亦一定把馬丘比丘的照片放在顯著位置。

馬丘比丘確是一個世界級的「傳奇」。公元11世紀,印第安人以庫斯科城為首府建立了「印加帝國」,在15至16世紀初形成美洲的古文明之一「印加文化」。1533年西班牙人佔領了印加。1536年,印加皇帝Manco組軍十萬起義事敗,逃到安第斯山谷中的Vilcabamba。由於西班牙人沒有記下Vilcabamba的位置,這個印加人最後避難所便神秘地消失了,而那裡藏有印加皇帝寶藏的傳聞亦不脛而走。直至1911年,美國歷史學家Bingham希望尋找印加人最後的避難所Vilcabamba,卻機緣巧合地發現了更宏偉壯觀的馬丘比丘。

我們從庫斯科出發,乘坐了3小時觀光火車向馬丘比丘進發,沿途地形奇竣,蒼山滴翠,流水潺潺。躲藏在崇山峻嶺中的馬丘比丘,位於400多米深的烏魯班巴 (Urubamba)河谷之上,地勢險要,四周群山環抱,城下河谷蜿蜒,是廢置皇城的殘垣斷壁。整整齊齊的梯田,造工細緻但雄偉的石牆,我們爬山近5小時,在曲曲折折的皇家宮殿或民間房舍遺跡中穿行,是體力和意志的考驗。很難想像幾千年前,印加人是如何把這些建築材料運到山谷中,而建成這一大片城池,令人不禁對古文明更多了一份好奇與尊敬。(旅遊休閒專刊)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aulhsu333&aid=669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