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憶母恩 張大千不計代價尋「耄耋圖」
2015/05/17 07:07:19瀏覽959|回應0|推薦0
憶母恩 張大千不計代價尋「耄耋圖」
May 11, 2015, 6:00 am 30 次
耄耋圖。(圖:何恭上提供)
耄耋圖。(圖:何恭上提供)
萱花。(圖:何恭上提供)
萱花。(圖:何恭上提供)

33年前﹙1982年﹚5月第二個禮拜日,正是母親節,服務中山文獎會的收藏家李葉霜,是曾當內政部長黃季陸的女婿,喜愛中國字畫,經常出入骨董商店尋寶。他在牯嶺街舊書店發現張大千慈母曾友貞畫的「耄耋圖」印刷圖片,店長只知道是一幅白貍貓躺臥的圖畫,不知畫者是誰,只以普通價賣給李葉霜;這對書念得多又愛追根究柢的李葉霜來說真是喜出望外,此乃當時鼎名譽世大師之母的傑作,他直奔外雙溪摩耶精舍,請大千先生過目求證。

大千先生看到慈母「耄耋圖」手澤,激動顫抖,淚水奪眶而出,當下拜託在場香港「大成雜誌」主編沈葦窗、台灣國語日報總編羊汝德、東京李天海跟樂恕人,分別在港、台、日三地尋找,大千說:「此畫應該還在民間,打聽到時要錢給錢,要畫換畫!不顧一切、何種代價,就是要取得。」這是張氏曾友貞唯一被發現尚存作品,大千先生何只希望早早獲得?更是因為蘊藏意義非凡。......繼續閱讀 》》

......●曾友貞唯一尚存作品

「耄耋圖」是畫一隻白色貍貓,蹲在草地上,有條長長漂亮白毛尾巴,雙眼凝神對著一棵淺磚色雁來紅,背後三朵白花,上方有隻白色蝴蝶。畫上左上方,是曾太夫人寫的「耄耋圖,戊午春,友貞張曾益」題款外,還有上二方印,一方是白文「張曾益」,一方是朱文「友貞」兩字。戊午是民國七年,距今已近百年。畫上還有四川著名藏書家傅增湘﹙沅叔﹚先生的長題,時在癸亥年,亦即此圖完成後六年。後來不知是收藏人請他加題,還是什麼狀況下,這位四川老翰林著實花費一番心力,加長題於此幅畫中。

大千在《戲貓舞蝶圖》中,除證實是慈母所繪外,也說明了善子和大千昆仲的繪畫藝術,是得自母教;也唯有如此賢母,教出如此傑出飲譽藝壇人才。看此幅就知曾太夫人用筆、設色,已達絕妙精確的寫實功力。

大千先生在巴西時,不知是憶起他母親的此幅畫,還是看過母親畫的貍貓,他畫了幅《貍貓躺在那》,旁邊配萱草花,萱花為母親花,是思母情深,還是靈感湧現?

●推崇四位先賢萱花詩詞

萱花配貍貓,每年母親節他都會畫上一幅,思念母恩如同 再造;他也仿《八大的萱花貍貓圖》,簡簡單單,意趣昂然;又常跟門生推崇四位先賢的「萱花草」詩詞。他說:南宋朝時文學家朱熹「春條擁深翠,夏花明夕陰。北堂罕悴物,獨爾 淡沖襟。」李白「托陰當樹李,忘憂當樹萱。」北宋書法家黃庭堅「明眼空青,忘憂貫草,翠玉閑淡梳妝。」蘇東坡曾有詩「萱草雖微花,孤秀能自拔。亭亭亂葉中,一一芳心插。」芳心就是指母親的心;古代遊子要遠行,會在家旁明顯地方種這萱草,希望母親走出家門可以看見這些花,減輕對孩子的思念,忘卻煩憂,所以又有稱「忘憂草」,唐朝詩人孟郊 「遊子詩」上就有說:「萱草生堂階,遊子行天涯;慈母倚 堂門,不見萱草花。」

大千先生也常自畫「萱花」、「忘憂草」、「白貍貓」,以此 記住母親重如山的恩典,不論天涯海角,朝朝暮暮,牢記母 親養教之恩。

北美世界日報(作者為台灣藝術圖書公司出版人)

( 休閒生活藝文活動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aulhsu333&aid=23217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