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大學、中興大學、陽明大學、國衛院與台灣癌症登記中心合作,收集逾卅七萬名肺癌患者資料發現,自一九九五年至二○一五年間,我國肺腺癌發生率顯著增加,高屏地區的肺腺癌年增加率是北部的十五倍以上;由於高達五成三的患者並未吸菸,研究團隊懷疑與空汙有關。
研究顯示,我國肺腺癌發生率持續攀升,非肺腺癌則走低;男性肺腺癌發生率自十萬分之九點○六增至廿三點二五,女性自十萬分之七點○五增至廿四點二二。
值得注意的是,自二○○七年起,北北基至桃園的肺腺癌年增率為百分之零點三,高屏地區為百分之四點六,是北部的十五倍以上。
這份研究刊登於國際期刊「胸腔腫瘤(Journal of Thoracic Oncology)」。一般認為,環境因素累積造成癌症的時間約需廿年,本研究的第一作者、台北醫學大學內科學系助理教授曾健華說,這項研究顯示空汙可能是不吸菸者罹患肺癌的關鍵因子,更凸顯我國長期空汙產生的外部成本已浮現。
回顧台灣近半世紀空氣品質,北北基至桃園地區測得的空氣品質近年隨工廠外移、大眾運輸系統建立而改善,但高屏地區卻因石化工業發展等逐年惡化,北部與高屏的大氣能見度走勢在一九九三年出現黃金交叉,不到廿年後,南北肺腺癌發生率走勢也出現交叉。
曾健華說,國際癌症研究署警告,持續暴露空汙可能提升罹患肺癌機率;歐盟大型空汙世代研究(ESCAPE)發現,PM2.5濃度每增加五單位(微克∕立方公尺),肺癌發生風險就提升百分之十八。
歐盟研究地區PM2.5濃度為六點六到卅一點九單位,我環保署二○○八年開始監測PM2.5,北部年均濃度在廿五至廿七單位,高屏高達廿八到四十三單位,高於歐盟研究地區。
同時,研究也發現,在不抽菸患者中,無論男女,高屏患者的餘命比北部患者短,尤以缺乏有效標靶藥物治療的無表皮生長因子受體突變的女性患者最顯著,北部患者五年存活率為百分之十二點六,高屏患者僅百分之四點五,也就是確診罹癌後五年,高屏地區每百名患者僅不到五人能存活。
台灣大學公衛學院院長詹長權指出,汙染管制與交通政策變革需強大社會支持,衛福部應強化宣導空汙危害與預防之道。衛福部則表示,改善空汙問題需跨部會合作,依行政院啟動「清淨空氣行動計畫」,會持續與環保署、交通部共同減少空汙來源,未來也將針對高風險區進行強化癌症防治、教育宣導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