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7/20 10:13:23瀏覽283|回應0|推薦1 | |
潘翰聲(綠黨秘書長)載於2007.07.20聯合報 朝野兩黨對於「一個解嚴、兩個表述」混戰,不但往自己臉上貼金,並向對手拋糞,消費完歷史議題,又將回到「嚴以律人寬以待己」的弊案大戰,但歷史的荒謬卻更加明晰。當年踢破戒嚴體制的街頭衝撞,如今成為政府高官的懷舊大戲,而對集會遊行法的限縮,宛如社會運動的禁足令,對勞工權益與環境保護的打壓,等於民主體制下的社會戒嚴。 1980年代初期「美麗島事件」在政治界仍相當肅殺,但台灣社會力的綠芽逐漸勃發,不僅勞工勇敢對抗企業惡意關廠,農民、兩性平權、原住民正名、保護文化資產等社會運動風起雲湧,被稱作「自力救濟」的反污染抗議更逐年增加。1986年12月13日,反杜邦的鹿港人手持「怨」字,竟衝抵總統府前,驚動蔣經國,此一草根運動促使杜邦在隔年4月撤案,當時剛成立的民進黨並未深刻介入。當年社會運動的能量蓄積,如滾燙沸水般爆發,1987年解嚴等於掀開鍋蓋以宣洩壓力,是政治部門避免體系崩潰的必然作為,不能歸因於任何單一政黨的功勞。解嚴初期「反核就是反獨裁」這句響亮的口號,體現社會運動與在野勢力,為突破威權體制所形成的統一戰線。 然而政客終究只顧打開自己方便之門,現在組一個政黨比要組一個工會還容易,台灣社會卻仍有許多戒嚴現象,教師組工會的權利仍被剝奪,教育部甚至將過去八成支持的民調操作到只有二成。「狡兔死走狗烹」的歷史也再度重演,解嚴前「非法」的集會遊行,棍棒齊飛的衝突之後多循政治解決;解嚴之後的集會遊行,警方「大小目」對弱勢學生任意移送,檢方隨便起訴。解嚴前有誰因為丟雞蛋就被判刑?解嚴後保護樂生院的學生卻因此遭法院判刑,非法毆打拘禁學生的警察卻沒事,電子媒體只因記者自己不慎被雞蛋K到,便大加韃伐抹黑。在解嚴之後刑訴訟法修正、無罪推定、嚴格的證據法則等司法改革,來自蘇案的壓力相當關鍵,但心態仍在戒嚴的法官,卻將他們三人以十幾年前非法取得的自白判處死刑。 解嚴前夕鹿港反杜邦的怒火也重新燃起,台電規劃的彰濱火力電廠,在被環評會初審否決後,竟以主動撤案迴避審查,傳聞正悄悄準備重作環評,待「不聽話」的環評委員任期屆滿再以新案送件,設想新任環評委員將淪為橡皮圖章。今年地球日,阿扁總統表明支持興建蘇花高,甚至台塑六輕違反環評承諾超支用水卻免罰,環評制度已瀕臨崩潰。而當年堅決反五輕的在野黨執政後,如今對中油二十五年遷廠的承諾態度曖昧,還能打著同一面綠旗嗎? 解嚴二十年來,政治上看似自由民主,政客卻只重爭權奪利、不思民間疾苦,生活環境持續惡化,造就癌症連續第廿五年居十大死因之首,自殺人數亦向上攀升。曾經團結一致對抗政府的社會運動,在兩黨操弄之下各行其是,而朝野政黨正一致向財團靠攏,把台灣推向M型社會。期待民間各領域的改革力量,一同來推動社會與環境的解嚴,使追求幸福快樂的價值,取代政客在帳簿成長上的盲目競賽。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