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6/20 22:35:51瀏覽1208|回應2|推薦2 | |
做每件事都會有一個理由,在許多親子教育的書中也說道,為了讓孩子愛上閱讀,可能會先陪孩子一起讀書,讀完書後給孩子獎勵,例如餅乾……,漸漸地,孩子會慢慢發現原來閱讀是這麼有趣,而自發性地去閱讀,我想,做志工也是一樣的道理吧! 最近,新聞以聳動的標題說道:「做志工竟為推甄」,我想,這個理由的確不太好,似乎與李家同教授所說的,有污辱志工之名,然而,我們不可以就這樣否定孩子的未來性吧?你怎麼會知道,這孩子從此不會愛上當志工?你怎麼會知道,孩子因為這次的經驗而啟發他未來服務社會?試問,親愛的你怎麼會知道?我們甚至可以做個統計,高中做過志工的人,以後出社會是否持續服務? 我想,新聞可能也是為了收視率,打出這麼聳動的標題吧!很久之前看了李欣頻的《創意背後的秘密:北大學生的10堂人生創意課》,書中說道,不要用既有的標籤看這世界,我一直不太明白,甚麼叫既定的標籤?會不會是,有一個人曾經犯罪,但他在監獄中改過自新,然而,等他出獄時,社會仍舊以有罪的眼光看待這個人?我覺得,這「志工」的事,是不是也是另一種標籤呢?因為這樣的標籤,否定掉未來的種種可能,以一種不相信的孩子眼光看待,並形容孩子「太功利」,會不會是親愛的你已經為孩子貼上了標籤了?你認為孩子是功利的,卻不知道孩子也是初步嘗試,但他需要一個強烈的理由去開始,這強烈的理由給他勇氣,所以他去當志工。 為了加分去當志工,我覺得,「加分」真偉大,它促使許多孩子去當志工,但是又是甚麼原因造成,許多孩子把加分視為如此偉大的事?是這社會使然的吧! |
|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