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12/05 21:27:22瀏覽1678|回應3|推薦78 | |
完全依照部落祖先流傳下來的智慧、方法,透過手工製作跟搭建的鞦韆架。由於必須提供給未婚女青年進行速度快,所以擺盪時的力道(重力加速度)不容小覷的盪鞦韆用,所以整個事前準備想必是非常謹慎且不容兒戲的,否則只依靠雙手緊抓、身軀緊靠麻繩來取得整體平衡的女性,若被拋擲出去的話;真是不堪設想。
由於本文許多照片,都是在達魯瑪克小米收獲祭進行期間,因為尊重原住民部落的任何慶典,原本就不是為了觀光目的而特意表演給外人看,而是有著生命禮俗跟文化傳承,甚至婚嫁等意義(盪鞦韆活動原本僅限於大頭目嫁女兒時才會出現,但後來也開放給其他階級參與;所以也等於未婚男女的「聯誼活動」)在內的嚴肅成分,絕非漢人或其他民族所看到或以為的「娛樂」。 先前有新聞披露出原住民們依照傳統節期,來舉行某項祭典、儀式的時候,被真是無心或無知的遊客給打擾,或者果真不懂尊重他人感受的、部份素質有待加強的遊客們,給弄得不堪其擾甚至火冒三丈;因此筆者參觀魯凱族的這項祭典時,也跟大多數在場的各地朋友們一樣,待在事先安排好的、以竹欄圍起以做區隔的「訪客區」,以免造成不必要誤會;所以也導致部分照片都只能以長鏡頭來拍攝,而多少都有些看不清楚,請見諒。 也懇請大家若有機會實際探訪部落的話,除非受到明確邀請,否則切勿於慶典正在進行的過程裡,只考慮自己的拍照、攝影等需要,而擅自跑進會場並產生干擾,甚至不管人家是否有空或者點頭與否,就直接要求部落人士擺放姿勢(當然,這些原住民基本上不會拒絕遊客想要拍攝的請求,但總也得事先徵得同意)來滿足遊客拍照需求的匪夷所思;尊重他人就等於尊重自己,只知道「以客為尊」甚至總認定「花錢就是老大」(啊又是掏出多少銀兩的很了不起?)的恣意橫行,卻不曉得「客隨主便」、在他人「地盤」裡的應有禮節與教養為何物,那麼受到教訓甚至被當眾惡言相向,也真是「應該」的了。 本文所有照片,皆由筆者在公元 2014 年 7 月 18 日與 19 日兩天,參觀東魯凱族(傳統服裝以暗紅色為主體,婦女穿著黑色表示已婚;著名的《小鬼湖之戀》則發源自西魯凱族,傳統服裝以黑色為主)的達魯瑪克部落每年一度的「小米收穫季」時(各原住民族群的祭典,原本就不是為了表演給別人看、讓外人「觀光」而舉行,所以請大家務必尊重原住民的傳統文化跟相關習俗,並切勿因為貪圖拍照或攝影等個人方便,導致部落人士感到不被尊重等反客為主,最後產生無謂紛爭跟困擾),以及 西魯凱族著名的「百步蛇與(巴冷)公主」相戀並最後婚配的故事,請參閱拙作〈混字數的超級大長篇:魯凱族「百步蛇與公主」〉。 原住民於食、衣、住、行各方面,都真正與自然萬物合而為一且取用皆屬天然,跟現代人與所謂「文明人」的「趕盡殺絕」、大部份都是不留餘地似的一把抓方式迥異,而是處處流露著飲水思源和考慮子孫存續的哲思。 ↓照片由左至右:魯凱族新郎(若男子配戴天藍色披肩狀的飾物,表示他是頭目的兒子;至少當我有幸參觀達魯瑪克部落的「小米收穫祭」之後,有機會跟該社區幹事作短暫交談的當下,能夠確認服裝外觀明顯跟其他成年男子不同的、肩膀有著類似圍巾或前述披肩狀飾物的男子,是現任頭目家中的次男(如下圖所示);以及西魯凱族新娘(因為服裝以黑色為主軸)相當華麗與刺繡等手工繁複的圖樣。 願主耶穌賜福於資本主義跟現代科技裡,掙扎著力圖保留部落樣貌跟內涵於滅頂結局的人們;願那道羊圈的門、為了尋回丟失的一隻羊而願意放下其餘九十九隻的好牧者,賜下代替悲哀且含有豐富、尊榮及生命的華冠並項上金鍊;給南大武山下、太陽之地世居的魯凱跟排灣們,於那竊取主耶和華榮耀和敬拜的惡者,挾其偽裝的光明跟話語;愈發侵蝕這塊會讓我禁不住眼眶濕潤的瑰麗地土之時。
下圖從左邊算來第三位、穿著黑色上衣的女性,我有點不清楚在跳舞行列的未婚女性裡面,她怎麼會穿著在東魯凱族群觀念、傳統上,代表「已婚」標誌的黑色服裝;當時我也沒想到要向部落人士做進一步詢問(原因也在於現場的聲音滿吵雜的,我不喜歡這樣扯著嗓門大聲說話)。 照片中帶頭,也就是在行列第一位的女青年,是屬於女青年團的「團長」,當然隔一段時間便會「換人做做看」。如同大家對原住民在音樂、舞蹈等方面的印象,她跟女伴們的節奏感跟肢體柔軟度都相當好,在第一天的祭典結束並開放觀眾跟部落居民同歡,並且讓觀眾可以盡情拍照及取景的時候,大會播放出迥異於傳統歌謠的現代舞曲等旋律,而這些女性們彷彿一聽到音樂就懂得怎麼抓節拍似的;我相信這真是主耶穌賜給原住民的恩典之一,因為《聖經》裡面也不乏君王(尤其是大衛王)透過跳舞來敬拜上帝的描述。
在盪鞦韆儀式中,彼此手牽手(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圍繞場地正中央,由男青年們上山採集和搭建的竹竿,以及由女青年們齊心撚成的牢固麻繩,進行四拍(先向身體右邊跨出左腳,之後右腳往前;接著左腳後退、再來右腳後退)週而復始、緩如漫步的以逆時針方向進行慢舞;包裹她們身軀的顏色繽紛且七彩,款式也融入現代元素的傳統服裝,屬於祭典第二天才穿著、色彩可自由選擇的服飾,跟第一天必須全然傳統(以暗紅色為主體)相較,她們這時可真是斑斕蝴蝶般的「爭奇鬥妍」;不過她們頭戴的各樣象徵家庭地位(註)、自身婚前貞潔與否的蒼鷹羽毛(若花紋有類似百步蛇鱗片樣式的話,則僅限於頭目的女兒才有資格配戴)、山豬牙跟百合花(假使女方母家身為平民且經濟狀況許可,也能在每年固定的時期,向頭目「買花」)等飾物,不在可以任選的範圍之內。
備註:魯凱族的社會階級,分為頭目、貴族、(勇)士與平民,這四種頭銜跟身分皆屬世襲制,但可以透過婚嫁的渠道來改變;現在已經沒有這樣嚴格區分了。詳情可參閱「台灣原住民族文化園區」所製作的網頁介紹。 能夠參加一年一度的小米收獲祭其間,屬於重頭戲之一的「盪鞦韆」(只有女性可以上鞦韆,男性則負責操作繩子;同時還會根據這活動來選拔「鞦韆公主」)的已成年青年男女都必須尚處在未婚(但可能已經有了正在交往的對象)階段;女青年從採上鞦韆繩索直到在至少四層樓高的半空中,完成「左搖右擺」(所以這活動也考驗參與者的體力及膽識)為止,雙腳完全不能觸碰地面;因此當女青年下鞦韆的霎那,會有一位到數位不等的未婚青年或者單獨、或者接力的方式,將該位女性抱回休息區,只要未婚、覺得那位女子不錯的男子,都可以這樣「一親芳澤」且不得拒絕其他同性來擁抱女子。
在主持人介紹完出場女青年的姓名(當然是對外人來說,發音可能多少有點冗長、饒舌的魯凱族本名)、是哪個家族或氏族、是誰的女兒,目前大略的生活背景、職業與感情狀況(真有做父親的,透過主持人為自己家的公主來徵婚)之後,已登上鞦韆且做好事前安全準備,例如用手帕將雙腿牢牢捆住的女青年;她會盪多高、擺動幅度有多大呢?不禁替她捏把可能不必要的冷汗。 下圖或是光裸上半身(祭典第二天的角力比賽,就由他們擔任主角),或者僅穿著白色T恤,外觀明顯比其他穿著傳統服裝的男子年幼的幾位舞者,他們有些是年滿十一歲而告別童年階段,開始加入會所、並負擔起將自己的所有時間,全部奉獻給會所的嚴格訓練;有些則還屬於最年幼且社會地位最低、有任何勞務都首先找他們來執行(有事,弟子服其勞?)的階段。這兩者在盪鞦韆儀式裡的共同特點,就在於雖然可以一起跳舞,但是還不准去抱異性。 來台東自助旅行的第四天,也就是 不料就在 由於碰到除非颱風登陸或者其外圍環流影響,否則在整個夏季期間,基本上都處於乾旱期跟枯水期的台東地區,讓當地人也張大眼睛的錯愕驟雨降臨之時,距離可以直觀太平洋和車站月台交疊似的親密景象的多良車站(位於排灣族瀧部落聚居地),大約只有不到二十分鐘車程;所以我咬緊牙關的往前直衝,感謝阿爸父神使我安全抵達預定地點,並拍攝了應該有著不同炎熱艷陽跟天乾物燥的風情。
而接近做為銜接卑南鄉溫泉村(也就是知本溫泉區)、台東市中興路中介點,是女性傳統服飾以黑色為大宗的(東)魯凱族達魯瑪克部落世居地:東興村的時候,我又特地轉動方向的進入部落,便發現族人們用來進行盪鞦韆(主角為未婚女性)的竹編高架及麻繩;這也成了隔天,亦即
結果在接近前述台東市中興路跟達魯瑪克部落交界處,心裡一個意念發出;就看見這份豐厚大禮:此生首度親自旁觀魯凱族原住民的小米收穫祭(等於華人的農曆新年),無論內容順序,還有參加的男、女兩性所穿著的服裝、佩帶或配掛,反映出主人社會地位與身分階級(以百步蛇等相關標誌為圖騰、各種美術創作源頭的魯凱族跟排灣族,都有頭目、貴族、勇士跟平民之分;但彼此之間相安無事且相處愉快,沒有漢人等社會的血腥階級鬥爭情形)的頭飾、肩帶等各種裝飾品的物什,以及服裝款式、顏色、縫紉方式都仍遵循傳統(雖然許多女性的第二天穿著,都已經加添現代元素成了「改良版」);反倒是成年男性的傳統服裝,在外觀上沒有什麼改變。 第一天的盪鞦韆、勇士負重比賽:參賽者需利用額頭,來揹負重量達 揹負著重達
第二天( 「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 在這冷冰器早已全面退出軍事領域,連狩獵場合也都成為火槍之類的熱兵器天下的時代,弓箭成了純粹的娛樂跟技藝項目;原先在狩獵與爭戰期間,族人們依靠它來殺敵保命、憑藉它來獲取獸肉做維生,並且讓男子們作為獲得勇士或貴族頭銜、有無配戴百合花飾的資格等涵義(成年男性必須透過獨自獵獲的野獸數量,來做為衡量標竿);轉變成背後所涵蓋的文化傳承等方面的精神意義。
下面兩張照片,就是有點類似日本相撲,或者滿族的「布庫」(康熙皇帝便是利用這招,成功將權臣鰲拜給制服)的角力比賽。
若主耶穌允許的話,明年再來參觀全程!
附錄:
魯凱族祭典介紹: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