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平常心是現代人昇華的境界
2010/11/29 18:29:08瀏覽149|回應0|推薦0

平常心是現代人昇華的境界


   佛教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

就養生而言,可以概括為「五福」,

即:長壽、富貴、康寧、好德、善終

現代人類社會,科學技術日益發達,物質生活越來越豐富,

人們對自身的生存狀態也重視起來,尤其是健康狀況。

而來自社會的、家庭的、單位的、情感的等等方面壓力,

使我們的情緒時好時壞,疲於奔命,它帶給我們煩躁、

急功近利、感官刺激、憂鬱壓抑,自我封閉乃至生命的夭折。

而通過對佛教文化的瞭解,又可以使我們獲得快樂、安逸、坦然、安詳和健康。

世事的紛擾,內心的掙扎,總使人覺得人生是多麼的寂寞無助,

總是不由自主地陷入無可名狀的憂傷中。

很多無奈苦惱的事,我們很難擺脫;世上有太多的忙碌緊張,我們無法逃避。

名利是生存的需要,我們必須去孜孜以求,慾望卻是人性的膨脹

為了達到目的所付出的心計勞力,比起單純的物質需求還要讓人疲憊憔悴。

內心那股壓迫人心的力量,使我們一天到晚就像陀螺一樣轉個不停,

因而時時感到焦躁不安,此時理想與愛情成為多餘,成為夢中美麗的幻象,

心靈的安寧被物質被慾望所奴役,心態的失衡使人生走向悲哀無助,

若到極處,甚至可能鋌而走險。

因此,擁有一顆平常心就愈加顯得珍貴了。

平常心,是一種不為感情所左右,不為名利所牽引,

洞悉事物本質,完全實事求是的心理狀態。

它不是仰視,不是俯視,而是平視——平淡、平等、平凡、平靜地看問題。

平常心要以知識為底蘊,無知是不能擁有平常心的;

平常心要以勇氣為後盾,懦弱是不敢擁有平常心的。

平常心不是墨守成規、不牽強附會、不察言觀色、

不患得患失、不人云亦云、不借梯上屋的,

只有完全拋開了得失、榮辱以至生死的人才能做到。

在平常心態下,生命便具有了最高意義,行為便有了廣闊空間——

很多的時候就有了高招、絕招,就能走出了困境、險境。

傳說有一位得道高僧,在一個烏風陡暗、山雨欲來的傍晚經過一片墳地,看見一位大漢瑟縮在一顆

大樹下虛汗淋漓。高僧問他何以至此,驚恐萬分的大漢說不成句。

只是結結巴巴地說了一「怪……怪……怪蛇」就軟癱下去了。

高僧一看,原來草叢裡有一條大蛇正在吞食一條與自己不相上下的大蛇。前者即將脹死,在艱難地搖動著尾巴;後者即將憋死,也在艱難地搖動著尾巴。問題是這裡是墳地,前不巴村,後不著店,大漢在這陰森的環境裡突見此兩頭是尾的「怪蛇」,便驚慌失措,疑是死路一條了。

高僧向大漢說明實情後,大漢立即恢復常態,並拾起「雙尾蛇」帶回家去了。這裡,平常心救了一位將被嚇死的生命。

科技發展到今天,人類所征服的領域越來越多。

隨著知識「圈」的擴大,圈外的無知世界越來越大。

有的難題需要平常心態來解決。

美國太空總署曾徵求一種太空人使用的超現代化的書寫工具,要求必須能在真空環境中使用,必要時能移筆尖向上書寫,還要求幾乎永遠不需要補充墨水或油墨,成本費多少在所不計。

全世界知此消息的天才們都為此大動腦筋,只是苦無良策。後來德國人打來電報,上面只有幾個字:「試過鉛筆嗎?」是啊,鉛筆太常見、太常用了——便沒有去考慮它,

而它又確實具備了上述要求。這裡平常心又解決了一個科研難題。

從生活到生產,從宏觀到微觀,從偉人到平民,平常心確實有許多奇妙的好處。

人,的確是貴在有一種平常心,它可以使人超脫,使人向善,使人知可為而為,不可為而不為;

知其該為而為,不該為而不為。充滿平常心的心境,是一種和暢、協調、美好的境界。

 

平常心是對生命透徹的領悟,古人曰:生命薄如蟬翼,

存在就該滿足,這是有一定道理的,

在此氣象之下,一切煩惱困頓,均可棄之流水,領悟生命的真諦,

知曉彌足珍貴,就會以一顆寧靜的心善待一切。

日本學者鈴木大拙說:「井邊的牽牛花纏住我的木桶,我借水喝。」

這是多麼博大恢宏的心境,又是多麼蕩人心魄的情懷,

為了珍惜一個弱小的生命,寧願去借水喝,

如果沒有一顆悲憫的平常心,是難以做到的。

平常心是一種境界,在達到這種境界之前,心路常常有極為坎坷的歷程,

歷了險峰,經了幽谷,才發現世事滄桑,如夢、如幻。

一切從生命出發,我們便可以做出最合理的選擇,一面對生命盡心呵護,

一面又悉心體驗,東湧西沒,毫無蔽障,對人寬容平和,隨方就圓。

因此,平常心不僅使人具有大海一樣的氣度,還使人穩重如山。

狂風暴雨之中,驚濤駭浪,松林翻滾,可大海深處平靜如昨,

山巋然不動,以如此胸懷去實踐人生,就無所畏懼。

對困難也絕不能退避,

諸葛亮曰: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淡然面對人間是是非非,保持心靈寧靜的同時,

不忘對理想的追求,對寶貴生命的敬畏,長此以往,定可令生命發揚光大。

 

( 休閒生活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orangecool&aid=4648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