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轉貼】馬英九的滄桑學分
2009/08/18 14:10:00瀏覽320|回應0|推薦0

本文出處為 王尚智的雙城心事  http://blog.udn.com/powerecho/3232072

─ ─ ─ ─ ─ ─ ─ ─ ─ ─

馬英九的滄桑學分

颱風過後進入第十天,無論如何,苦難之中的生死大門已然漸掩,也悄然定讞。
沒想到這次災情中,「電話」是這樣的關鍵!無論當初微弱求救或如今恢復暢通,災民們只要聽見話筒彼端,是那熟悉的聲音,心上的大石與眼中的急切,也就放下了!
新聞畫面中那些直昇機與螺旋槳聲,曾經是風雨中飛越「陰陽兩端」的唯一希望。
而由於三位空勤弟兄的犧牲,他們把自己扔進了苦難波濤的彼岸,卻也讓這岸的生還者,因此能夠擁有更多、更安全的救援動員湧現。
這些天來,所有到災區幫忙,或守在電視機前關心的民眾,與災民一起緊張、激動、流淚,共同歷經滄桑。
前幾天我看著馬英九參加祭悼張順發、王宗立、黃鎂智三位的靈堂公祭時,他的眼神充滿了複雜的層次。
終於不再是一位模樣帥氣,眼神保持「清新動人」的馬英九,如今的他看來也是如此「歷經滄桑」!
可以想見,這段期間奔波於南北視察災區的見聞、既定公務行程的疲累、救災會議討論的繁瑣,以及所有來自災民們第一線的當面批評與激動眼淚;這些,在這段期間,全都湧在馬英九的眼前。
這是台灣一場毫無心理準備,也掠奪大量人命的災情。
但這也可會是讓身為台灣領導人的馬英九,這麼一堂以無數寶貴人命,讓他終生記住了「苦難滄桑」的政治學分?


任何一場「政治理想」的運算起點,究竟應該從哪開始?
馬英九從決定參選、歷經選舉造勢、提出政策白皮書,乃至當選後一路從政也施政至今,應該從沒計算過這麼一場「莫拉克」災變吧!
於是,這次災難的學分,向馬英九提出了基本的命題便是:
「政治的一切所為,應該從國家太平幸福的時刻,加碼推估?還是應該從百姓不幸遭遇的可能,保守準備?」
對於任何一位帶領著人民與政府,讓國家邁向未來的「領導人」,倘若以為那些諸多「『想像的』規劃與願景」以及「『政策的』數字與報告」,是成就所有發展前景的原因與基礎,那實在是一場最無知與最誤解!
始終只有親歷「苦難」,才能夠帶來真實的「領導力量」!
這不是一句文學哲思的形容詞;而是任何個體與群體,經歷於時空今昔的真理。


歷史中的過去如明鏡,尤其「戰爭」所帶來的生死流離,向來是最大的苦難。
但即使戰爭硝煙最終淡遠而去的昇平,乃至到後來繁華繽紛的榮景之際,其實若仔細去看,那些在社會最底層的眾多人民,往往仍然是以「生存的掙扎」為起點。
身為一個國家的領導人,總是沒有機會、也看不見這些最底層的「苦難起點」!即使包括馬英九在內,他們總是口口聲聲說看得見。
然而,一切主要的政策,永遠在「推升著經濟數字成長的興奮」;至於所剩無幾伸向民眾的福利,也經常卡在公務官僚的程序與思路,難以滲入基層民眾歷經苦難的傷痕。
因為畢竟,一名最高的領導人日以繼夜,只有政治的意識思想;他的周遭,也只有官員的簇擁喧嘩。
他所看見的社會,是被政治本身切割與「概念化」的社會!
他經常會誤以為這個政府來往的對象,企業集團才是構成社會的「法人」為主體;他所聽見的民意,也幾乎是傳播媒體裡的「名嘴」為依歸。
他會忘記了真正的大多數民眾,之所以「常保沈默」,是因為他們永遠是權力階層的基層與弱勢!「人民安居樂業」,從來只是奢望,尤其不可能是基層民眾的生存實相!
領導人以為的所謂「民眾」,似乎是「都市街頭上走來走去的那一群人」。
他也幾乎不會想起,城市街道之所以能夠保持乾淨,並不是「企業集團」去清掃的!而這個城市,乃至這個社會的一切角落之所以乾淨,其實是那些基層相對弱勢且毫無名望的「老百姓」,拄著掃帚,一步一步掃出來的。


無論如何,這十天下來,從小到大經歷著「政治溫室」的馬英九,終於能看見「基層民眾」,以及他們是如何的歷經風雨摧殘了!
一旦他與無數人們的眼中一樣,終於歷經環境的無情滄桑,他就會看見了!

所以後來這幾天,馬英九面對災民崩潰的眼淚,終於可以毫不遲疑的握手或擁抱了!從先前的「我不是來了嗎?」,到如今可以坦然謙卑的道歉,坦承救災「不夠快、不夠好」!
我想,馬英九這一生若曾經歷過與平凡人們一樣的「痛苦」,應該是他父親的過世吧!而以往他所經歷過最殘酷的「抉擇」,應該是他在法務部長期間,倘若有批准執行槍決、必須決定一場人命生死邊界的公文簽署吧!
這些都是一個人與命運之間,經歷一場「一對一」的自我提問,與最終給出的自我解答。但這些再怎麼艱難,對於馬英九來說,一切仍然有他個性中的「理性」可以仰仗依靠。
然而,「理性」卻不是面對這個世局與人生的唯一答案!
世事無常才是政治人物難以抗拒的「絕對真理」,而百姓民眾所經歷的是「殘酷遭遇」也不是你說沒事就沒事!面對這兩者一旦在關鍵時刻匯聚,而成為對國家社會的一場終極的衝擊考驗,任何領導人物所謂「政治理性」的思想言詞,瞬間顯得如此單薄虛無,哪裡能夠充分應對?
在這次颱風災情過程中,每一場真實的生死場景似乎永遠不會結束,而這些都是民意如同一波波潮浪的控訴。如果一位領導人不懂世事滄桑,那要如何應答?


其實我相信這幾天下來,馬英九的眼底,也應該歷經不少眼淚欲滴的時刻!
大多數的人都看得出來,馬英九從最初開始,也並不是劉兆玄、陳肇敏那種「官僚式的理所當然,遮掩著自以為理性的鐵石心腸」。
在台東面對那一對激動的母子,馬英九當時說出的每一句辯解的反應,其實是政治人物對於災難欠缺經驗的「陌生無助」。
向來以「理性溝通、尊重程序」自我期許的馬英九,到了颱風災區才發現,「理性」從來都不是一種終極可用的溝通手段。
災民們激動的眼淚,挾帶著歇斯底里的控訴,其實是一種生存的本能與詞彙。而這正是讓包括馬英九在內的所有政治人物,震撼又無言的聆聽著「真實的、人民的聲音」!
儘管這些激動,讓馬英九飽受應對態度上的各方批評,但終究「多到讓他聽見了」!他的眼神也越來越不得不累積了同樣的滄桑深沈,啟動了他進入真正的「滄桑學分」。


一個國家的領導人,終究要修滿這些「滄桑的學分」。
不用去說那些華麗堂皇的政治詞彙,只要能真正瞭解「民眾會怎麼痛」!
親身感受到人們的痛苦,今後也才會切身明白,究竟要怎麼做和做什麼,才會讓人民真正感覺幸福!
馬英九若要真正修好他的滄桑學分並不困難,只要他能夠同時達到真正的「溫柔」與「無情」!
在百姓如此絕望無助的最需要時刻,身為領導人能夠用最「溫柔的初衷」,去體會感受人們的渴望與迫切!而在面對考驗著政府團隊運作的衝擊之際,他能夠用最「無情的魄力」,去指揮內部並要求施政官員的責任與效能!
而不是從過去到現在,馬英九總是永遠對自己的團隊成員「溫柔包容」,卻對民眾經歷的痛苦難受,反倒充滿「無情辯解」。
這次莫拉克風災,有著大量且難以數計的眼前「苦難」,同時包括「責難」,將會徹底穿透也摧毀了馬英九過去長久以來,一種內心的「政治身段與自我設限」。馬英九從此之後,人們對他也不會再有任何虛幻的形象光芒。
如果說,這些在災難中不幸死去的同胞們,以及無數災民的眼淚,能夠為我們擔負些什麼、換回些什麼?或許,正是由於這些無從預料的苦難,如今能夠讓我們這位引領台灣走向未來的領導人馬英九,能夠有機會淬鍊出一份內在真實的力量!
只要能夠「成就」出這麼些許幽微的,並且無法從政治理性或科學認定的變化,但願這場風雨災難的遍地不幸之中,可以先在馬英九的心地上,先長出一朵「希望之花」!


而相較之下,只有那些心存傲慢、不知檢討的官員們,才會失去這個透過苦難、修習學分,並且淬練人生的機會。
也正是在這次的災難考驗中,讓我們清楚的看見,那些態度傲慢的政治人物如此無能!只懂得在自身權力的名望中左右瞻視,以及在資源的支配中來回洗禮的傢伙們,還繼續以他們的無能與無情,將此刻各方的輿論批評,視為「很衝動、不理性」!
無論這次民意輿論的壓力,會不會讓眾所公認「實在太無能」的他們下台!
但就如同所有歷史上被唾棄的政治人物,這些苦難時關鍵的「功過得失」,無論他們承不承認,都將是他們無以逃避的「因果司判」。
歲月的無常與民意的澎湃,對於政治人物而言,一如土石流。
即使他們刻意的漠視與遺忘,當他們最後要與無數百姓民眾們,同樣步入人生的「生死大門」定讞之際,當初被他們漠視輕忽的所有苦難,都將會重新的從地湧現!與他們無情的對質!並且決定他們今後靈魂輪迴飄零與流離的歸所,是否與他們當初輕忽漠視的人們相同。

接下來,我們就要繼續看看,馬英九的滄桑,對誰溫柔?對誰無情?
任何無能又無恥的官員,只要有一絲耽誤而「犧牲無數人命」,誰說不應該讓他們隨輿論下台?只要在救災期間不是緊繃投入,還在聯繫觀望、聚餐理髮的,誰說不應該讓他們被時代掩埋?
無須再去計算法令程序、辯駁權責功過,只要看看官員們的眼底深處,究竟有沒有足夠的滄桑,足以去回應或償付,當初那些在災區,遍地是那麼的無助絕望呼喊的苦難時刻!

( 時事評論雜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obzz&aid=3235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