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9/24 12:41:03瀏覽2952|回應7|推薦43 | |
小時候住台南,常聽大人在講鳳梨會社,卻從來沒去過。鳳梨會社就是後來的台鳳,專做鳳梨果汁和罐頭。長大後,台南鳳梨會社已經不在了,舊址現為小東市場。這次去高雄,無意中造訪九曲堂的泰芳鳳梨會社,勾起了兒時的記憶。 因為怕酸,我從小就不愛吃鳳梨,卻喜歡吃糖鳳梨心。鳳梨會社打下來的鳳梨心,是沒什麼味道的渣滓,但台灣人“撿食”,曬乾後再裹一層糖粉,就是小孩子最愛的零嘴,柑仔店、學校福利社都賣。 除了糖鳳梨心,我還愛吃鳳梨罐頭,甜蜜的果肉和汁液,散發著濃郁的香氣,好好吃喔!不過,以前經濟不富裕,鳳梨罐頭可不是常能吃得到,記得只有盛夏中暑或感冒發燒的時候,家裡才會買一罐,說是喝鳳梨汁可以退火退燒。 台灣人對鳳梨有著特殊的感情,舉凡祭祖謝神、廟會拜拜,供果一定有鳳梨,或許與它「旺來」的諧音有關。根據史料,鳳梨是一六○五年由葡萄牙人引進澳門,再由閩粵傳入台灣,至今已有三百多年歷史,康熙年間就已大規模種植,鳳山一帶最有名。 一九○二年日治初期,日商岡村庄太郎在鳳山設立第一家鳳梨會社,開始鳳梨罐頭製造,不但暢銷全省,還大舉外銷。在出口賺外匯的年代,台灣很多地方都有鳳梨會社,尤以鳳山、大樹最多,全盛時期,光是九曲堂就有七家工廠,而負責去皮刻目的多是女工。據載,一九三八年時,鳳梨罐頭工廠的女工,就占了全台女性勞動人數三分之一以上,可以說,當時台灣一大部分人是靠鳳梨吃飯的。 不過,1990年代以後,由於糖業持續蕭條,台鳳失去利潤,經營逐漸外移,台灣鳳梨工場因此逐一停業,過去鼎盛的鳳梨罐頭時期不復存在。目前,碩果僅存的鳳梨工廠遺址不多,九曲堂也只剩泰芳鳳梨會社可供參觀憑弔。古色古香的紅磚拱廊之間,已聞不到鳳梨香了。 泰芳鳳梨會社有2間工廠,台灣光復後,曾為陸軍兵工汽車修復廠官兵眷舍,70多年來,幾經人事變遷,部分廠房已經拆除,只留存三棟洋式紅磚建築,93年登錄為高雄縣歷史建物。 會社的圍牆是造型很特殊的磚牆,結合傳統元素開口及英式砌法,在台灣相當罕見,可惜多已損毀,目前僅存一段。 紅磚牆上黑黑的東西是什麼?挺破壞美感的。 原來,會社被陸軍當成眷村的時期,部分圍牆被當地居民以混凝土包覆,真不知是為什麼?不過,這也見證了泰芳鳳梨會社不同年代的歷史。 北棟這幢洋樓格局方正,兩側有迴廊,外觀十分優美。 拱廊柱式屬於“額枋式”結構,即水平向橫梁、垂直向柱子所構成。 本體建築橫梁屬於“弧拱型”,先將磚塊鋸成前端漸縮的形狀,嵌入牆面時,成放射狀排列,這稱為”清水拱切法”。 這個歐吉桑一直坐著,看我拍照也不走,又不能趕人家,只好順便入鏡嘍! 拱廊柱子是以紅磚一層順切、一層丁切而成的「四角方柱」,感覺十分穩固。 退了色的春聯,仍緊緊依附在斑駁的舊牆上。 雖然破舊,還是看得出眷村時代屋內的格局。 破掉的解說磚,被隨意棄置在雜物堆中,令人不解! 植物的生命力真是強韌,不管水泥牆、柏油路,只要有一點土,就能開枝散葉。 相較北棟洋樓的古典與完整,這棟破敗髒臭又陰暗的廠房,讓人退步。 南面這棟建物風格不太一樣,內部挑高,少見的長窗,灰色的稜線圓柱、牆面最上方還有一個很特殊的圓孔,會是教堂之類的嗎? 同行的友人說,這麼有歷史性又美麗的洋樓,如果好好整修,開個咖啡館什麼的,一定會吸引很多人。我也這麼認為,老建築也可以有新生命,三芝舊米倉都搖身變成人文咖啡館了,這見證台灣鳳梨工業輝煌時代的鳳梨會社,應該也能展現不同的面貌。 臨走時,瞥見一張海報,當地文史協會辦的導覽活動,看不出有什麼樣的內容。我覺得,當地政府可以再多花點心思,別任這僅存的遺跡,就此淹沒在歷史的洪流中。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