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談談三個成本及其周期
2021/10/30 01:31:42瀏覽964|回應0|推薦12
昨天亞馬遜、蘋果公佈財報,不如預期,聲稱受到全球供應鏈瓶頸的影響。我對這兩家公司應變創新的能力一直深具信心,不過消息面的擾動倒是提起我的興趣、來談談供應鏈與企業成本。

現代的全球供應鏈算是個奇蹟,但是追求高效率所導致的系統優化,卻也是它脆弱之處。因爲優化,尤其成本優化 - 每個環節都接得剛剛好,每一塊錢都用得剛剛好 - 經常犧牲系統應變的韌性。一旦遇到像Covid-19這樣的黑天鵝事件,過度優化的系統反而放大了供應鏈所受的干擾。因此我認爲近來供應鏈瓶頸引發的通膨現象,大都是過度優化的系統在重整過程當中的振盪。

所幸現代化的生產、管理、通訊技術,縮短了系統應變的反應時間。只要系統能儘快展現修復能力,民衆就會有耐心等待振盪過去,國民經濟便不致墜入因信心崩潰而加速系統崩潰的惡性循環。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政策面的經濟干預一旦達到力挽狂瀾的目標之後,應適可而止,讓自由經濟的供需關係自行將系統逐漸修復,才是正道。歷史上,用意良好的計劃經濟經常是災難的根源、造成長期貧困(因爲靠意識形態搞計劃經濟的人通常沒有工程概念,但他們卻有變態的自信來搞社會工程)。

透過觀察供應鏈危機對不同企業的影響,我們可以深入瞭解企業的體質、它商業模式的真相。在太平時期,供應鏈順暢、企業財報好得流油,真相是看不到的。所謂 “粉飾太平” ,並非藉由粉飾製造太平假象,而是太平本身便是假象,太平本身便是一個最具美白效果的化妝品。但若遇到危機,體質脆弱或對外依存度高的企業,便被暴露出來。這裏我採取的觀察角度是企業成本及其相對應的周期,主要目的是幫助長期投資的個體戶分辨高科技企業之優劣、判斷不同科技產業在未來的發展潛力。

成本與周期名目繁多,這裏我著重於三個“第一原理”:
  1. 發展成本(development cost):企業從無到有、從零到一,所需的成本與時間。也可以是全新產品從概念初萌到第一筆銷售所需的成本與時間。
  2. 轉化成本(transformation cost):將原材料轉變為最終產品所需的成本與時間。
  3. 規模成本(scaling cost): 擴大營業規模所需的成本與時間。
從這三個成本及其周期來分析比較高科技企業之異同,可達到 “人焉瘦哉” 的效果,不會被消息面上的垃圾話頭(trash talking heads)所惑。試以軟體產業 vs 硬體產業為例:
  • 軟體產業的發展與轉化成本主要是人才,尤其是商業模式以及軟體架構兩方面的創新人才。搶奪人才,得誘以重利,因此軟體業的工作報酬特高。然而這老早就是常態,不會受到比如南加州港口的貨櫃堵塞與否影響。
  • 硬體產業的情況則比較複雜。例如依賴半島體晶片的用戶端企業,發展及轉化成本很大部分已移轉到大規模的晶片廠商(如臺積電)、以及大規模的組裝測試廠商(如鴻海)。因此這類的用戶端企業的 profit margin 很高,但極度依賴供應鏈成本的優化與供貨之順暢。(非常推薦大家去看 Steve Jobs 早期接受的專訪,他一眼看看透當時蘋果供應鏈的不透明、缺乏效率,因此致力改變)。
  • 軟硬體業也在規模成本上分道揚鑣。軟體業的規模成本主要在業務推廣,硬體業的規模成本主要在生產綫的擴充。因此軟體業可以一邊擴大規模一邊增加成本,然而硬體業則必須在某個時間點、依賴某個“英明的判斷“,砸下一大筆固定投資。
成本的本質與產品周期息息相關。一般而言,投資硬體需較有耐心。但即使投資軟體業,也需留意它擴充規模的周期至少得花一年半載 - 因爲軟體的大規模用戶有預算周期,不可能一喜歡就買。無論軟體業或硬體業,成長的過程一定會經過無數的周期,不可能直綫上升 - 你會看到樂觀的泡沫、悲觀的回調、令人窒息的停滯、然後在你毫無防備之時暴跌暴漲。太多投資散戶總是在市場反應之後才看到消息,卻又根據滯後的消息來短綫操作,難怪總是一群被收割的韭菜(請參考杜甫詩:夜雨剪春韭;這句古詩其實在形容投資大戶收割韭菜的自在悠然)。

如何從紊亂的周期中看見長期趨勢?幾乎沒有辦法!因此長期投資者的戰略只能定睛於,一言以蔽之吧,企業與產業是否有改變商業世界的願景、是否有第一流的建設實力、是否有鋼鐵的實踐意志 - 所謂 builder's vision, mindset and strength. 令人驚訝的是,第一流的願景與建設實力,通常只落在少數幾人身上。“江山代有才人出”,重點在“代”這個字 - 這些乃不世出的天才!

因此投資也有大道至簡的捷徑,就是投資於展現第一流的願景與建設實力的不世出天才。走上這條康莊大道的起點是真誠的謙卑,先承認自己與天才之間存在不可跨越之鴻溝。聖經上說,“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容我轉借套用一下:認識並跟隨神級的企業天才也是投資高科技產業的開端。我並非鼓勵個人崇拜,而是在熱鬧詭詐的商業世界中,我們要看得到那讓天平傾斜的真正力量。

上述的三個成本及其周期,或許也可供年輕朋友用於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
  1. 發展成本(development cost):你對自己的教育投資,是否能讓你從無到有、從零到一?
  2. 轉化成本(transformation cost):你如何把自己的内在能力轉化為具體收入?轉化過程是辛苦還是輕鬆?
  3. 規模成本(scaling cost): 你把自己的内在能力轉化為具體收入的過程,是如何重複的?你若想多賺錢,是要耗上更多的生命,還是另有他途?

~微分思維~
( 創作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northbridge&aid=169992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