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年輕國語世代們,別忘記父母說的話(轉錄臺灣好生活報)
2011/10/26 01:49:24瀏覽522|回應1|推薦9

年輕國語世代們,別忘記父母說的話

  *陳恩德(右)參加曾正義老師(中)主持的台語讀書會/攝影/不理嗑托/2010

尋常的星期五晚上,台中三民路上的台灣本土文化書局,進行著一場不太尋常的讀書會。參加讀書會的成員多是中、老年人,其中一名看來未脫稚氣的年輕人,顯得格外醒目。他翻開一本漢字、羅馬字夾雜的書本,用道地的台灣閩南語腔調唸著:「後來軍隊ê(的)指揮權是Colonel Dunbar,伊卻是就無hiah(那麼)開明慷慨啊!」

原來這是一場台語讀書會,2010年11月初,1988年出生的陳恩德在書局店員的介紹下開始參加。平時話不多的陳恩德談到自己的母語,總是充滿一股熱情,「從小爸媽就要求我講台語,我也認為能把自己的母語說好,是很重要的事。」

帶領讀書會的曾正義老師是《林肯傳》和《富蘭克林傳》台英雙語對照版的譯者,他才跟陳恩德碰過幾次面,便語帶讚許地說,從陳恩德讀書會上的態度來看,「他真的是很有心的年輕人!」

就讀亞洲大學外文相關科系的陳恩德,因為對台語有興趣,平時就會在網路瀏覽批踢踢實業坊(PTT)電子佈告欄上跟台灣語言相關的討論版。在版上或在生活中,陳恩德認識不少來自香港、目前在台灣念書的版友。一名香港朋友有回好奇地問他:「如果你們的母語是台語,為什麼平常不說?我們平常也都是說粵語的呀!」陳恩德一時語塞。

  *在台灣本土文化書局舉行的台語讀書會全景/攝影/不理嗑托/2010

會說台語的年輕人可能低於三成,危機比一般認知嚴重

除了南部少數幾所大學,走遍其他地區的校園等年輕人聚集的場合,即便在較私密的聚會裡,的確幾乎聽不到台灣閩南語與其它母語的普遍使用。過去戒嚴時期,台灣閩南語、客語和原住民各族語都遭受威權統治打壓,讓學生無法在校園用母語交談,然而上述的狀況,卻是出現在這解嚴已屆20餘年、自由民主的當下。

2002年2月21日世界母語日當天,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佈報告明確指出,受國語的強勢影響,台灣地區本土使用的23種語言中,有14種語言面臨瀕臨滅絕的危機。這14種語言,全都是各原住民的族語。在一般社會大眾的認知中,台灣閩南語,這個由佔台灣人口比例最大宗的閩南族群所使用的語言,似乎還在安全範圍內。然而,投入台語復振運動已久、目前在台灣師範大學台灣文化與語言文學研究所擔任所長的李勤岸教授,卻不這麼認為。

「75%,至少要有75%的人口。」李勤岸表示,一種語言能夠世代傳承、不至遭受滅絕危機,目前語言學界公認的參考標準,是在使用該語言的地區中,有75%以上的人口能夠流利使用,才算是安全無虞。而根據李勤岸自己長年研究語言狀態的估計,台灣地區能夠流利使用客語的人口,已經不到50%;而能流利使用台語的,大概也不超過70%了。

但是這些數據,還是計算語言使用的整體人口。李勤岸說,若要觀察一種語言是否能夠有效傳承到下一代,關鍵在於20歲以下的年輕世代能否掌握該語言。假設僅計算年輕世代,「台語有沒有超過30%、客語有沒有超過10%,老實說我都很懷疑。」李勤岸語重心長地表示,對於台灣各種語言存活的可能,包括台灣閩南語,「我感到很悲觀。」

  *第14屆世界台語文化營的舞台表演/台灣羅馬字協會提供

年輕人在「世界台語文化營」探索母語

2010年7月9日,20歲的林鴻瑞一個人來到位於台中民生路的台中教育大學,走進第14屆「世界台語文化營」的接待處,這是由推行台語文普及的台灣羅馬字協會每年主辦的活動。一名過來支援的台灣語文學系學生,遞上簽名單,自然地用台灣閩南語對林鴻瑞說,「請佇遮(在這裡)簽名」。林鴻瑞母語雖為台灣閩南語,但平常已經習慣講國語,突然處於全台灣閩南語的環境,他事後回想,一開始仍是感到非常不自在。

「這裡大家都說台語,我不是不會說,但卻會讓我感到有壓力。」林鴻瑞家住苗栗後龍閩南庄,父母彼此平常用台灣閩南語交談,與林鴻瑞交談時也是用台灣閩南語。「但我總是國、台語摻雜著回應家人,從沒有想過要把台語學好。」林鴻瑞坦承,不覺得自己的台灣閩南語說得很流利。

林鴻瑞就讀暨南國際大學中國語文學系,原本對台灣閩南語沒有特別的想法,是某次在語言學的課堂上,老師提到台灣閩南語的羅馬字標音系統,才開始對台灣閩南語產生興趣。「原來台語可以透過這種標音方式記錄下來!」林鴻瑞感到很新奇,也納悶從小到大的義務教育,為何沒有教導關於台語的知識。本著對台灣閩南語的好奇,他才報名台文營,想對這個既熟悉又陌生的母語一探究竟。

  *母語教學於1998年正式納入小學課程/翻攝自台大新聞所碩士守寍寍的深度報導論文

20年前宜蘭率先實驗台語教學,爾後課程標準納入鄉土語言

其實,將時間拉回1990年,宜蘭縣便曾主動推出實驗性的台灣閩南語教學課程。隨後幾年間,台北縣、屏東縣、高雄縣、新竹縣也陸續推出包括泰雅族語、客語等母語課程,這股由地方開始的母語教學,一時間竟如浪潮般席捲全台。儘管如此,由於教育部尚無明確的態度與規定,各縣市的母語教學情況有很大的落差,執行的程度完全端視縣市首長的態度。

在本土社團與關心母語發展的各界人士呼籲下,教育部在1993年7月修訂的新課程標準終於正式納入「鄉土語言」,也就是所謂的母語課。於是自1998年起,全台各縣市三年級到六年級的小學生都會上到母語課,他們在1990年9月後出生,是台灣史上第一批受到正式母語教育的學生。屬於民國七年級後段班的陳恩德和林鴻瑞分別是1988、1989年次,就這麼與母語教育擦肩而過。

彷彿乾涸已久的池塘終於天降甘霖,本土社團對於台語文的復振燃起一絲信心。但是過去大力推行國語教育造成的歷史傷痕畢竟太大,在教室「說方言要罰錢、掛狗牌」的歷史,還歷歷存在許多中年人的生命記憶中。為了在社會上立足,他們不得不學會說「國語」。於是到了現在,某些中年人即便自己在家裡習慣說母語,卻依舊直覺地使用國語來和小孩溝通,似乎深怕兒女重蹈覆轍。

放眼望去大學校園裡一片國語交談的聲音,這群同屬七年級後段班的大學生,原來是在學校和家庭都沒有母語環境與資源的「國語世代」。

  *第14屆台文營大人營的上課實況/台灣羅馬字協會提供

語言是文化基因,世代溝通與傳承都需要母語

炎炎夏日,台中教育大學求真樓的大型會議室裡,不同以往地傳來一陣又一陣的台灣閩南語聲。台文營的開幕典禮正進行著,台羅會理事長廖瑞銘是當天的主持人,他用堅定的語氣告訴觀眾母語的重要,「台語是建立台灣文化主體性最重要的工作」。幾名致詞貴賓也連番上陣,用流利的台語,道出他們個人對於復振台語文的期待。

輪到一名女性貴賓致詞時,她沒有生硬、強烈的訴求,只用溫柔的口吻對觀眾說:「我告訴我的小孩,若是你愛媽媽,就要會講台語,因為這是媽媽從小講到大的語言。」原本在家裡不會特別講台語的林鴻瑞坐在台下,這才意識到,「不要忘記父母說的話」原來是如此重要的事。

語言不僅僅是溝通的工具,還承載著一代一代人生命的記憶。這些生命記憶透過不斷訴說,屬於族群的文化底蘊,便在語言的流動中傳承下去。因此「沒有語言,文化將無以為繼。」廖瑞銘進一步說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長年強調,文化多樣性是人類的共同遺產,而語言是文化最明顯的表徵之一。正如保有生物多樣性要保護瀕臨絕種的生物一樣,保有文化多樣性,就要保護瀕臨滅絕的語言,因為「語言是文化的基因」。

  *教育部於2006年公布「台灣閩南語羅馬字拼音方案」,此為聲調部份的表記方式/截圖取自拼音方案手冊

難敵國語強勢,年輕世代對母語誤解

很長一段時間裡,台灣文化的主體性並不受到重視,威權政府舉著國家的旗幟,將台灣各族群使用的語言貶抑為方言,從媒體與學校中驅除,一一打入冷宮。這段歷史太過痛苦,以至「島上的人民往往已經習慣失憶。但終究,我們是如此需要記憶的。而記憶則是需要書寫的。我們失去了自我書寫的能力,以致記憶支離破碎。」《台語文運動訪談暨史料彙編》一書主編之一的呂美親,在序中如此寫道

當母語從媒體與學校中淡出,剛習得母語的年輕世代,在教育中沒有獲得母語知識,在社會上也失去了使用的環境,於是年輕世代無從述說、無從書寫,稚嫩的母語能力與文化記憶,便很快地為社會所支持的國語系統完全取代,有些年輕人甚至跟長輩說:「講台語感覺好俗氣唷,很沒fu(感覺)!台語不是都有音無字,豈不難登大雅之堂?」

在中山醫藥大學台灣語言學系任教的何信翰用台灣閩南語授課時,剛來修課的學生常會有這些想法,他認為「這是長久以來錯誤的教育觀念,帶給學生的語言偏見及刻板印象。」何信翰表示,全用漢字來表記台語,的確有所不足,但針對表音的部份,早在十九世紀,就有一套由傳教士創建、用來拼寫台灣閩南語的羅馬字系統,叫做「白話字」。創刊於1885年、台灣史上第一份廣為發行的報紙《Tâi-oân Hú-siâⁿ Kàu-hoē-pò(台灣府城教會報)》,便是使用白話字。

  *用台語白話字拼音寫成的「台南東門教會」名稱(左)、以漢羅台文寫成的「李江卻台語文教基金會」精神標語(右)/攝影/不理嗑托

力爭台語文字標準化,盼扎根知識傳承

白話字後至今百餘年間,台灣社會也發展出不少台灣閩南語拼音方案。在李勤岸的努力下,教育部在2005年將白話字與其他拼音方案與予整合,於2006年10月14日公布「台灣閩南語羅馬字拼音方案」,成為台灣首套具有官方效力的拼寫系統。之所以會這麼急切討論整合,李勤岸說,也是因為「台灣閩南語文字唯有標準化」,才能在學校體系裡面教學,也才能藉此向年輕世代傳授母語知識。

在學校沒受過母語教育的陳恩德與林鴻瑞,一開始也完全不懂羅馬字。陳恩德透過網路自修學會羅馬字。至於林鴻瑞,在參加台文營的時候,閱讀活動資料冊上的羅馬字時,其實也還是一愣一愣地不太理解。直到營隊結束,體認到母語傳承的危機,才毅然決定要把羅馬字學好,還打算報考教育部首度舉辦的「台灣閩南語語言能力認證」。

「華語世代一代一代一直出來,時間對我們是愈來愈不利,我們這代要做到什麼地步是不可能,就是要靠下一代,所以說母語教學重要就是這樣,我們希望下一代,從小就來接觸。」(註)面臨台灣各母語的艱困處境,李勤岸在《台語文運動訪談暨史料彙編》的談話中如此表示。時至今日,在大學裡接受高等教育,學習高深知識的莘莘學子,已幾乎個個是失去母語的國語世代。能像陳恩德或林鴻瑞一樣體認到母語滅絕危機的,會有多少呢?

  *第12屆台文營主題為「台灣教育ài(要)母語化」,圖為囡仔營上課實況/台灣羅馬字協會提供

2010年10月底,林鴻瑞的阿嬤過世了。

先前參加台語文相關的研討會時,聽到許多學者研究彰化、宜蘭、台北等地的台灣閩南語口音,林鴻瑞原本也想研究自己家鄉後龍的口音,寫成研究報告投稿。第一時間林鴻瑞想到的受訪者,是家裡只會講台灣閩南語的阿嬤,但她卻在訪談前就離開了。從小到大跟阿嬤睡在一起,總用台灣閩南語和她聊天的林鴻瑞悵然若有所失。

「我不能不講這個語言,我不能忘記這個語言,因為這個語言就是我跟阿嬤溝通的語言。」林鴻瑞感性地說,他有種感覺,如果把台語學好、記錄下來,「阿嬤親像就一直留在身旁,從未離開……」

〈附註〉

訪談原是以台灣閩南語進行,保留台灣閩南語發音的台羅對照版請看此,此處所提「華語世代」即本文通稱的國語世代。

【延伸閱讀】

⊙ 臺灣閩南語羅馬拼音及其發音學習網

⊙ 台灣羅馬字協會

⊙ 李江却台語文教基金會-嘴講台語手寫台文

⊙ 響應母語日之一:打破台語有音無字的迷思/綠色主張工作室

網址:http://www.taiwangoodlife.org/story/20110107/3219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nlcmak&aid=5778014

 回應文章

814
台語真的面臨生存危機嗎???
2011/10/27 13:52

不可否認的, 在大學校園裡, 真的是比較少聽到台語的使用, 但如果想想大學所有的科目幾乎都是用國語甚至外語授課, 尤其很多各種學門的專有名詞或議題, 大都是用國語傳授及討論的, 若硬要用台語討論, 聽起來不就很奇怪而且很繞口??? 但這也不代表, 年輕人在學校不講台語, 他們就不會講台語....

從社會語言學的角度來看, 一個人不使用哪種語言, 其實有非常多因素, 並不能單一解讀成那個人不會說該種語言, 也就是所謂 preference (偏好) 和 competence (語言使用能力)的區別, 某些場合適合用哪種語言, 或某些人偏好和同儕團體講某種語言, 和某個人不會講那種語言是必須做區分的.....學生可能在校園不講台語, 可是可能回家會和爸媽都講台語, 或者參加霹靂布袋戲影友會時,大家都會講台語....

幾位學者對台語未來的悲觀, 毫無置疑是對母語深深情感的一種表現, 但是台語的未來似乎也沒那麼慘...

如果想想"夜市人生"等鄉土劇如此受到歡迎, 許多年輕人對"霹靂布袋戲" 有多著迷, 有線電視上台語相關的頻道還是這麼多, KTV裡點台語歌來唱的人, 總是一大堆....或許就不難發現, 台語實際上在台灣還是非常強勢的語言, 沒有那種面臨生死存亡的迫切性...

真正需要擔憂的, 是人數更少的客家族群..... 和那些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列入瀕危的台灣原住民語言....

欲風鏡(nlcmak) 於 2011-10-27 22:48 回覆:

  我會講閩南語,但並不常講。或許現階段來說,閩南語尚未面臨生死存亡的迫切性。然而,下一代呢?再下一代呢?我們可以直接觀察現在幼兒的「語言習得」(language acquisition),即可瞭解這是一種漸變的過程。假使現在不用擔心,也不表示未來不用擔心。而實際上,以我個人為例,無論語音、詞彙或句法,語言能力皆已不甚理想,下一代所遭遇的「語言變化」(language change)則更大了。因此,我認為閩南語保存有其必要性,儘管比起客語、原住民族語而言或許較為強勢,但比起華語而言仍是弱勢。

  很高興你注意到人數更少的客家族群,以及聯合國列入瀕危的臺灣南島語。客語以及南島語一直是我所關心的語言,尤其是「平埔族語」,其實是比客語、十四族族語更為弱勢,只剩少數幾個人會說。看了你的留言,相信你有語言學的專業,也對語言保存相當用心,讓我們一起加油,為這些寶貴的臺灣語言奉獻心力吧!我也很期待聽到你對於語言保存經驗的分享呢~^^

  我近來持續每週跑兩趟平埔族部落採集、調查,並從事平埔語的研究。就如同你所說的這是被列入瀕危的語言,因此我更加緊腳步,希望能保存更多的平埔語。而在客語的部分,雖然不是我的母語,也不是處於客語環境,但我也相當努力持續在自學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