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走進毛公鼎與宗周鐘的房間
2010/03/16 22:50:53瀏覽1716|回應2|推薦2

走進毛公鼎與宗周鐘的房間

──參訪故宮博物院心得

 

房間裡有兩個老男人,各自擁有屬於自己的空間。

他們沉寂千年,今日卻散發光芒。

眾人圍繞男人,欲解讀他們的心,以一種特殊的密碼

 

  上一次來故宮,是三年前的事了。再上一次來,則更小。小時候的故宮印象,大概只停留在翠玉白菜與肉形石,以及一個很大而堂皇的故宮。上次則是2007年參加「世界文明瑰寶:大英博物館 250 年收藏展」,排隊排了兩個小時,看了一具木乃伊,其他的印象亦變得薄弱。但當時,一樣看了翠玉白菜與肉形石,而故宮還是一樣大。

  世界四大博物館之一的故宮,二○一○年的寒假我再度拜訪。但僅睽違三年的時光,故宮彷彿變小了,或許是來自我長大、視野變大之使然吧。三度拜訪,我所看的依舊是不變的翠玉白菜與肉形石,但事實上我是衝著「青銅器」的名義而來的。

  青銅器?無任何殘存的印象。彷彿埋在千年的土裡,沉寂無聲。我是為何為了它而來到臺北?好笑的是,我純粹是因為它的「好吃」。比如說,散氏盤就裝了三百五十七個可口的食物,恨不得撞破玻璃一個一個讓我「咬文嚼字」一番。

  故宮是博物館巡禮中繼上海博物館之後的第二站。我感到的落差是:我都忘了博物館不能拍照的事實。在上海博物館因為行程時間的限制,我瘋狂地拍照作為日後的研究,甚至與大克鼎「合照」。然而,故宮博物院則是從收票口進去之後便「禁止」拍照了。看著每個文物都佩帶一個「二十三度C」的溫度計,臺灣比較重視文物之保存有目共睹。

  最著名的毛公鼎與宗周鐘被作為特展展示,特地給他們倆開房間。如此一來,大家能深度認識這兩個文物,亦有更寬敞的空間提供給參訪者一個舒適的參展品質。同樣的,翠玉白菜與肉形石亦開了一間房間了。(我則想到一個笑話,如果沒有實際參訪的同學欲寫心得,大概會寫出類似這樣的句子:我在青銅器館當中看到好多的青銅器,其中我停留在毛公鼎的時間最久。)毛公鼎與宗周鐘我看了很久很久,看看上頭的字到底寫些什麼,看看故事到底精不精采,看看這倆老男人到底哪裡帥氣。我的視線所停留在他們倆身上的時間,彷彿被凍結了般,而古文字就像3D電影般的浮現於眼前。

  接下來的青銅器館則是「中華美食展」了,展示了散氏盤等其他大大小小的「美食青銅」。說實在的,系上文字學課程由於個人不夠努力,很多概念仍未建構。但這樣的一次世界博物館參訪,我特地上了「故宮學習網站」的青銅器單元作功課,希望我能更瞭解故宮的文物,也期許自己不該只是走馬看花。

  時間是悠閒的,毫無任何行程壓力,我能任我自己遊走一天。八十元的門票,只怪自己把「免費參觀證」留在埔里。但無妨,因為更令我後悔的是我竟然沒有投資一百元購買個人語音導覽。說實在的,光是看那些文物的「名稱」,是無意義的,這樣一次的經驗也許可以提醒我下次再度參展應該投資的錢就不能省,尤其是學問。

  不過,我還是有買了青銅器的書籍,如此一來我便能隨時隨地地學習。動輒兩千塊以上的青銅器專書,對我而言實在太「重」了,當然只能負擔最便宜的(三百五十元)。進入故宮,到底能帶給我什麼樣的收穫?博物館展示物品上千上萬件,我們進去的目的絕非要把上千上萬件文物的長相與名字記起來,當然更不可能要求把所有的介紹都記住且倒背如流。重點是這趟參訪是否啟發了興趣與增廣了見聞,這是最簡單卻也最難的目的。但我想,儘管我並沒有在這趟參訪中學到很多,但我確實達成了我的目的。當目睹真真實實課堂上所提過的文物時,千年文物於是與我產生了關係,下次文字學課程再度讀到時,那份陌生感不但會消失殆盡,也許我還會打聲招呼。文字學大門,就這樣打開來了。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nlcmak&aid=3859912

 回應文章

咖啡豆
青銅器館
2010/03/17 22:05

青銅器館那段我笑了,一學期去兩次故宮真的有點多

中研院更好玩耶!我也要來Po心得....


夏雨季節,春梅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re
2010/03/17 18:48

我也喜歡去故宮

不過到目前為止 我才去過3次XDDD

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