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6/24 22:06:50瀏覽341|回應0|推薦1 | |
【轉貼自真佛護法園地】 【盧勝彥尊者粉絲園地】修行修什麼? 文/楚靜 修行修什麼?我想,在每一人的心中,都未必有相同的答案,但也不會強烈否決的是:修行是要去掉自己一身不好的習性、去掉自己的無始無明,達到身口意清淨、達到煩惱解脫、了脫生死,讓自己的人生更美好、更加地安祥快樂。 自性本然清淨,只不過是眾生早已習慣久遠刼來的貪瞋痴,一遇境即以自我為優先的直接習慣反應,而造成了自我的困擾煩惱,無法用本然清淨的自性、真心,應用在日常生活當中。 在師尊第195冊文集─拾古人牙慧裡,遇見「黃檗希運禪師」之一,文題到: 我問黃檗禪師: 「修行修什麼?」 黃檗禪師答: 「無人,無我,無貪,無瞋,無憎,無愛,無爭,無得。」 「為什麼全是無?」 「性自本來清淨。」 就這幾句話師尊和古人大德,已將自己的慈悲心表露無遺,他們把修行多年的心得經驗擠榨出一滴寶貴的精隨,並將它無私的奉獻,直接訴我們修行在修什麼?以免後來學子在修行的路上走叉了路、或多走冤枉路。 而我們這些生在福中不知福的學子啊!以什麼樣的臉面,面對師尊、面對這些古來大德、先聖先賢們?以我們直接表露無遺的貪瞋痴愛憎嗎?若強辯師尊與古人對話造假,那更說明了一點,師尊慈悲婉轉地想告訴你,他老人家所有修行的心得、精隨啊!你是看到那裡去了? 衢州子湖岩利縱禪師於門下立牌曰:「子湖有一隻狗,上取人頭,中取人心,下取人足,擬議即喪身失命。」僧來參,師便曰:「看狗!」 各位同參大德們,古來大德面對自己的貪瞋痴愛憎,一有起心動念即以此砥礪自己,而我們呢?別人尊敬我們、講我們好便心生歡喜,別人說我們不好、說我們見解是錯、沒有重視我們,便生痛苦、懊惱、嫌恨對方、試圖抗辯或自我貶低;且生活明明安樂無虞,卻在比較、計較中徒生煩惱不樂…,這些物欲、名利看不破、放不下,遇境起念則墮矣,難道大家真的憑空想像,完全不在日常生活當中檢討一下自己,認為自己一定躲的過子湖禪師的狗嗎? 小乘制身不行、大乘制心不起;佛說四依法,一、糞掃衣,二、常乞食,三、樹下坐,四、腐爛藥。即是降低小乘行者在食衣住甚至用藥上的需求,培養惜福、忍辱、不浪費…的好習性,而不升起食衣住藥過多之需求、貪念和行為。而大乘制心不起,是要一心觀照自己,於平時行住坐臥、二六時中,情不附物,不被物轉,不隨境起念。否則又與一般世俗人有什麼不同?枉服大乘法藥,個個狂慧而無戒定,我們不講利益他人,如此對自己亦無好處。 當年黑氏梵志運神力,以左右手擎合歡、梧桐花兩株,來供養佛。佛叫梵志,梵志應諾。佛和梵志說:「放下吧!」梵志遂放下左手一株花。佛又說:「放下吧!」梵志又放下右手一株花。佛又說:「放下吧!」梵志說:「世尊,我今兩手皆空,更教放下箇甚麼?」佛說:「吾非教汝放捨其花,汝當放捨外六塵、內六根、中六識。一時捨卻,無可捨處,是汝免生死處。」梵志於言下悟無生忍。 什麼是無生忍:「理寂不起,稱無生。」道即是理,理即是心;我們的識心、也就是內六根、中六識,在二六時中遇所有的外六塵、好壞境,都能完全放下,隨時安忍,轉識為智,都能不升起貪瞋痴等念才能稱為無生忍,才能符合清淨的本性,才是汝能免生死之處啊! 如此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長久訓練,遇緣即施,緣息即寂,心不隨境轉,無貪瞋痴愛憎、無造作、無刻意、無改變、無言行不符,如六祖謂智隍禪師曰:「汝但心如虛空,不著空見,應用無礙,動靜無心,凡聖情忘,能所俱泯,性相如如,無不定時也。」,若我們隨時隨地都能保持這樣的心,而不是三不五時刻意營造出來的就稱為「平常心」,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平常心是道。」 理不在知,在解、在行、在證,若只求知解,而從不去檢視自己的言行舉止,符不符合免生死的條件,而只想表現自己的話,那只不過是個學者,而不是行者,且更重要的是,根本不能了脫生死。 「諸惡莫做,眾善奉行」是三歲小孩都知道,八十老翁行不得的。檢視自己,我亦無臉面說此大乘之法,但〝修行吧〞!不怕念起,只怕覺遲啊! 楚靜 2013/6/21 ♟更多師尊蓮生活佛新聞,歡迎連結~【真佛天空新聞台】臉書粉絲團喔! https://www.facebook.com/nkingsky http://www.tbnsky.info/index.php?option=com_frontpage&Itemid=1 ♟【真佛護法園地】 ♟【真佛天空新聞台部落格】 |
|
( 休閒生活|藝文活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