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12/02 20:40:15瀏覽327|回應0|推薦6 | |
離開臺灣媒體圈子很長時間了,裝了衛星電視才發現臺灣現在的節目很難看,其實在過去臺灣的節目很大一部分是值得津津樂道的,但現在的節目除了偉忠哥那一套,基本就是八卦談話節目和選秀,內容之空洞談不上格調,招數老套談不上用心,也許電視臺為了省點預算,這樣子的飲鴆止渴他們都能接受,但時間一長,臺灣的電視產業的核心競爭力徹底解散。 過去做一檔節目從開始動腦到播出,中間的環環節節是很有挑戰性的,從市場的分析到業務可能的機會點預測,每一項環節都要先做評估,腳本的刪選與節奏的掌握更加嚴選,從基層工作人員到最後擔綱制作,每一次都是考驗,播出後收視率更是噩夢的開始,觀眾的反饋,老板的心情,總監的態度,監制的想法,不斷考驗著節目的明天。 按現在的節目來看,新聞節目少有值得推崇的高品質,記者采訪的角度與文筆缺乏文學的素養,電腦語言充斥著文稿,層次感完全不管,說到哪都可能臨時轉彎,看的是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記者從某種角度來說本來就不是制播系統的,但在現在的臺灣電視圈,小有名氣的記者不掛制作人對不起自己,以名為最終目的,結果就是節目沒質感層次差,難得在最爛中再得到金鐘獎只是爛蘋果中挑個疤小的。 綜藝節目主持人基本就是缺乏教養的模樣,照過去說法就是落翅仔,動不動就你靠我,我操你,開口閉口一口臺腔,臺語說得不輪轉,國語說的有夠爛,分咖不論AB反正就是敢拉低塞就贏,老的主持人為了迎合胃口也被逼著與市場低頭,結果就是臨老入花叢。 外景節目的減少與停止制作,很明顯表示外景節目在外景節目的紅海之中結束了節目生命,也做濫了,是泛濫了,泛濫到一家店十幾個節目都去過,內容一樣,角度相當,主持人還有重複的,難道臺灣真找不到能挖掘的題材了嗎?難道節目只有符合臺灣味才有希望和收視率,過去的京劇和一些質感很好的兒童節目、益智節目如今何在? 失去了臺灣人的民族感相對也失去了電視的市場感,臺灣就這麼大,難道鎖國的同時也把知識與視野鎖住了,近年來在大陸偶爾制作一些企業高層對話的節目,偶爾制作一些旅遊和地區探秘的節目讓我異常受益,娛樂知識齊頭並進,但反觀臺灣的電視,臺灣的下一代真的只會星光大道或是超級偶像?要不然考試只會寫明星擋案其他莫宰羊,連用個成語說的話都不會,這種低下的教育水准就是我們要的結果?就是臺灣電視媒體教育下一代的努力。 可悲的臺灣電視媒體,連最核心的競爭力都被消磨殆盡,制作人只想吃速食,電視臺只想省錢,有了這麼多電視臺卻無法作出好的節目,有了這麼多從業人員卻逐漸找不到真正專業的人,怪這行業不爭氣還是太驕傲呢?都說知的權利,誰給了誰?誰又拒絕了誰?找不到一個行業的真正價值是行業的悲劇,從業人員認不清行業的核心競爭力是行業的挽歌。 或許回到三台的年代裏我們還能說得出那段黃金拍檔的捧腹,一道彩虹的娛樂,八點檔的萬人空巷,半夜看棒球的興奮,六點看卡通的滿足,強棒出擊的緊張,大家一起來的動腦,這些就是行業的價值,這些就是行業存在的意義,當這些都消失得無影無蹤,行業剩下的除了垃圾就是廢物,電視人能不清醒嗎? |
|
( 心情隨筆|工作職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