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美麗的武士刀
2008/10/01 22:07:45瀏覽381|回應5|推薦0
~春愁 ~1896年春 丘逢甲


春愁難遣強看山,往事驚心淚欲潸。 四百萬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臺灣



李登揮那一時代的本省籍人士在日人美麗的武士刀高壓統制下 肝膽早已俱裂(台語講、、驚到挫賽..白話文講就是嚇到尿褲子啦)。


精神錯亂是他們的人格特質,依小弟的看法那叫報應,正確的講法:支那祖先對清國奴開的玩笑,日本人遭踏台灣的漢人最讓人無法忍受的 也就是這二件事;


一是燒祖先牌位,所以後來才會有~岩里正男~這種稱號跑出來。


二是罵滯台漢人為~淺鍋落~(清國奴也),所以後來清國奴才會乖乖的當倭奴,反正日本人說在清國也是奴,給日本管也是奴,一直到今天 哪個拳頭大滴、哪個有奶的、 就給他高高興興的用力奴下去阿、、
=   =  =   =   =   =   =   =   =   =   =   =   =
我的1949/指導教授初中學歷 台大傳奇
陳德潛(右一)一九四九年就讀台大法律系時,與法學院長薩孟武(中)和同學合影。
圖/陳德潛提供

一九二八年我在雨港基隆出生,先父陳其寅是熱愛中華文化的詩人,日據時期,我們陳家始終未成為皇民化家庭,因而備受日本人欺侮。

慶幸台灣光復,一九四八年我是建中高中部第一屆畢業生,同年考取大陸的中央大學、政治大學、廈門大學,與台灣的台灣大學,後因國共內戰、時局動亂,便就讀台大法律系。

一九四九年我升大二,遵父命轉系,改念經濟,班上臥虎藏龍,有的來自大陸各省優秀的流亡學生,看他們的勤奮,令我敬佩不已,尤其是師長們,不少是滿腹經綸的大陸籍老師,是經師、更是人師;有我尊敬的薩孟武教授(法學院長、兼政治系主任)、趙蘭坪教授(連戰母親的胞兄,經濟學界的泰斗)、殷海光教授、農經學者王益滔教授(前總統李登輝的老師)等。

值得一提的是,當年有位專教南洋貿易的台籍副教授蕭其來,當時他是台大的「傳奇」。他只有日據時代高等科(初中)畢業,當過台大工友,但靠苦學精通印尼文與荷蘭文,因此成為台大創校以來首位破例進用學歷僅初中的老師。他指導我的畢業論文,他的人格、學識和奮鬥的精神,都是後輩的典範。

憶起六十年前台灣的大學生,雖然物質生活很差,但絕大多數勤學務實、用功向上,一心想報效國家、服務社會,所以日子過得非常充實,加上師生情誼濃厚,同學間大都有「一日為師,終生為父」的觀念,師長們亦傾囊相授,讓學子受益匪淺;特別是同學間相互切磋,好友間相互鞭策,這就是當年我們最大的資產,更是我這輩子回味無窮、引以為傲的。

大二那年,我擔任班代表,從台大校長傅斯年手中領取「品學兼優」獎狀;畢業後,我們這群大男生接受第一期預備軍官集訓,都是六十年來永難忘懷的回憶。

                                 ○                         
被掩蓋的真相…陳儀 是非魔癡228
 
【聯合報╱范蘭欽/文化工作者(台北市)】 2009.02.28 03:30 am
 
 
二二八的歷史完全顛倒,真相被掩蓋。實在陳儀是愛民清官,蔣介石、陳儀當時處理也極對,其錯最多只是誤判寬仁。
二二八以前,陳儀要把軍隊調走,親信湯恩伯勸阻:「台人新附,人心未定,一旦有變,何以應付?尤其是在日軍服役及勞工分子,因受日人皇民化教育,恐其仇視祖國,可能結聚作亂,需駐軍防變。」陳儀說:「我以至誠愛護台灣人,台人絕不會仇我,萬一有意外,我願做吳鳳。」
事發後蔣介石即在《反省錄》中寫道:「台灣暴民乘國軍離台,政府武力空虛之機,發動全省暴動,此實不測之禍亂,是亦人事不臧,公俠疏忽無智所致也。」
二二八的起因主要即湯恩伯擔心的台籍日兵仇視祖國等情,加上經濟蕭條、戰後糧食短缺、通貨膨脹及社會秩序破壞等,不過這只是次要因素。所謂的「官逼民反」或「寙政」,都是欲加之罪,完全是政治扭曲後的假記憶,並非歷史真相。首先來台的中央社駐台主任葉明勳就說,陳儀廉潔律己,他一下飛機就說:「我是來做事,不是來做官。」陳儀帶來的幹部如嚴家淦、任顯群、孫運璿等也是好官,但他忽視了台灣甫脫離日本統治,猶未調養生息的特殊社會環境,民主寬容,在政治上放得太鬆,給台胞參政權,電台報紙、集會遊行皆放任自由,結果反生意外。
事件後陳儀隻身離台,其政策及幹部未動,後來的陳誠蕭規曹隨,所謂的「寙政」,究何所指?
經歷此事的江慕雲在「為台灣說話」的文章說:「陳儀長官沒有希望台灣弄不好的理由,他有理想,想在海島真正實現三民主義,作為三民主義的實驗園地。
他要在一個目標和一個組識之下,使政治、經濟、教育、文化、獲得全般的配合,使海島成為一個真正的樂園。…
他反對台灣駐兵,他絕不希望而且也不必要以軍隊來增加台灣人民的麻煩和負擔,認為這不是征服的土地。他有理想,有計畫,有魄力,他應該欣受台灣人民的擁護,而事實竟不盡然。」
國府的行政院長翁文灝曾以此詩懷陳儀:「海陸東南治績豐,驚心旦夕棄前功;試看執楫理財士,盡出生前識拔中。」
二二八事件發生,暴亂蔓延全省,各地政府、警局被占領接管,電台廣播推翻政府。蔣日記載;「陳公俠不事先預防,又不實報,及事至燎原,乃始求援,可歎!惟無精兵可派,甚為顧慮。善後方策,尚未決定。現時惟有懷柔。此種台民初附,久受日寇奴化,遺忘祖國,故皆畏威而不懷德也。」
三月六日,高雄暴民占領市府、雄中、火車站,搶得軍火,要燒壽山,脅迫要塞司令彭孟緝繳槍,並欲殺彭。彭派兵下山平亂。
七日,處委會提出四十二條,要求解除武裝,重立政府,陳儀怒拒。處委會向美領事要求台灣託管獨立,號召台籍兵集結待命。
二十一師抵台後,陳儀發布戒嚴,鎮壓暴民,捕殺處委會首要份子。蔣介石還電師長劉雨卿,「應特別注重軍紀,萬不可拾取民間一草一木。」還電陳儀:「請兄負責嚴禁軍政人員施行報復,否則以抗令論罪。」
事件中,外省人死傷八百人,本省人死傷千餘人。
事後陳儀黯然離台,赴滬靜養。一九四八年六月中,蔣忽叫陳到南京面談。那時局勢已危,蔣想叫陳儀接浙江省主席。陳辭讓說:「在台灣搞得不好,累了中央增加憂慮。現在正閉門思過,何能再負責任?」蔣說:「不要提台灣的事了。我如不把駐台的部隊調走,何致發生暴動?這責任不能推到你一人身上。希望你從公誼私交兩方面想一想,慨然答應下來!」陳不再推辭,這就種下他最後離蔣招難的悲劇。
一九四七年五月四日,陳儀離台前寫下這首詩:「事業平生悲劇多,循環歷史究如何,癡心愛國渾忘老,愛到癡心即是魔。」
陳儀是癡?是魔?「二二八」孰是?孰非?歷史早有答案,只是政治還在塗抹耳。
 
( 創作其他 )
回應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ningbo&aid=2264141

 回應文章

完顏保力達B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金門烏魚大豐收 民眾排隊搶購烏魚殼
2016/10/27 22:13
金門縣水產試驗所今天進行烏魚卵採收,共採收近3千尾的4年齡烏魚,水試所員工一早就忙著「殺魚取卵」,採收黃澄澄的烏金(烏魚子),並將烏魚殼以一尾80元出售,吸引民眾大排長龍搶購,民眾直說,「物超所值、買到賺到!」

金門縣水試所從今早6點多就開始進行烏魚卵的採收,採收人員個個經驗老道,手起刀落,一尾魚從殺魚到取卵作業,前後不到1分鐘。

今年的烏魚殼每尾的重量在1.5至2公斤左右,都是當天現殺現賣,非常新鮮,只賣80元優惠價,吸引地區的民眾前往搶購,有人清晨7點多就到場排隊,排隊的人潮綿延數百公尺,附近還一度發生大塞車,盛況空前的熱鬧景象,還讓路過的民眾誤會該處發生了什麼事!
http://udn.com/news/story/3/2051912

喬代志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郭冠英事件》倫理要顧,時空也莫錯亂
2009/03/20 10:36
2009/03/19【文/周天瑞】

喜歡寫作、好發議論的駐外新聞官郭冠英,終因走多了夜路,遭民進黨立委「抓包」,獲送公務員懲戒委員會調查,弄不好長年的公務生涯將面臨腰斬。

郭冠英自由人的性格遠多於新聞官的性格,他批評時政早始於蔣經國時代,他所寫出來的評論遠遠不及他說出來的言語之多。他論東道西的用詞、表情與神態,往往笑翻全場,令人絕倒,早就是友朋間的「名嘴」。

初見他的人絕不相信他是個公務員,公務機關當中像他這樣說話的人幾乎看不到。他歷經了十幾任新聞局長,也走過兩次政黨輪替,他能一直在新聞局工作,既是異數,也令人覺得新聞局這個老衙門還相當開通。

他若真說了什麼「台巴子」、「鬼島」、「高級外省人」這些話,並且這些話就真如他人指控的那種不恰當的意涵,都不見得比得上他在戒嚴時期,強烈同情江南,密切與張學良交往的干犯禁忌。儘管他私下進行這些事,以及用筆名寫這些文章,他的同僚與長官並非全不知道,但他都沒有被開過人評會,被移送過公懲會。

在新聞局任職二十年幾當中,也不是沒有驚動過局長大人與他溝通、規勸,由於他的長相斯文,也有才情,態度不似頑劣之輩,也僅止於溝通、規勸。不過他的仕途並非沒有受到影響,要不以他的資歷、學識,不會到今天還沒當上簡任官的職位。說他因不得志而如何,倒未必真實,因為在這方面他還算認分,並不特別在意。

即使如此,他能一直在公務機關平平安安待這麼久,且一直隨著新聞局人員內外輪調的慣性任職大半個地球,說來令許多人羨煞。持平來看,一個具公職身分的人而有如此大的言論自由,在公務員倫理上並說不通。

隨著民進黨立委的抓包,郭冠英現象被大大浮上檯面,成了一個躲避不了的問題,劉兆玄、歐鴻鍊的觀點,新聞局的及時處置當然合宜,郭冠英也自該有所承擔。

祇是,公懲會必須切實查清楚,郭冠英是否確是那些用筆名發表而受到議論文章的作者?文章中的指涉在前後文的關聯上是否的確羞辱了特定族群?再者,當有關的處分若必須進行時,是否要同時考量到,公務員公開與私下的言論可否有差別以及可以有如何之差別?

郭冠英當然是個可以裁議的案例,然而當公務人員公開與私下,上班時與下班後有不同的行為,已因選舉活動而早受社會容許,且各個政黨人士的案例所在多有的時候,若對公務人員私下易名發表的言論此一尚屬言論範圍的問題,便以如喪考妣待之,以大逆不道視之,恐予人倚輕倚重之感。而同一個人在戒嚴時期干犯當局禁忌都未遭處置,卻在民主時期因觸犯公務員忌諱,便遭大力撲殺,也恐予人時空錯亂之感。

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ART_ID=185151


喬代志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新烏金傳奇 台灣養殖烏魚揚眉吐氣2
2009/01/29 22:07

8 樓 喬代志 發言於2009-01-28 14:42:50
Re 6 樓 JasonBourne


沒想到還有人對古文資料有興趣....這裡真是臥虎藏龍阿 哈 哈

人類從事魚業的養殖史書上記載的有北魏 賈思勰《齊民要術》所摘錄,《陶朱公養魚經》,可惜全書已佚(養魚經~亦是後人借范蠡之名所做偽書)


干貝...倒是從宋朝就開始養殖了

從宋朝開始,明州(明州、四明指的就是今天浙江寧波)沿海開始大面積養殖~江珧貝(干貝)。
周必大:“四明江珧,自種而為大,生致行都及廣南”
周必大:東海沙田種蛤珧,南烹苦酒濯瓊瑤。饌因暫棄常珍變,指為將嘗異味搖。珠剖蚌胎那畏鷸,柱呈馬甲更名珧。

陸遊《老學庵筆記》卷一:明州江瑤柱有二種,大者江瑤,小者沙瑤。然沙瑤可種,逾年則成江瑤矣。


知道小弟為甚麼弄了一些古文有關於烏魚的資料?、、、意思很簡單,歷史不是關起門來自己寫爽的(經的起考驗嗎?),要不跟打手槍又有何區別呢?這十年來、、搞400年台灣史的阿狗阿貓臉還不會紅嗎?

10 樓 喬代志 發言於2009-01-29 08:50:25 
宋•王得臣(西元1036年至1115年以後)撰,俞宗憲校點,《麈史•詩話》:「閩中鮮食最珍者,所謂子魚者也。長七八寸,闊二三寸許,剖之子滿腹,冬月正其佳時,莆田迎仙鎮乃其出處。」


...................................................................................

剖之 子滿腹,冬月 正其佳時,莆田迎仙鎮(福建)乃其出處。、、、這一段短短二十字,才是重點,意思是說~千年前~漢人就知道『烏魚子』是怎麼回事了,特別是在「冬至」時,大陸沿海一帶各出海口的烏魚,不約而同的~早已~穿過台灣海峽,沿台灣西岸一路直奔國境之南海角七號的墾丁(後璧湖對面的蘭嶼會發現宋代文物不會是沒有原因滴)

、、、那些千年前唐(請參考 唐會要)、宋時代的魚民為了要拼經濟撈『烏金』(烏魚子別名也)也就搭東北季風的順風車光臨台灣了


、、、千年前中古黑暗時期的西班牙人荷蘭人那時候別說烏


喬代志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新烏金傳奇 台灣養殖烏魚揚眉吐氣
2009/01/29 22:00

3 樓 喬代志 發言於2009-01-27 23:06:04
《本草綱目》:鯔魚,釋名子魚(潮汕俗稱烏魚)

..................~鯔魚味美勝鱸魚~


江蘇鹽城有海產鯔魚。在沿海港口、河口、港灣內的鹹淡水中,明代已盛產。古人作詩有"鯔魚味美勝鱸魚"之句,人們多取其鮮者清蒸,別有海鮮風味,製作時又保留鮮魚原形,故色味俱佳,肉嫩可口。今沿海仍產鯔魚。

《本草綱目》中載:鯔魚,釋名子魚(潮汕俗稱烏魚),味美,能起到開胃,利五臟,令人肥健的作用,與百藥無忌。鯔魚生長在河口鹹淡水交界及淡水的江河中,常在沿海的淺海灘繁殖。


澄海冠山地處韓江下游出海口,極適宜鯔魚的生長。鯔魚吃法多種多樣,可清蒸、煎炸、油浸,也可用來烹調為魚片湯,或魚生拌蘸料。潮汕人家則喜愛“生炊烏魚”、鯔魚生炊熟後,用一小碟普寧豆醬作蘸料,更是美味可口,碩大酥脆的“烏魚術”入口更令人飽享口福。

台灣史要讀的好一定要知道『鯔魚』系蝦米碗糕 哈 哈

4 樓 喬代志 發言於2009-01-27 23:39:43     

晉、葛洪《神仙傳》卷九 〈介象〉 介象者,字元則,會稽人也。學通五經,
博覽百家之言。…吳王與先主論鱠魚何者最上,象曰:「鯔魚為上。」先主曰:「此
魚乃在海中,安可得乎?」象曰:「可得耳,但令人於殿中庭方者。」水滿之,
象即索釣餌起釣之,無綸於滔中,不食頃得鯔魚,先主驚喜。


鯔魚肉性平,味甘鹹;具有補虛弱,健脾胃的作用;對於消化不良、小兒疳積、貧血等病症有一定輔助療效。


 5 樓 喬代志 發言於2009-01-27 23:51:04       

宋 王鞏《甲申聞見二錄補遺》載:蔡君謨重鄉物,以子魚為天下珍味,嘗遺先公,多不過六尾云,所與不過諫院故人二三公耳。今子魚盛至京師,遺人或至百尾,由是子魚之價減十倍。

子魚是鯔魚的別名,宋人亟稱之,認為是南方最美味的魚鮮,如宋•王得臣撰,俞宗憲校點,《麈史•詩話》:「閩中鮮食最珍者,所謂子魚者也。長七八寸,闊二三寸許,剖之子滿腹,冬月正其佳時,莆田迎仙鎮乃其出處。」見《宋元筆記小說大觀》,冊2,頁1348。宋•梅堯臣〈和答韓子華餉子魚〉亦云:「南方海物難具名,子魚珍美無與并。」見朱東潤校注,《梅堯臣集編年校注》(台北:源流文化事業公司,1983 年4月,初版),冊下,頁429。

6 樓 JasonBourne 發言於2009-01-28 02:33:16  

多謝補遺! 喬代志. 不知古人可有興起養殖鯔魚的念頭?



請願徹查國稅局公務員幾十年侵占獎金,預算及稅款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
2008/10/07 14:35

寫得好

但字太小了


黑心貪腐集團民進黨A錢三部曲:
首先,民進黨先用清廉勤政愛鄉土詐騙台灣人尤其是深綠腦殘的選票。
再來,取得政權後立即大肆貪污並將從台灣污來的錢匯到海外帳戶去。
第三,當民進黨員貪污吃錢的劣行東窗事發後即自行退黨,其他黨員可再重新來過再從第一步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