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10/29 12:41:08瀏覽1153|回應0|推薦9 | |
第一---牙籤。挑出別人的長處。 第二---橡皮筋。保持彈性,每件事情都能完成。 第三---OK繃。恢復別人以及自己受傷的感情。 第四---鉛筆。寫下你每天的願望。 第五---橡皮擦。everyone makes mistakes and it is OK 。每個人都會犯錯,沒關係的。 第六---口香糖。堅持下去就能完成工作。而且當你嘗試時,你會得到樂趣。 第七---棉花球。提醒你這間教室充滿和善的言語與溫暖的感情。 第八---巧克力。當你沮喪時會讓你舒服些。 第九---面紙。to remind you to help dry someone’s tears,幫別人擦乾眼淚。 第十---金線。記得用友情把我們的心綁在一起。 十一---銅板。to remind you that you are valuable and special。提醒你,你是有價值而且特殊的。 十二---救生員(糖果代替,救生圈形),當你需要談一談時,你可以來找我。 看到孩子進入一所校園氛圍親切、老師臉上掛著笑容的學校如沐春風(那個裝有十二件禮物的牛皮紙袋讓我眼眶微紅),展現了積極學習與主動閱讀。看到我們一家暫時脫離令人沮喪不斷紛擾的社會,卸除無力感之後,心情如在桃花源安頓一磚一瓦般愉悅。看到帶一個「家」一起出遊,分工合作,每一件記憶都顯得熱鬧珍貴。看到孩子在溫暖有禮的學校變得溫暖有禮,我們在文明的社會變得文明,處於微笑社會也時時在臉上掛出微笑。 於是,我知道這趟旅行最特別是,展現了全家一起出遊的「短期租住」模式──非小留學生或母袋鼠帶小鼠型的移民行動,而是大人小孩共同體驗的「遊學」之旅──遊小學、遊生活、遊山川。旅遊,也是教育與學習的一部分,浸泡於他人社會藉以檢查自己社會之有所不足,或許就是這趟旅行漸漸跨過私體驗界線進入公眾思維之後,不得不負起的任務。 我希望這趟旅行中關於小學教育的種種見聞實錄,能展現異於教育理論的親和力與臨場感,讓「小學部隊」同胞們──包括小朋友、老師與父母──從中獲取活力與熱能,即使是一點驚訝一絲遲疑也比麻木沮喪好。遇事我總想,為什麼別人做得到我做不到?這種想法意謂著還有改革的熱情與學習潛力。借他山之石或許能對照出我們根深柢固的某些觀念不只不是「學習」而是「反學習」,某些填鴨式教育技倆乃過去聯考的餘毒。這些觀念與作為雖然「保證」了孩子在成績單上的數字,卻可能逐步扼殺「閱讀食慾」與「學習的興奮感」使之從小就是個「投機客」──要考的才讀,不考的不讀。最後,變得像大多數的我們一樣:離開學校就不再看書了。 當年那個頭大如丸,出生時折騰簡媜許久的「紅嬰仔」,讓她寫了一部育嬰小史。十年過去,因著丈夫的學術交流,帶著孩子(即書中的小男孩「姚頭丸」)遠赴美國科羅拉多州旅居四個月,又讓簡媜寫了一部《老師的十二樣見面禮── 一個小男孩的美國遊學誌》。 我希望 每個孩子都喜歡上學,像春風吹來,每一片樹葉以口哨響應。 作者簡介 |
|
( 心情隨筆|校園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