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螃蟹狂飆在高美溼地上
2007/05/14 07:03:49瀏覽2959|回應3|推薦24


那是在回程的路上,我一邊回味著夕陽餘暉落在高美溼地上的壯麗,一邊羨慕著朋友能擁有如此豐富資源的家鄉,腳底細沙的餘溫未退,我想起了老家宜蘭南方澳內埤灣的那個下午,那個我們俗稱白沙灣的地方。

那時我們還是大學生,同學會啖盡海鮮後閒晃到南方澳港後的沙灘,一群各奔東西的朋友羨慕起後邊南安國小嘻鬧的小學生們,

「啊,能生活在這裡多好啊!每天都能有美景可看。」

「仁仔,你不是說以後要出國?以後還會想念台灣喔?」

「那當然,我也不確定我以後會不會回到家鄉,能有多大貢獻,但就像那個海星的故事嘛,每天都會有無數的海星被浪打上岸,在日照強烈的海灘上逐漸乾涸,直到死去,我想學習那小男孩的精神,撿拾了一隻又一隻海星送回大海裡,他可能永遠都撿不完,但至少,」

「在他手中的海星有了不一樣的命運。」

一群人聽著濤聲自以為是的善感了起來,但很快的有人反駁了:

「可是海星會破壞珊瑚的生態耶,一個族群興盛了總有另一個族群遭殃。」
「而且海星可能只是趁著潮水上岸尋找食物,你把牠們都丟回去了,那不就餓死了。」

「…..」,然後我們就這麼窘了,小問題的複雜性剎時讓我們呆了幾秒,
「唉呀,我只是比喻、比喻啊,妳懂不懂?」

「哈哈哈…」

大夥哄堂嘻笑著,只是,我們誰也沒發現,即便各奔前程、各擅領域,那共同分享的一點點的夢想就這麼藉著畫面深刻在腦海裡。

過了好幾年,每次回鄉總是匆匆,也好長一段時間沒去白沙灣踏踏浪,這回到台中高美溼地倒是讓人踏出了另一番滋味。不諱言美景當前,很難讓人忍住不靠近,更別提能踏在又棉又細的沙泥體驗,但每踏一步我都有點擔心,怕踩到了招潮蟹與彈塗魚,踏亂了溼地豐富的生態,所以也就不想走太遠與走太廣,看著綿延數里的溼地上無數奔跑笑鬧的人群,我在想著該快快畫出核心區與緩衝區,以引導適當的接觸教育,讓人愛上這美好的地方卻又不致造成不可回復的傷害,但如此開放的區域該如何管理呢?援引何法源?經費哪裡來?經營單位為何?如何在平衡的狀態下智慧利用?這可真是個棘手的問題。


公有財產總是少不了搭便車 (Free Rider)的人,公有物總得到較少的看顧。

1968年,美國生物學家哈定 (Garrett Hardin)說了一個經濟學上很有名的故事:「公有地的悲劇」,故事是這樣的:

在中世紀,有一個歐洲小鎮,鎮上許多居民都擁有羊群,並且以出售羊毛維生。大部分的時間,羊群都是被放牧在環繞小鎮周圍的草原空地,當然這片空地不屬於任何人的,它是由鎮上居民所集體擁有,所以每位鎮民都可以在這裡放牧自己的羊群。

一開始地廣人稀,大家都可以在這片草地找到好的放牧地自由放牧,因此每位鎮民都很滿意。然而,隨著時間流逝,小鎮的人口變多了,牧羊的數目也隨著成長,漸漸地,草地復原的能力趕不及,到最後成了寸草不生。這片小鎮公有草地長不出草,便無法牧羊,因而使許多家庭喪失了謀生的資源。

這個悲劇為什麼會發生呢?為何那些牧羊人會眼睜睜地看著羊的數目成長到把小鎮公有地完全毀掉的地步呢?問題在於:對各個鎮民來說,別人減少羊的數目,我受益;我減少羊的數目,別人反而受益,那麼誰會願意做這種事?

當社會整體的目標和個人的動機不同,他們就不會合作維護公有地,悲劇於是發生。單獨行動並無法解決問題,但是如果牧羊人可以約定集體一致地行動,他們會願意減少羊的數目,這片草原將可以繼續牧羊。


以這樣的公共財觀念來看,如果單單以區域來劃分,單個溼地不過是鄉鎮縣市的財產,為何有如此一說:溼地是全台灣甚至全世界的公有財產呢?

為何溼地如此重要?台灣的溼地又有哪些?

根據1971年2月2日在伊朗拉姆薩(Ramsar)所簽訂的《濕地公約》的定義,濕地包括沼澤、泥炭地、濕草甸、湖泊、河流、滯蓄洪區、河口三角洲、灘塗、水庫、池塘、水稻田以及低潮時水深淺於6米的海域地帶等。

濕地具有涵養水源、凈化水質、調蓄洪水、控制土壤侵蝕、補充地下水、美化環境、調節氣候、維持碳迴圈和保護海岸等極為重要的生態功能,是生物多樣性的重要發源地之一,因此也被譽為「地球之腎」、「天然水庫」和「天然物種庫」。據聯合國環境署2002年的研究數據顯示,1公頃濕地生態系統每年創造的價值高達1.4萬美元,是熱帶雨林的7倍,是農田生態系統的160倍。

以往我們對溼地有所誤解,總是認為它藏污納垢、滋生蚊蟲、利用價值低,事實上溼地可是與海洋、森林並稱地球三大生態系統,它的珍貴就在於環境調節與生物多樣性,它還是許多珍稀野生動植物賴以生存的基礎。除了生態上的價值,例如供鸕鶿棲息,它還有社會經濟方面的價值,例如教育、休閒、蓄水、採集;還有保存特殊性文化遺產,例如西園的鹽田遺址等等。

溼地在島嶼地型的台灣來說更是意義重大,台灣的地形地貌極富變化,因而形成多樣化的生態與環境系統。一個面積三萬六千平方公里的蕞爾小島,卻擁有自高山林野到平原河口都有的地理景觀,以及由寒帶到熱帶兼具的完整生物相,在全球並不多見。

以台灣海岸的地形和成因而言,東海岸是歐亞和菲律賓兩大板塊作用下所形成的陡峭海岸;北部海岸是大屯山系所蘊育的火山岩海岸,灣澳奇岩甚多;南部墾丁半島是珊瑚礁岩岸,熱帶風采畢現;而西海岸則以沙質為主,侵淤互見,動態十分明顯。由於西海岸連接平緩的大陸棚,加以台灣西部廣大平原復多西流入海,於是水流和緩、養份匯聚的海陸交接處,遂形成無數的河口、潟湖、沙洲、沼澤和海埔地等濕地。

如果以溼地的形成與區域來分類,台灣的溼地可略分為人工濕地、內陸溼地、沿海溼地,「人工溼地」有:

桃園縣臺地埤塘、台中縣高美植物園、宜蘭縣福山植物園、台南縣二行社區、高雄縣澄清湖濕地等等。

「內陸濕地」有:

台北市夢幻湖、新竹縣鴛鴦湖、宜蘭縣雙連埤、台東縣大坡池濕地、屏東縣南仁湖、蘭嶼天池等等。

「沿海濕地」有:

台北縣竹圍濕地、挖子尾濕地、華江橋濕地、關渡沼澤區;宜蘭縣五十二甲濕地、竹安濕地、無尾港濕地、蘭陽溪口濕地;新竹縣香山濕地、新豐沼澤;苗栗縣竹南濕地;台中縣大肚溪口濕地、高美濕地、臺中港濕地;彰化縣漢寶濕地;嘉義縣好美寮濕地、朴子溪口濕地、鰲鼓濕地;台南縣七股濕地、北門濕地、四草濕地;高雄縣高屏溪口濕地、永安濕地;屏東縣大鵬灣濕地、龍鑾潭濕地等等。

或許我們沒有重視到,台灣現階段最面臨滅絕危機的生物,並非大家所熟知的帝雉、台灣黑熊,而是原本可能就常出現在你我身邊的小生物,包括某些水草、螢火蟲、蜻蜓、蚌、魚、青蛙甚至是水蛇。牠們雖是截然不同的生物,但都棲息在同樣的生態環境:沼澤溼地。撇開涵養水源、淨化水質等水文穩定與微氣候調節的重要功能外,溼地還是傳統生活文化的重心以及精神美學的重要源頭,早期菜市場上用來綑綁蔬果的藺草就是來自溼地的水生植物。

可惜過去的誤解加上最近幾十年來,台灣的產業變化和腹地的需求孔急,將溼地完整保留是如此奢侈的願望,更加速溼地的消逝,於是溼地被大量改建或填海造陸為漁塭、漁港、防波堤、工業區、遊樂區、公園綠地或都市發展地區,許多自然美麗的河川、埤塘、海灘成了垃圾、工業有毒廢棄物、建築廢土的堆置場,加上砂石盜採、違法養殖業,導致溼地面積大量縮減與不可回復的傷害。

諷刺的是,台灣有許多物種都是在列入稀少或瀕危之後,才開始有保育的動作,但投入成本相對提高;或是由於標的或手段錯誤,使的投入的資源形同虛擲浪費。

例如,為了在關渡公園營造一塊裸露灘地,必須花上150億元,讓鷸科的鳥類可以在此棲息;宜蘭雙連埤的美麗與哀愁;蘭嶼天池步道及朗島碼頭工程的不永續建設案例。

然而,濕地範圍究竟如何劃定,迄今仍有諸多疑問。

例如,香山海埔地開發計畫進行環境影響評估審查時,曾引發所謂「香山濕地」和「南寮濕地」如何劃定的質疑。有謂此一濕地範圍過於狹小,或失之武斷,但主事學者則稱此一範圍係屬「核心區」。隨之引發的問題將是:核心區外之緩衝區應如何劃設、緩衝區應預留多大空間,其劃設依據為何?更重要的是,這些僅存濕地夾處在兩處填海造陸的開發區之間,能否保存下來?

除了績效之外,人工溼地設置後的管理,是生態工程相當重要的一環。

有些人工溼地在設置之後,卻未規劃後續的監測管理預算,致使維護單位在經費短缺之下,怠忽了重要的工作。水質的惡化除了影響水域周邊的生態,滋生蚊蟲的機率大增,對於溼地附近的居民,或前往公園遊憩的公眾衛生安全,即是負面的影響。例如,新海橋人工溼地一期、二期和福州橋人工溼地,建置完成初期通常會吸引許多水鳥進駐,就生態來說是很棒的,但和五股濕地的狀況一樣的是經過兩三年以後,水草蔓生,一些鷸鴴科鳥類不得不放棄。

此外,由於生態體系的相互連結,在規劃時亦應一併考量。

例如,洲仔溼地所在地原為菱角田與魚塭用地,經市府規劃做為公園用地,卻因經費不足而棄置時,由台灣濕地保護聯盟提出「水雉返鄉計畫」,將此用地建構為以生態保育為主軸的溼地公園,自2006年3月開放以來,成為台灣首座都會型溼地公園,在針對鳥類棲地復育一年後,經專家初步監測結果,有多種鳥類在此棲息,植物種類亦相當豐富。但同時洲仔溼地公園與鄰近的蓮花潭相連,埤塘的水質與生態很容易因地域而互相影響,根據學者調查,洲仔溼地在外來種與水質優養化方面,也出現必須適切了解與關注的現象。


唯有人們關注到某一個議題且有可依循的機制時,才有發展成永續策略的可能。

二十年前,宜蘭利澤曾是台灣家喻戶曉的知名地,這僅280公頃、臨靠海邊的荒涼貧瘠土地,卻讓台灣經營之神王永慶與當時的宜蘭縣長陳定南上電視公開辯論,爾後台塑的輕油裂解廠六輕輾轉由利澤、桃園觀音鄉、廈門海滄,最後落腳雲林麥寮,這是經濟與環保的拉鋸戰,如今,宜蘭利澤卻展雙臂歡迎華亞科,姑且不論其中的平衡與矛盾之處,歷史的開展讓人深感政策的影響久遠。

或許台灣的環保仍在鄰避效應(never in my backyard)與經濟發展中擺盪,但更深一層的生活意識正在慢慢成型,也正與世界漸漸接軌。

發妊於1969年《世界地球日》以環境保護為主題的草根運動風潮下,1971年2月2日,來自歐、亞、非等23個國家的代表在伊朗南部海濱小城拉姆薩(Ramsar)簽署了一個旨在保護和合理利用全球濕地的公約——《關於特別是作為水禽棲息地的國際重要濕地公約》(Convention on Wetlands of International Importance Especially as Waterfowl Habitat,簡稱《濕地公約》),並於1975年12月21日正式生效。

《濕地公約》簽訂後,澳洲的科堡半島(Cobourg Peninsula) 成為第一個成功登錄的國際重要溼地,這一年共有33處溼地登錄成功,以歐洲大陸為主的溼地保護工作就此展開,然而非歐陸國家較具規模的保護活動,要到1990年代才開始。例如:南非在1991年登錄了5處;1992年,中國登錄了6處,西非的迦納也增加了5處;1993年,日本一次增加了6處。截至2007年5月,此公約有154個締約國,登錄了1670個溼地,總面積達151,073,232公頃 (hectares)。

溼地能成為聯合國所重視的環境議題,主要是自1960年代開始,歐洲國家,發現溼地快速的被破壞及面積急遽縮減,導致了水鳥數量的大量減少,因此關心生態的歐洲各國便運作了名為MAR的保育方案,開始推動溼地保育的工作,並討論相關議題。為了提高人們保護濕地的意識,1996年3月《濕地公約》常務委員會第19次會議決定,從1997年起,將每年的2月2日定為「世界濕地日」。

南韓將在2008年主辦第10屆濕地公約締約國大會,台灣與世界的保育接軌,國際重要濕地(Ramsar sites)的列管和接受國際監督即是一個可資援引的模式;亦即,台灣重要濕地宜先一步增修納入「亞洲重要濕地名錄(Directory of Asian Important Wetlands)」。


明天還有魚吃嗎?

今年(2007),世界溼地日的主題為《Fish for tomorrow?》,後面掛著一個問號,要我們大家一起想想:在過度捕撈與環境污染的威脅下,我們未來吃的魚從哪裡來?

這問題很有趣,不只是如何去回答更是為何要如此問,自1997年發起以來,世界溼地日至今已走過10個年頭,每年都有許多國家舉辦相關環境教育活動響應。然而,不同於往年,今年國際溼地組織換個角度,從與每個人切身相關的民生需求面切入,期望能喚醒更多人的對溼地的重視,這議題的設定並非俗氣而是切入生活。

能如此大膽假設,來自於估計全世界有三分之二的魚貝量生產於溼地,溼地也是魚類、甲骨類、鳥類及其他野生動物的棲息處,其富含有機質的生態系統是最重要的特徵,因此溼地生態系產生的經濟與社會價值,可以說是影響深遠而重要的,根據美國聯邦魚類和野生動物局的調查估計,40%的受威脅或瀕臨絕種的生物物種必須依賴濕地生存。

簡單地說:世界上有10億人的生命依附在水族(包含魚蝦蟹貝)之上,這是他們主要或唯一的蛋白質來源。世界上有將近3,500萬人從事漁業或水產養殖的工作(全職或兼差),其中有95%是居住在開發中國家,且大多數是小漁夫。溼地公約常務委員會指出,75%在商業上重要的海魚及許多內陸水域魚類,處於已經過漁(overfished)或是瀕臨過漁的境況。人類對海鮮(包括那些從內陸水域像是溪流埤塘來的)的需求,在過去的40年成長了將近1倍。

捕撈漁業因過漁或是棲地破壞等問題而日益萎縮的同時,水產養殖在近幾十年來的成長則提供了越來越多的漁獲。例如越南預估在2010年以前,其水產養殖的產值可以達到40億美元,這包括了30億美元的出口值。目前在越南,水產養殖產值已經達到GDP(國內生產毛額)的6%。

據某些專家估計,在過去20年間全球紅樹林面積已經減少了35%,水產養殖被認為是罪魁禍首之一,就連已經被指定為國際重要溼地的紅樹林也有將近200個面臨到這樣的威脅。有42%消失的紅樹林要歸因於魚蝦養殖,特別是蝦類養殖佔了38%,雖然究竟何者貢獻較大還有些爭議,但找到環境平衡的方式已是全人類的責任,如果人類還想長久生存的話。

《溼地公約》所直接關注的溼地範圍,可以說是包含將近9成的漁業與水產養殖區,它指的只是陸上水域與近岸的沿海地區,不是更深的海洋。事實上,全球的沿海水域不僅是捕魚的重要漁場(佔了79%),更是深海魚種繁衍後代的溫床,因此守衛沿海溼地生態系的健全,正是近海與遠洋漁業兩者要能永續發展的重要關鍵。


「What doesn't kill you, make you stronger.」
我們總是在經驗中逐漸茁壯,即便是失敗的挫折。


2003那一年,新竹市發現被重金屬汙染達32.7公頃農田,歷時4年後才全面解除管制,前後光是花費在補助農田休耕,就花了納稅人500多萬元,這還不包括環保署和環保局委託學者調查費用、發現汙染後政府投入的土地復育支出,以及政府公務員處置這些事務的人力成本、農田原可生產的產值等成本。

提早防範總是能節省成本又避免傷害,雖然國內尚無針對溼地的專責法規,但有些重要的溼地,如台南四草、七股、宜蘭無尾港的黑面琵鷺棲息地,已經依野生動物保育法,劃設野生動物保護區,其他如國家公園保護法、文化資產保護法都是從物種或文化遺產的各種角度來尋求環境的保護。

然而有些時候我們還是很遺憾看到政府的各個部門也會大打干戈互相抗衡。

例如,農委會去年(2006)推出的新農業運動,企圖營造農業新願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漂鳥」活動,希望增加由都市遷移到鄉村的新移民「新農」和由都市回到鄉村的「回農」。然而農業的改革絕非增加勞動力即可解決,也絕非推動運動時所設限的35歲以下勞動力為僅有的主力,除了精緻農業、生機、休閒農業、內需外銷,我們更看到另一個可以改善的地方:政府各部門的合作。

同個事件我們以經濟部的角度來看,面對著砂石業者的壓力,及創造經濟成長的思維,經濟部在同年(2006)制訂了「非都市土地農牧用地容許採取土石審查作業要點」,取得坡地的土石採取同意權之後,如今正進一步的由礦業司緊鑼密鼓的研擬「非都市土地農牧用地容許平地土石採取試辦計畫」及「經濟部平地土石採取示範區推動計畫」。試圖劃設數千公頃的「平地土石試辦區」,再逕行採取「容許使用」的方式開放申請採取土石,這表示非都市土地中的農牧用地都將成為可能的土石採取區。

然而「環境影響評估法」第五條規定,原則上土石採取是必須進行環境影響評
估的,為了規避環評的要求,經濟部擬採取「容許使用」的巧妙手段來予以因應。這樣的便宜行事卻可能恰恰阻礙了另一個部門的運作,較適當的途徑應是採「區域計畫法」對於分區變更的方式辦理採集專區,而更加驚心的,根據「環保署事業廢棄物管制中心」的資料,一般與有害廢棄物的實際申報量與推估量差距甚大,我們可以大膽的推估,台灣這些包含溼地被開挖的大洞或許已經成為許多非法事業廢棄物的回填處所。

這些已遠超過法制可以處理的範圍,很多需要主動的作為,包含中央與地方的分權、民間團體的合縱連橫、選票與利益的折衝、開發者與保育者的衝突、管理者與民眾的共識、永續經營的智慧運用等等。

在一個政商如此密切的關係下,如何有所突破,並將濕地保護在各級計畫與決策中,獲得明確的定位,恐怕才是最「治本」的工作。已知濕地必須以科學、客觀的準則,分類劃定,並落實到國土計畫、區域計畫、都市計畫或其他特定區計畫內。開發決策中,有所爭議時,亦應建立一套衝突解決的模式或原則。


將目光回到高美溼地

也就因為如此,身為漸漸受到關注的高美溼地,是否能找到融合生態、人文、產業的第三條路更顯重要。

如果還有印象的話,去年(2006)底,有一則休旅車在高美溼地上狂飆的新聞,高美濕地是中部地區重要的自然生態教室,入口處已經說明,嚴格禁止在灘地上遊玩,交通工具也禁止進入,像這樣把車開進灘地狂飆,真是件不可思議的事,也突顯高美溼地管理的問題。

綜合目前高美溼地與高美社區所遭遇的問題,主要包含土地產權問題,日益增加的遊客所帶來的環境壓力,當地攤販秩序混亂,造成妨礙景觀及環境衛生;當地之基礎建設未改善,及當地的規劃與管理主事單位不明,造成遲遲無法進行整體性規劃,且相關單位未能妥善的協商,無法產生共識,致使當地居民對保護區的劃設多有誤解;這種種原因加總起來,使得這塊高美溼地縱然有許多人投入關心,但至今仍未能將珍貴的濕地資源納入維護及明智使用的範圍中,而快速地喪失其永續性。

東倚鰲峰山、北枕大甲溪、西臨台灣海峽,台中清水在地理景觀上呈現了明顯的區域範圍。其中大甲溪在台灣的河川中,是水利資源最豐沛的河流,大甲溪南岸的高美濕地,是世界上十分之一的黑嘴鷗南下渡冬的棲息處,瀕臨絕種的台灣特有種植物─大安水蓑衣,也正堅守著這塊最豐沛的棲地;除此之外,這裡同時也是台灣主要的韭黃蔬菜產區;著名的地方小吃筒仔米糕,也就是在這裡香聞全台的。

大甲溪由清水鎮北方出海。出海口以南沿岸至台中港北面防風林以北,沿岸全長約3.5公里的高美沿海濕地,有堤防與田地分隔,位置隱密,過去很少有人為的干擾。高美濕地雖然面積不大,但是由於泥質急沙質灘地兼具,加上河口沼澤地帶鑲嵌在一起,孕育了豐富又複雜的濕地生態,其中包含了潮溪、草澤、沙灘、泥地等棲地,以及目前所知全台灣最大族群的雲林莞草區,形成乾濕相間並伴有植物生長的複雜地形。因為地形多樣,代表的即是其中生物歧異度非常高,各種底棲生物及魚貝類豐富,亦是重要的鳥類、水禽類棲息場所。

高美在清朝道光年間的彰化縣志中稱為高密,應是清水早期幾個重要聚落之一。在日據時代改名為高美,當時的範圍包括現在的高美里、高東里、高西里、高南里及高北里等五個里。現在高北里番仔以北一帶,過去是大甲溪的河床地;高西里的魚寮過去則是漁民在海邊搭建的休息之地。

依學者研究報告,在1932年(昭和7年)年間,高美海水浴場在此落成啟用,直到1976年(民國65年)這個清水唯一的風景區,因遊客日益減少而關閉。這表示至少在這段期間,高美濕地的土質結構應是以沙質為主,為何在短短二、三十年間地型、地貌有如此巨大的變化,需要更多的資料收集與討論。不過,是否與1973年(民國62年)台中港的動工及1976年(民國65年)的正式啟用有關,尚不得而知。因為本區海岸的漂沙活動甚為活躍,通過大甲溪河口北岸及南岸之漂沙量,保守的估計每年分別約在160萬立方公尺及370萬立方公尺;由於高美濕地南方之台中港北防波堤的設立,其目的當然是阻擋漂沙進入港區,另一方面卻也加速高美濕地內淤沙的堆積。雖然近年來大甲溪及大安溪上游水庫興建,導致沙源減少,使得漂沙量漸緩,然而上游超載的農業活動及過量的未經處理的民生廢水,使河川水質惡化,含磷量劇增,加速優養化,隨河水攜帶而下的養份或有機質,一併進入濕地之中,造成有機碎屑的堆積。1967年高美燈塔的建立,增添一處地標景觀,使高美海水浴場的遊客熱潮,達到巔峰,這即是高美濕地的前身,沉寂了二十幾年的高美海水浴場(高美濕地)以豐富的生態資源及種類繁多的候鳥在此棲息,再度吸引人們的重視與關懷。

台中縣清水鎮高美濕地的面積大約是600多公項,只有大肚溪口濕地的十分之一,然而,其中地形的複雜度卻不會輸給後者,因此,生物種的豐富度及數量以單位面積來看,可謂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由於面積不大,加上彰濱工業區就在附近,高美濕地被做為工業開發的壓力相對地也比較低。這個地區未來是否有機會成為一個「小而好、小而美」的自然生態保護區也就更加令人期待。

在高美溼地的潮溪區、草澤區、沙地區、碎石地區、雲林莞草區、泥灘地區及低潮線等諸種類型的棲地,蘊含著多樣性的生物相,例如,

「魚貝類」:

西施舌 (Hiatula diphos Linnaeus)、大彈塗 (Boleophthalmus pectinirostris Linnaeus)、文蛤 (Merefrix lusorid Roding)、燒酒海蜷 (Batillaria Zonalis Bruguiere)、跳彈塗 (Periophthalmus cantonensis Osbeck)、星點東方魨(Takifugu niphobles Jordan and Snyder)、膽形織紋螺 (Nassarius thersites Bruguiere)。

「鳥類」:

黑面琵鷺 (Plataled minor)、赤頸鴨 (Anas Penelope)、紅冠水雞 (Gallinula chloropus)、東方環頸鴴 (Charadrius alexandrinus)、翻石鷸 (Arenaria interpres)、黑腹濱鷸 (Calidris alpine)、彎嘴濱鷸 (滸鷸) (Calidris ferruginea)、鷹斑鷸 (Tringa glareold)、青足鷸 (Tringa nebularia)。

「植物」:

大安水蓑衣 (Hygrophila pogonocalyx Hayata)、濱刀豆 (肥豬豆) (Canavalia rosea (Sw.)DC.)、乾溝飄拂草 (Fimbristylis cymosa R.Br.)、白茅 (Imperata cylindrica (L.)Beauv. var.major(Neets) Hubb.Ex Hubb.& Vaughan)、開卡蘆 (Phragmifes karka (Retz.)Trin. Ex Steud.)、中華結縷草 (Zoysia sinica Hance)。

「蟹類」:

角眼沙蟹 (Ocypode ceratophthalma Pallas)、凹指招潮蟹 (Uca vocans borealis Linnaeus)、網紋招潮蟹 (Uca arcuarta de Haan)、台灣招潮蟹 (Uca formosensis Rathbun)、白扇招潮蟹 (Uca lacted lacted de Haan)、雙扇股窗蟹 (Scopimera bitympana Shen)、短身大眼蟹 (Macrophthalmus abbreviatus Manning and Holthuis)、萬歲大眼蟹 (Macrophthalums (Mareotis) banzai Wada and Sakai)、短指和尚蟹 (Mictyris brevidactylus Stimpson)、台灣厚蟹 (Helice formosensis Rathbun)等等。


「高美溼地」在中央研究院動物研究所、東海大學生物系、台中縣政府農業局、高美地區民眾及牛罵頭文化協進會等保育團體與單位努力之下,歷經十五年(1990-2004),2004年9月29日正式由台中縣政府公告劃設保護區,所劃設面積約為701.3公頃,「高美溼地」的生態特色終於得到了定位。

近來高美地區在文建會、台中縣政府、清水鎮公所及民間團體如高東社區發展協會、高美愛鄉協會、牛罵頭文化促進協會、荒野協會、濕地聯盟、野鳥學會等協助之下,極力推動社區營造及觀光產業等相關工作,期待未來可以透過居民共同參與,結合在地特有文化、生態、宗教及產業等資源,發展社區特有的農業休閒及觀光產業,當然,前提是要能克服前述的產權、管理、共識的問題。

高美也是台灣少數留有越戰史蹟的地方,位在高北里的大楊油庫加壓站,當年負責將油輸送到台中清泉崗供美軍加油。

長期作為軍事基地的高美,過去不曾打過戰,在現代,卻有另一場攸關生態保育、文化資產的仗要打。


夕陽中,堤防上的人坐滿一排,

或三三兩兩或簇擁稀疏,欣賞開闊的溼地、雲林莞草,欣賞配合人潮週休二日的琵鷺蝦蟹彈塗,

不知道他們手中,是否也握著小小的夢想。




-------------------------------------
《延伸瀏覽》
-------------------------------------
▓ 關於台中清水:
清水古稱「牛罵頭」,此名係取當時拍瀑拉平埔族頭目GOMA的譯音;後來閩南人遷入聚居,由於境內有一鰲峰山,乃取其「寓鰲頭」之意,故以「鰲峰」名之;今名「清水」,則是起源於日據時代,鎮內士紳感於「牛罵頭」聽起來不甚莊雅,又恰因鎮內有一終年不歇之清泉,所以改名「清水」。
《高美溼地暨社區入口站》
高美地區位居於清水鎮的最西北之區域,緊鄰大甲溪與台灣海峽,高美古早叫做高密,依據清朝道光十二年(1832)彰化縣志的記載,高美原稱高密,因為這一地區的海灘深度能將撐船的竹竿整支吞沒下去,而在台語發音上,高與竹竿的竿發音同,密則有淹沒的意思,故稱高密。而「高美」一名係於日治時期所改的稱呼。高美地區範圍包括今日的高美、高東、高西、高南及高北等五里,早在漢人未入高美地區屯墾,此地大部份是大甲溪的河床地,至今我們仍可從高美地區農民以石頭為材料就地堆築田埂,便可略窺一二。
欣賞完高美溼地,要沖洗與如廁可以沿著堤防邊往風車方向走,鄰近的文興宮和西安朝天宮有免費的服務,鄰近還有自行車車道、高美燈塔、台中港風車、梧棲漁港可走訪。
《溼地地圖》
《高美溼地簡介 /台中旅遊網》
《高美溼地生態之美》
《我的單車邂逅‧高美溼地自行車道 /台中縣觀光旅遊導覽》
《高美溼地潮汐表》
《台灣溼地分布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
《溼地相關報導文摘 /台灣環境資訊中心》
《溼地‧台灣 Taiwan‧Wetland》(2006.10.22 ~ 2007.4.29)
《生態淡水河‧鐵馬遊溼地》(2007.4.23)
在五股溼地與挖子尾自然保留區分別舉辦淨灘活動,共有花旗、杜邦、東南技術學院、台北縣中正國小學童與美國在台協會約200多人參與;五股溼地也有緯創資通與花旗公司約600人,為了搭建水鳥旅途的休息站,捲起袖子,成為「水鳥之家工程師」,讓更多民眾有機會接觸自然與瞭解台灣的環境特色。

《Earth Day Network》
《世界地球日》:1969年於美國發起,在每年春分節氣的4月22日以環境保護為主題的草根運動,1990年,全世界來自140多個國家逾2億人參與了地球日的活動,從此世界地球日成為全球性的環境保護運動。
《國際溼地公約:拉姆薩公約》(Ramsar Convention)
此為拉姆薩濕地公約組織網站,詳細介紹這個組織的起源、宗旨、每年舉辦活動的主題,及世界各地的濕地景觀、現況、所面臨的威脅與未來等。
《國際濕地聯盟》(Wetland International)
國際濕地聯盟是一專門為保護與經營管理濕地所成立的一個非營利性組織,靠著與相關領域專家和組織的密切合作,希望能有助於恢復全球濕地的原有資源和生物多樣性。
《2007國際溼地日》
《為了明天的魚?2007年世界溼地日的省思》
《台灣溼地保護聯盟》
《荒野保護協會》
《行政院生態工法入口網》
《中華民國自然生態保育協會》
《台灣的溼地樂園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
《台灣溼地討論區》
《無尾港生態社區資訊網》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newatai&aid=958108

 回應文章

gardenia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你回來了!
2007/05/26 15:13
我想好多天說,關於這一篇文章!因為我不知道我們台灣的生態環境,不過一定有很多地方可以讓我們融入大自然的環境中,我想人的心靈也會很舒暢吧,可是如果發展會影響我們的生態環境,地理,人文景觀對人類來說真的是一件難題,但願我們的環境不會被破壞,如此一來所有的人才可以一直生活在這裡
永遠都會記得永遠美麗的回憶

世界‧因我們而美好
等級:5
留言加入好友
2007/05/17 10:11
蘇姐

真的非常推薦一去
那附近還有自行車道
和台中許多美食呢~ :)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螃蟹狂飆在高美溼地上
2007/05/17 09:24

這標題很有吸引力喔!

真想去看看!!